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断舍 离》,按照书中说的来明确干净地处理物品,自己的心也变得越来越有力。
断——把握好物品进入我们生活的入口。舍——控制给我们带来正负能量物品的出口,离——放下对物品的执着。
这本书教会我哪些呢?
1生活中的一切物品都会影响心情,那些“我”所珍惜的物品才是最棒的。
2精心挑选生活中的每一样物品,会让自己提升自我评价,更加喜欢自己。
3挑选物品的准则:“现在”+“自己”,(只有“现在”的“我”觉得喜欢、合适且有用的东西才值得被留下,三者缺一不可。)
4丢弃这些不再“喜欢、合适和有用的东西时”,要学会说:对不起,谢谢你。
5 看不见的收纳(抽屉、壁橱等)物品要占七成以下,看得见的收纳(茶几 开放柜台等)的物品不要超过5成,要让人看见的收纳(如电视柜等),物品最好在1成。
什么是喜欢、合适和有用呢?
喜欢的物品有着我们喜欢的气息。它不应只用于摆设,而是用在生活中日日相对。
精致的瓷碗同样可以用来盛饭,而美丽的瓶子可以注入清水插上花枝,如此便可夜夜在清香中入睡。
王潇姐提过一个建议:女孩子逛街挑选衣服时,至少要把自己打扮到8分以上,而不是随随便便穿着人字拖就上街,这样才不会看到6、7分的衣服就觉得还不错啊。
什么是合适?
老辈人说:多动性躁的人不适合戴玉。因为很容易碰碎。而需要战战兢兢维护而疏于使用的物品,本身可能并不适合我们。
合适的物品会令我们感觉舒展与自在,宛如青草在风中微微摆动。
有些你觉得合适的,可能别人并不这么认为。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地了解自己,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与品位。这样才会在挑选时拥有更多的维度与自信。
有用,不是单单指“能用”,而是必需。
有用的标准包含了品质性能、使用频率与使用周期。
近两个月内就能用得上、使用频率多于每周几次的物品才值得被带回家,这样我们才不会形形色色的打折促销扰乱了心神。
很便宜,但是一两年后才有可能用到一次,有意义吗?
过分的囤积只会降低生活品质。
以前有个朋友家里堆满了形形色色“能用”的东西,比如不适合自己皮肤却没过期的护肤品。而他对待生活和关系的态度同样混沌无力。
很多应该丢弃或转赠的物品可能是“被过去的自己觉得有用但是对现在的自己已经没多大用处的东西”,比如朋友赠送的不适合自己的礼品。
陪伴我们的物品如同一起走过的老朋友,在送出这些不再“喜欢、合适和有用”的它们时,要学会说:对不起、谢谢你。
如同温柔地对老朋友道别。
对不起,音乐盒,你对于现在的我已经不再喜欢和重要。
谢谢你,校服,曾经陪伴我走过最青涩的中学时光。
其实现在的我收拾房子时,经常会想到朋友自我调侃时的一句话:连挑选个围裙都变得精心无比。
还有一个大V发的一个微博:让一个女人留很多年的大衣必需满足两个特质:昂贵和经典。两者缺一不可。哈哈哈。
中学时的我,衣柜里有很多亲戚赠送的但是很少穿的衣服,因为有这些衣服,我觉得买新衣服是一种浪费,但是这些不是为我的身材和气质而打造的衣服,穿着又老是感觉不合适不自信。那时的我,既没有选择的眼光,也没有拒绝的勇气。
大学时的我,总是提着一个大箱子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把各种可能用到的生活用品搬来搬去,柜子都快放不下了,处理物品如此混乱软弱。那时的我不关心生活细节,不明白哪些是必需,哪些是“真爱”。
现在随着年龄增长,挑选好友与物品的态度都逐渐明朗。不停地挑选再挑选,最后留下志同道合又惺惺相惜的几位。微博、维信里关注的人都是欣赏的人,那些不喜欢的琐碎、压抑、无聊、愤青一一被删去。
有才、有趣、善良是我的筛子。
那些不对味、不真诚的逐渐被筛子一点点过滤去。
每次和喜欢又欣赏的好友相聚,都会觉得心里好快乐。
有时候我会觉得这本书告诉了我如何处理自己的生活,如何找到自己的筛子。
筛选,才能明白什么是必需和真爱。
放弃,才能为真爱留出空间。
(全文完)
我的公众微信号:suyi100
欢迎关注,也欢迎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