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和,(笔名:晓阳)号畅春斋主,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文化学者、摄影师、北京大学特聘教授。杨秀和老师195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
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是中国国艺人民书画院院士、中国书画院院士、北京市楹联学会书画院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
2021年杨秀和教授被录入《中国名人辞典》。
《增广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原文】
谁人不爱子孙贤,谁人不爱千钟粟①?
奈五行②,不是这般题目③。
莫把真心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
天下无不是④的父母,世上最难得者兄弟。
与人不和,劝人养鹅⑤;
与人不睦,劝人架屋⑥。
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但行⑦好事,莫问前程。
【注释】
①千钟粟:意思是五谷丰登,良田千顷,粮食满仓。在这里特指官员的俸禄,形容高官厚禄。千:形容数量很多。钟:中国古代的计量单位。粟:泛指五谷。
②五行:旧时星相家以五行生尅推算命运,借指命运。也指仁、义、礼、智、信五种德行。
③题目:指迷信所说的命相。
④不是:口语,错误。
⑤养鹅:因为鹅吵闹不休,可体会到整天吵吵闹闹多么令人心烦头痛。
⑥架屋:因为盖屋需要多人通力合作,可体会到团结是多么重要。
⑦行:做。
【翻译】
谁不喜欢自己的后代贤能?谁不喜欢高官厚禄?
无奈五行中没有这样的命运。
别为子孙们的前途费尽心思,他们自有他们的福气。
天底下没有不好的父母,世上最难得的是骨肉兄弟。
与人合不来,就劝人家想想养鹅;跟人不和睦,就劝人家想想盖屋。
只要多做好事就行了,别问自己的前程如何。
不与僧人道士交往,就是好人。
【解读】
“谁人不爱子孙贤?谁人不爱千钟粟?奈五行,不是这般题目”,这段话体现的是一种很消极的人生观。用一种很冷漠的处世态度面对身边的人和事,对一切都漠不关心,事事听天由命,这显然是不足取的。人生缺少了奋斗的激情,生命就会失去许多精彩。
天底下最无私的爱便是父母之爱。父母为儿女操劳一生却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只要儿女幸福就是他们的幸福。但为人父母者也要懂得,疼爱子女固然重要,但也不要让自己太过操心,“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不可能为他们包办一切,生活的路还要靠他们自己去走。
父母是伟大的,值得儿女无条件的体谅和尊敬。俗语云:“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也就是说,天下的父母做什么、说什么都对,做子女的必须无条件服从。把“孝”理解为对父母的百依百顺,一点也不违逆,这其实是对孝之本意的曲解。儒家讲孝是满足父母的合理要求。作为一个孝子,在孝顺父母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能不分是非地去孝顺父母,对父母的一些不正确的地方,应该恰当的处理。如果你一味的迎合父母,对那些不正确的、不好的东西,你也去迎合,去恭顺,这恰恰是不孝。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在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社会里面,兄弟团结、姑嫂和睦不仅仅可以帮助提高生产力,更重要的是让父母少一些琐事纷扰,颐养天年,也能够得到同族同村人的敬重。传统齐家伦理认为,“世上最难得者兄弟”,兄弟之间虽然形体相分离,但是在血缘和精神上是相通的,天然具有的血缘关系和长期的共同生活使他们之间存在着割不断的手足亲情。
古代邻里若有了摩擦,就会有人劝你去养鹅架屋,不为别的,只因为鹅群的吵闹能让你体会争吵是一件多么令人头痛的事;而盖房子则需要通力协作,会让人们明白合作的重要性。邻里之间应和睦相处,有了交往就会有摩擦,不论谁对谁错,摩擦的产生双方都需要负责任,互相检讨,互相体谅。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指出人们如何看待前途的问题。有些人,做好事前,总是先要考虑这样的事会带给自己的当前利益及其与将来的关系,若觉得利益少了就选择不做。其实,只要看准了的好事、善事,就应当努力而为。如果每个人都多做好事、善事,这个世界就会多一些真善美,多一些正能量。
