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游戏,都是我突发奇想冒出来的点子。为啥会有这么多一拍脑门就有的想法呢,那是因为孩子哭闹怎么哄都不管用了,实在没办法,周围有什么东西我都可以利用上,如果啥都没有我就会像巴巴爸爸一样,变身为任何可以安抚宝贝情绪的玩具。
那天该睡觉啦,弟弟还想玩,直接关灯后,祂又大哭起来,可是再这样吵,就会影响哥哥,转天哥哥还要上学呢。
于是我又冒出一个想法:“来,宝贝,我们玩个游戏吧”。弟弟根本不领情。不管,我来引导祂。我坐在床上,伸直腿,胳膊也抬起来,模仿机器人的声音说:“我是安全座椅,这是座位(腿),这是扶手(胳膊)。”
弟弟一听,来了兴致,就坐在我的腿上,把手搭在我的胳膊上。接着我又模仿机器人的声音:“现在我要躺下啦”,弟弟靠着“安全座椅”也躺下了,“现在我要起来了”,弟弟也跟着起来,“现在我要给宝贝系上安全带啦”,然后搂住弟弟的腰,代表系上安全带。“我看看安全带结实吗。”然后抱着祂左摇右晃,祂哈哈大笑起来。
这样玩了一会儿,祂的情绪稳定了,我以为没事了,没想到祂好像又想起刚刚的事,要把“安全带”挣脱开,就在马上前功尽弃之时,我又模仿机器人的声音说“哎呀,安全带被破坏,我没电啦,快来给我充点电呀”。弟弟好奇的看着我,等待我的指令。“亲亲我,我就有电啦”。于是弟弟亲了我好几口,我又恢复正常啦。
亲亲抱抱之后,弟弟随着“安全座椅”躺下,慢慢睡着了。
我在学习家庭教育的课程中了解到,当我们与孩子有冲突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联接,重塑关系。这点我一直应用在育儿中,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潜意识,我在冲突中会去选择积极暂停,当双方都稍微冷静,尤其是我的情绪稳定后,我的大脑才能去搜索搭建一个个游戏模型,通过游戏与孩子们重新恢复亲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