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九,六岁的小皇帝在御前大臣的扶持下,在太和殿举行了登极大典,第二天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的万寿,双喜临门。之前被肃顺一党所排挤的官员重新起用,各衙门一时间热闹非凡。
恭亲王一派的做法很开明,肃顺时期提拔重用的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他继续重用,而且恩典比之前有过之而不及,肃顺的那个大保险箱当众一把大火烧了,这让因以前跟肃顺有书信来往而提心吊胆的官员们彻底安了心,无论是庙堂之上还是乡野民间都在赞扬恭亲王。
恭亲王经过这十几天跟慈禧太后的相处,渐渐明白,慈禧太后绝对不是个容易对付的角色,她的目的是要大权独揽。自肃顺被斩后,舆论一夜之间大变,以前说肃顺跋扈专权的,现在又说起肃顺的好来了,认为肃顺反对太后垂帘也不算错,这倒显得恭亲王这边促成的垂帘错了。太后垂帘终究是违反祖制的,恭亲王内心还是有些歉疚,为防止太后专权,恭亲王加紧安排自己的亲信,培植自己的势力,预备在慈禧太后独揽大权之前,先制定好抑制慈禧太后权力的办法。
慈禧太后现在一门心思想的是怎么督促恭亲王,赶紧把垂帘章程定下来,自己只有垂帘听政后,才能将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她把恭亲王的女儿大妞接到宫里抚养,封为固伦公主,要知道,只有皇后生的嫡亲女儿才会被封为固伦公主,慈禧太后笼络恭亲王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每天一召见,六爷长六爷短的叫个不停,甚至还让大臣们商议,恭亲王的母亲孝静皇太后入主太庙的事宜。
恭亲王当然明白慈禧太后的意思,但他还是解不开心里那个小疙瘩,不愿意领衔奏请垂帘章程,这个差事就由礼亲王领了。
十一月初一,两宫太后和皇帝升上宝座,接受了百官朝贺。自这一刻,慈禧太后正式取得了大清国最高政权,和肃顺顾命八大臣之间的这场斗争,以慈禧太后大获全胜而告终。一个月的功夫,慈禧太后杀了两个王爷一个相爷,把朝局扳了过来,里里外外安然无恙,她也不免暗自得意,现在大局已定,她要办一件事。
十几年前,湖南一位刘姓副将去世,儿子服灵柩回京,到了清河县,给父亲的故交清河县令吴棠报信,吴棠让差役送了一笔300两的银子作为祭礼,当时河边停了两辆服柩回京的船,差役把钱送到了慈溪太后的船上,回去覆命时才知道送错了,但是送出去的祭礼没法再要回来,吴棠索性做了顺水人情,第二天又封了300两银子送给刘姓副将,顺便到慈禧太后的船上拜祭了慈禧太后父亲。当时慈禧太后正因为川资不够恨不得跳江了之,突然得了这么一大笔钱,又见素昧平生的吴县令这么仗义,感激涕零,跟弟弟妹妹们说,以后若是得了富贵,一定要报答这个恩人。
现在她已经贵为太后,亲掌大权,要报这个恩了,她要给吴棠一个又富又贵又从容的差事。
这一天接到来自浙江的奏章,杭州被太平军围困朝不保夕,江苏巡抚薛焕和藩台兼署漕运总督王有龄办理饷银不及时,致使袁甲三部严重缺饷影响军心。恭亲王奏请换了这两个人,慈禧太后一听机会来了,她装作不经意的说了一句,那就看看袁甲三手下有没有得力的人?
恭亲王听了这句没头没脑的话不知道该怎么回复,到了军机处把这话说给曹毓瑛听,曹毓瑛笑了笑回答道:吴棠。这下子大家全明白了,于是王有龄那个差就由吴棠接任了,后来吴棠一直做到四川总督、两广总督的位置,这就是大家经常说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啊!
这里除了吴棠,我还要认识两个人。第一个是王有龄,这个名字大家不熟悉,但他的把兄弟大家都知道,把兄弟的名字叫胡雪岩。两个人认识没多长时间,胡雪岩拿自己所有积蓄帮他买了一个官,他当上杭州知府以后,胡雪岩靠他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王有龄死后,胡雪岩又认识了左宗棠,依靠左宗棠达到人生巅峰。第二个是袁甲三,这是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但他没有他侄子有名气,他侄子叫袁世凯。
恩报过了,报的很优厚,这让慈禧太后的兄弟桂祥起了红眼病,他托安德海跟姐姐说他想要粤海关道这个肥差,安德海跟慈禧太后刚一开口就被骂了回去,这下子老太太不高兴啦,慈禧太后跟母亲解释说:打长毛时一半的军饷都来自粤海关,这个差非同小可,桂祥不是那块材料,再说了,就是我同意恭亲王也不一定同意啊?老太太一听这话说:敢情权力还是不在你手里呀!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三个月来,恭亲王里里外外不知道安插了多少亲信,权力现在是在恭亲王手里还是自己手里,连小孩子都能看明白,如果恭亲王生了不臣之心,效仿封锁自己,那时候自己还能跟谁联手扳倒恭亲王?权力这东西永远都不可能平分,一个人多些另一个人就少些,现在是恭亲王多些,不过还不要紧,从此刻开始下工夫,一步一步,总有一天可以把这个劣势扭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