“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这句话现代人理解起来可能有些难度。僧道本是出家之人,一向行善积德,为什么不能与这些人交往呢?在古代,许多僧道之人在出家之前可能是奸恶之徒,是为了逃避罪责才出家的,并非真正的良善之辈,与之结交可能会误入歧途:还有一种原因可能是为了防止人们结交僧道听信他们的说教,而看破红尘、遁入空门,最终抛家弃子、自毁前程。这其实还是在劝导人们远离是非之地,不要招惹是非之人。
【原文】
河狭水紧①,人急智生。
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路不铲不平,事不为不成。
人不劝不善,钟不敲不鸣。
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
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
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②。
万事劝人休瞒昧③,举头三尺有神明。
【注释】
①紧:紧凑。形容水流湍急。
②世尊:佛陀的尊称。
③瞒昧:隐瞒欺骗。
【翻译】
河道窄了水流自然就急,人处在危急时刻就会想出办法来。
既然知道山中有猛虎,就不要再上山了。
道路不铲不修就不会平坦,事情如果不去做就不会成功。
人不劝导教育不会学好,就像钟不敲打就不会响一样。
没钱的时候才想到戒酒,年纪老了才开始读经书,这时候已经晚了。
把七层宝塔的灯都点亮,不如在黑暗处点亮一盏灯。
堂上二老双亲就是活菩萨,何必非要远去灵山朝拜佛祖。
凡事奉劝人们不要隐瞒欺骗别人,一举一动神灵都看得一清二楚。
【解读】
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出其不意、始料不及的突发事件和难堪局面,需要你随机应变地制定对策去有效地化解和解决,正所谓“河狭水紧,人急智生”。人有压力才有动力,才能激发潜力,只要善于观察、分析、判断,问题一定能得到解决。
一个人要成才,必须经过千锤百炼,从小就要进行培养。“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要从善的方面给予教育,使其养成善性。树小好修正,人小好塑造。当他在小的时候出现不良行为,就要及时帮助、纠正,让他往正道方向发展。当他年纪大了,问题严重了,才去教育,那困难就更大了,改正起来也更费力。如果教育不及时跟上,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难题。“子不教,父之过”,子女成长的好坏,长辈负有极大的责任。若要孩子成为大器之才,必须在孩子心中植下博爱之心。有了博爱之心,才有施爱于他人的可能。
宋朝人杨黼,为人善良,性情温和,非常崇拜蜀中(今四川)的无际大师(即唐朝的得道高僧希迁和尚),并专程去拜访。在半路上,他遇见一位年纪很大的和尚,就向其打听无际大师的情况,并告诉他自己要拜访的原因。
老和尚听完,很认真地说:“见无际还不如见佛呢!”杨黼没有理解他的意思,就问:“佛在哪里?我怎么才能见到佛呢?”老和尚回答说:“你赶快回家,见到披着衣服、倒着穿鞋的人,那就是佛了。”杨黼听从老和尚的指点,立即返回,深夜才到家。这时,母亲听到儿子的敲门声,高兴地随手拿了一件衣服披上,趿上鞋子就出来了,竟然没意识到鞋子穿反了。杨黼见到这种情景,心中颇有感悟。
从此以后,他竭力孝养双亲。正是“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父母才是我们应该真正去朝拜的人,而何必执着于自己的意念?只要意识到这一句话的真谛,从现在开始去做一个真正的孝子,一切都还不算晚,不要为自己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人们应该心存善念、多行好事,行善积德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举头三尺有神明”固然是种迷信的说法,不足为信,但是劝人向善的宗旨是没错的,人若想作恶又想瞒过世人终究是很难办到的。虽然没有神灵察看,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做了坏事,总要留下痕迹,迟早会露馅儿的。
【原文】
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
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
惺惺①常不足,蒙蒙②作公卿。
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
兄弟相害,不如友生③。
合理可作,小利莫争。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
欺老莫欺少,欺少心不明。
