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从广义上讲陪读是家长从活到学习,家长全程参与的一种行为。 狭义上讲就是一般家长所说的陪读,就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请的家庭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这里所涉及的陪读主要从狭义方面来考虑。从小就开始陪读是把双刃剑,但明显弊大于利。影响了家长的事业和正常生活不说,就连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初衷恐怕也难以实现。
有教育专家经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陪读孩子发生心理问题几率远远大于正常孩子,尤其是过度依赖性陪读可能会给孩子健康成长带来诸多不良的心理阴影:比如怯懦胆小依赖性强、缺乏自信独立性差、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不佳等等,甚至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厌学弃学等问题。陪读,最后变成孩子阳光成长的绊脚石,应当提早引起家长们的警觉。再者,孩子们总有一天要离开家长羽翼的呵护去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从这个意义上讲,让孩子早些心理“断奶”,早些自立自强,不仅是长远之策,更是明智之举。
陪读不是对待孩子学 习的最佳办法,一定程度的包办替代,容易扼杀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易使教师教学得不到真实信息的反馈,不利于教师针对问题改进调整教学。
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极其依赖父母的时期,家长要逐渐引导孩子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去做。低年级家长一般应该用较长时间“盯着孩子学习”。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三心二意,就坐在旁边“监视”,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这样的“监视”却会引起孩子的紧张情绪,反而不利于学习。
随着孩子年级不断升高,家长需慢慢开始“半陪读",不可再一直坐在孩子身边,“题题必讲”、“字字必纠”。
在辅导孩子作业时 ,要教孩子如何学习,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只关注作业的完成质量。例如,向孩子讲解解题的思路引导孩子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
指导孩子作业中发现孩子有困惑时,或者与自己的思路冲突较大时,家长应及时与老师沟通。根据沟通的结果,家长可以调整自己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
事实上,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惯,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在仔细观察孩子学习状态的情况下,分析孩子学习产生困难的原因,对孩子进行学习的引导与适当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