第八回、过一个临界点,变得更聪明不会再有帮助
一六六一年六月牛顿进剑桥大学,当时剑桥大学的纨绔学生流行喝酒、打牌,称这是“单纯的娱乐”。牛顿是个穷学生,他的钱只够付学费,他必须为老师做实验的助手,才能赚取生活费。如此,无意中使他接近当时剑桥的优秀教授承袭了这些教授一生的研究精华,成为牛顿后来的名言:“我看的比别人远,是因我站在巨人的肩头上。”
一六六五年至一六六七年,牛顿由无穷等比级数的解法里创立了一门很重要的数学——微积分。事后有人问牛顿,为什么他能够有这么伟大的发现,牛顿答道:“我始终把思考的主题像一幅画般摆在面前,再一点一线的去勾勒,直到整幅画慢慢的凸显出来。这需要长期的安静与不断的默想。”
牛顿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呢?他的好友史塔克利答道:“牛顿经常在花园散步,有一天中午他回来了,对我说他看到一个苹果掉到地上,想到了万有引力。”这个苹果后来成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标志,其实更重要的是,牛顿有独自来到花园祷告与默想的习惯。
贝若是当时欧洲的光学泰斗,为了让二十七岁的牛顿接续他的职位,成为剑桥大学的教授,贝若申请退休。当别人沉浸在派系纷争、人事倾轧之中时。牛顿在安静思考,没有为了权力而去交际。
牛顿的老友魏克金斯写下:“牛顿看起来更孤独、沉默,三十岁不到,头髮已经半白。”牛顿立志不涉入这些纠纷,他定睛永恒,不管人家怎么论断、怎么中伤他,只把努力放在科学的研究上,而不陷入被中伤后的自怜中。牛顿写下:“我的心经常是认真与安静,不陷入忧郁。”
慢慢的,他将更深的思索与实验结果写成旷出名作《原理》(Principle)一书。
牛顿为什么能成功,并非是他的智商比别人高,而在于他能专注于科学研究。
人工智能专家、Google研究总监彼得•诺维格(Peter Norvig)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说.“智能可以帮助你解决更难的问题,但是有些问题是抵抗智能的。总有一天你会到达这样个临界点,变得更聪明不会有任何帮助。许多问题都是这样。”彼得•诺维格曾经和凯文•凯利讨论过人们是不是过分高估了智力的价值。凯文•凯利将这种观点称为唯智力主义(Inte lligentism,把智力视为唯重要特性的种偏见)。“我们(人类)认为智力是重要的但如果我们是大象或许我们会希望得到超级力量。如果我们是猎豹会希望获得超级速度。有些社会问题很难,因为它们就是很难,不是我们足够聪明就可以解决的。”诺维格说。
记得美国作家马尔科•格拉德威尔举过一个例子,他说智商这个东西,就好像身高一样,要成为专业的篮球运动员肯定对身高有要求比如身高要达到1米98(迈克尔乔丹的身高),但是过了这个身高之后再高多少对你成为顶级的篮球运动员的影响就不会特别大。而且,也不是越高就越好.否则就不用打比赛,大家量身高就可以了。智力同样如此要想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你需要达到个聪明的基准线超出之后就要看其他因素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聪明的确是被高估了。
因此,在智商超过一个临界点之后,真正决定成功的是你的努力程度,你注意力集中的程度。
上一回:七、一劳永逸的生活真有吗?
下一回:九、万事万物都应简洁而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