随分④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暖谢苍天。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
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相论逞英豪,家计⑤渐渐消。
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
【注释】
①惺惺:指聪明机警的人。
②蒙蒙:糊涂不明白的人。
③友生:朋友,师长对门生自称的谦词。
④随分:依据本性,按照本分,依照时令。
⑤家计:家庭生计。
【翻译】
一定要留下一些田地,供给子孙们耕种,以自食其力。
要熄灭心头的怒火,点亮佛前的青灯。
聪明能干的人常常不如意,稀里糊涂的人竟然做了高官。
众多星星再耀眼,也比不上一个月亮明亮。
兄弟间若互相伤害,还不如同学朋友。
合情合理的事可以做,蝇头小利就不要再去争夺了。
牡丹花虽好但只能供观赏,枣花虽小却能结出果实。
宁可欺负大人,也不要欺负小孩子,欺负小孩子是不明事理。
按照农时来耕种收获庄稼,吃饱穿暖时别忘了感谢苍天。
凡事能耐就忍,能耐则耐。
不能忍耐,就会把小事弄成大事。
相互攀富比贵,家道必定会逐渐衰落下去。
贤惠的妻子能帮助丈夫成功,不贤惠的妻子将会使丈夫一败涂地。
【解读】
“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就是要把现在还可以耕种的土地留给子孙。意思是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适度开发,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而让子孙承受我们贪心而不知节制带来的后患。
“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意思是要熄灭心头的怒火,多多行善做好事。要学会克制怒火,以平常平静之心面对挫折与坎坷。
“惺惺常不足,懞懞作公卿”,意思是说聪明的人能经常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平庸的人因为目空一切却能做衙门的公仆。命运是不公平的,有“才”莫若有“财”,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而那些昏庸愚蠢之辈却能飞黄腾达。即使是在政治清明的朝代,因为人情、喜好,也同样会出现用人不当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如此,人们才希望能改变它,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制度也在逐步完善。
众多星星再耀眼,也比不上一个月亮明亮;高塔层层照明,也不如暗处的一盏灯显眼。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所谓成功与伟大,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
在古代,同室操戈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人们往往为了利益与权力而手足相残,在得失面前忘记血浓于水。古代君王为了权力地位而“兄弟相害”,现代人也会为了财富家产而反目成仇。而“不如友生”,友情之所以能超越亲情,是因为其中的利益关系要少得多。
一个人若想收获成功,不下一些苦功是不行的,但是下苦功的同时还要遵守社会和自然的规律,方向错误往往不仅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而且还会使自己陷入困境。同时,眼光要放长远一些,不要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争得你死我活。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不要只看到事物外表的漂亮,而没有看到作为事物本质的效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追求外在的美好,而不注重事物的真实品质。比如,有的人买汽车时只要求车子外表华丽,而并不在意汽车的发动机和安全设置。
有的人为了一时漂亮好看,不惜花费金钱整容装饰,却不注意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古人云: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事业都是从小到大,由点滴做起的,都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积累资金的过程中慢慢发展起来的!
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喜欢与别人攀比,适当的攀比心理会促使我们进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大事小事都喜欢与别人攀比,而且总是过度盲目地去攀比,那样不但不会让我们过得幸福,还会让我们生活得很累,甚至会让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错乱,让我们走向一条不归之路。所以,古人所说的“相论逞英豪,家计渐渐消”“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还是有一些现实意义的。
【原文】
一人有庆①,兆民咸赖②。
人老心不老,人穷志不穷。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乍富不知新受用③,乍贫难改旧家风。
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屋漏更遭连夜雨,行船又遇打头④风。
笋因落箨⑤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记得少年骑竹马,转眼又是白头翁。
【注释】
①一人:特指天子。庆:《诗传》云:“善也。”指善绩、善政。
②兆民:指广大民众。兆:万亿,极言其多。咸:都。赖:依靠。
③受用:享受,享用。
④打头:迎头。
⑤箨(tuò):竹笋外层一片一片的皮,笋壳。
【翻译】
一个领导者做出了善政,许多人都会从中受益。
人老了但壮心不能老,人虽穷但志气不能穷。
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鲜花不可能常开不败。
杀人有时还能得到宽恕,伤情害理却让人难以容忍。
一夜暴富会不知道如何享用,乍然穷困一下子也很难改变过去优裕的生活习惯。
一个人如果家中经常高朋满座,那他杯中的美酒就总也不空。
屋子本来就漏,却又遭到连夜大雨;行船本就困难,偏又碰上迎头逆风。
笋因为外皮不断脱落才成为竹子,鱼只有长途奔波后才能变成蛟龙。
还记得小时候一起骑竹马玩耍的情景,一转眼都已变成了白发老翁。
【解读】
“一人有庆,兆民咸赖”一语出自《尚书》,原意是天子行了善政,老百姓都会跟着受益。古代君子立志往往追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一个统治者,他的一举一动常常关乎许多人的命运。因此,领导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是对当政者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愿望。
“人老心未老”,尽管老人的年龄大了,但经历和经验丰富,思想上更加成熟,所以精神可以不老,还要有乐观向上的年轻心态,有热爱生活的精神,有发挥自己能量的勇气。“人穷志不穷”,人最怕的是没有了志气,只要志气还在,就没有走不出的困境,迈不过的坎坷,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日盈则仄,月盈则食,水满则溢,是劝人一时的得意不可太过张狂,应该及早为日后打算才对。元曲《儿女团圆》中有:“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算计,过后一场空”,其意思更加明了。
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事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贫难改旧家风”,这句贤文提示我们:人难免存在习惯思维和生活方式,要注重修炼自己,理解他人。人的素养是需要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的。人们常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不无道理。
现在社会上可以看到,一些暴发户因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了钱以后就不知道怎样生活,挥金如土,追求低级庸俗的生活,结果导致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而有些习惯了养尊处优的贵族走向衰败后,仍然改变不了往日的家风,做出不合时宜的举动。生活方式的转变是一个过程,人的心理需要有一定的适应时间,我们要认清自己的处境,转变自己的心态,改变生活习惯和交际方式。
“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这句贤文告诉我们作为社会人要广交朋友,热情周到地接待宾客,但要把握“度”。人们常说,现代社会人脉即财脉,离开了人脉即离开了朋友就难以成就事业。因此,要以积极开放、真诚友好的心态,广交朋友,交好朋友。“屋漏更遭连夜雨,行船又遇打头风”,这句贤文揭示的是人生必然要经受挫折考验,坎坷磨砺。
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取得多少成绩,而在于能够战胜多少挫折。每个人都希望人生顺利、一路平坦、鲜花相伴,但现实却并非如此。有时候会厄运相连、麻烦不断。这时,我们一定要淡然处之,增强自信,调整心态,积极应对,逐步走出人生的阴影。
同时,它还告诉人们,面对倏忽万变的人生际遇,人们应该懂得调适自己的心态,生活中的不如意,并不会因为你的悲哀而有稍微的改变,正确健康的心态是一个人能够常保人生快乐的法宝。
“屋漏更遭连夜雨,行船又遇顶头风”,谁都有可能遇上的倒霉事,老天爷最喜欢玩雪上加霜的把戏来作弄世人,只要你面不改色地应对灾难,老天又能耐你何?它一旦发现自己的把戏不起作用,就会索然无味,而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倒霉者的身上。所以,做人要时刻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才不会让命运的“诡计”得逞,否则,你将很难获得翻身的机会。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只有不断变化才能发展,变化常常伴随着阵痛,一部成长史就是一部苦难史。人生要获得更大的发展还需要不断地成长,而成长是需要代价的。所以,我们更要活在当下,“曾记少年骑竹马,转眼又是白头翁”,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一定要珍惜时光,让自己过得更加充实。
【原文】
礼义生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
天上众星皆拱①北,世间无水不朝东。
君子安贫,达②人知命。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夫妻相和好,琴瑟与笙簧③。
【注释】
①拱:拱护,拱卫。
②达:通达,贤达。
③琴瑟、笙簧:四种乐器,琴和瑟常常用来合奏,笙和簧常常用来合奏。形容夫妻关系融洽,配合密切。
【翻译】
生活富足了才会懂得礼义之道,出现盗贼多是贫穷所致。
天上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而运转,世上没有江河不向东流。
高尚的人能够安于贫穷,贤达的人能够知晓天命。
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言虽然不好听却对人的行为大有益处。
顺从天意者可以生存,违背天意者必然会灭亡。
人会为获得钱财而死,鸟会为觅取食物而亡。
夫妻之间和睦相处,就像琴瑟与笙簧一样音韵和谐。
【解读】
“礼义兴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这句贤文启迪我们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让人民富裕起来,同时要搞好分配,让人民分享发展成果。这句贤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象,人们只有解决了温饱问题,才能更好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礼义,讲究优雅,提高人的素质。当一个人生存遇到危机,吃不饱肚子的时候,礼义廉耻可能会淡化,古时许多落草为寇、占山为王者大多是因为朝廷腐败、民不聊生所致。
一个社会能否文明成风,礼义盛行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当然,“礼义兴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这种说法也不是绝对的,也有一些富贵之人蛮横无理、不懂礼义。
“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自然界遵循着自己的规律运行,也只有遵循自身的规律才能使世间万物并行不悖。这句贤文阐述的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启迪我们社会发展将由零散会走向组织,无序会走向有序,治理社会既要有民主又要有集中,人类社会也只有遵循自身的法则才能健康发展。礼义廉耻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而它的形成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在人类社会在茹毛饮血的时代,生存是最紧迫的问题,绝不会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什么道义和礼法。“仓廪实而识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基础打不牢,上层建筑就不会坚固、稳定。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人们只有吃饱穿暖了之后才会有精力去思考更深远的人生社会哲理。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它的物质积累通常是成正比的。
一个高尚的人能够安贫乐道是因为虽然他们生活清贫,但是他们更懂得人生和社会的哲理,他们懂得财富对生活的重要性,更懂得对生活条件的追求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盲目追求和攀比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安贫知命不是对社会规律的背离,而是对其更高层次的认识和领悟。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贤文是说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这句贤文旨在教育我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无论是人类还是自然万物,要想生存下去就要顺应自然界的规律。逆天而行的教训往往是惨痛的。人类作为万物的主宰、宇宙的灵长,更应该懂得这个道理,但是人类却为了争夺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观察自己的处境,没有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脱离了规律的轨道,若不及早回头势必要撞得头破血流。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是一句很多人都熟知的话。一说到这句话,马上就能联想到一些贪官为了物质的享受不惜以身试法,最后断送了自己一身大好的前程;一些犯罪分子无视法律的存在而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最终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这是从看得见的现象上在理解“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较深层次上,“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其实在告诉人们一个宇宙规律:人类不按规律正确面对和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就会给自身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危机和灾祸。
就像鸟为了获得食物只看到食物的存在,却忽略了各种危险的存在。这样我们就理解了这句话的后句为什么用了人们能理解的“鸟为食亡”来衬托,就是为了警示人们重视“人为财死”这句话的重要性,因为违背它是以付出生命为代价的。
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是瑞典国立艺术家协会外籍会员、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客座教授,荷兰皇家艺术学院高级学术顾问。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作品获国际英伦奖;亚洲艺术樱花奖;法国卢浮宫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特别成就奖;2015年中华传统文化当代艺术名家作品邀请展美术类金奖等诸多奖项。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入编《采风中国》、《河北当代书画》、《中国周刊》、《聚焦当代艺术》等众多期刊杂志,并多次参加《中国珍藏邮册》发表几十幅作品。
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先生自幼喜爱书画,坚持50年临池不缀。习遍二王、柳、颜、欧、赵诸家精品,研究历代名家之精髓。能融各家之长,自幼风格,楷、行、隶、篆、草五体皆能,以隶书见长,国画以书入画,也有较高水平,功底比较深厚,属传统功力型书画家。
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如行云流水,落笔似云烟。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又归于虚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