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身为人父就有了很多困惑,总是担心自己不能起到表率的作用,将自己的孩子带好,这成为困惑我的一个问题。为了寻找答案,我发现了一本叫做《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的书。
本书作者有三个人,赛西·高夫,戴维·托马斯和梅丽莎·切瓦特桑。 这三位都是育儿方面的专家,他们所写的书应该不会错。古人说:“开卷有益!”那么就从这本书开始自己的求解之旅吧。翻开书的第一眼,我就看到了“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这样的话。这句话对我是极大的震撼,成长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而是父母也需要正视并面对的问题。
这本书从十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做到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走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第一章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的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父母的一言一行,每个决定都需要深思熟虑,又要想改变孩子,就要先改变自己。
第二章 父母心中的爱与怕
养育儿女是一个漫长的旅途,旅途中每一位父母都会体验这两种感情,一举一动有时是因为爱,更多的则是出于害怕。
父母要分小步走,把成长的权利交给孩子,锻炼他们的独立性,创造力和韧性,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爱与怕,管教与慈爱约束的自由,充满感情,但不感情用事,让生活节奏充满创意,把成长的权利交还给孩子自己。
第三章 有怎样的童年,就会成为怎样的父母
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的需要。
对父母而言,耐下心来真正去了解孩子的需求,远远比强加给孩子自己的愿望更为重要。教育孩子的关键是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实现自律,这样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因为有停滞不前,不想成长的家长,才有了问题多多的孩子。
第四章 真正接纳孩子的情绪
父母可以问问自己,到底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事感到沮丧,还是本来就比较心烦,因为人们常常把这两种情绪搞混淆。
有耐心的人往往更幸福,深呼吸,专心倾听,给孩子留点余地,不要妄下结论。要有幽默感,多考虑孩子的能力,把时间安排得更为宽松,为自己时间缓口气。认识到养育儿女是对耐心的考验,照顾好自己,凡事别往心里去,凡事往好处想,了解自己的期望,为失败做好心理准备。
教会孩子控制情绪,首先要自己学会控制情绪,都会想自己的童年,了解自己的底线,摸清自己的脾气,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我们自己。
第五章 传递有价值的“价值观念”
可以说,焦虑感是孩童时代的通病,所以可预见性和坚持原则对孩子们来讲至关重要,这样可以创造一种安全感。
作为父母,要坚持始终如一的价值观。以身作则,做好示范,解释自己的行为,重要的事情多花时间,对孩子一定要表扬、表扬、再表扬!
第六章 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人生
那些妨碍父母与孩子一起玩耍的原因,多半都是些埋藏于心底的担心和害怕。 ,作为父母要理解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观众而是同伴。
父母要喜欢自己玩耍的样子,唤醒自己的童心,变得更加富有情趣,一切都顺其自然,自然就会心情开朗,表现也会充满幽默。
亲切热情、勇于体验、真诚待人、充满欢乐,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传达给孩子的信息。
第七章 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
做为父母的我们都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知识,尽可能的纠正他们的过错。但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是与孩子共享快乐时光,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我们和孩子之间,最需要的是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指导。我们需要培养彼此的亲情,让孩子们形成自己的兴趣,让他们有安全感和生活充实的感觉。
第八章 永远不要贬低你的孩子
真正的鼓励不是一种需要掌握的技能,而是一种展露在外的修养,只有那些对孩子保持足够的敏感和爱的人才能拥有。
作为父母,我们要多注意孩子的长处,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家庭活动中来,帮助他们从一件件小事做起,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孩子有成就就要为他们庆祝,要时时刻刻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爱你!”
第九章 爱的逻辑与谎言
做为父母,成长就意味着我们能放开手脚去爱孩子、欣赏孩子,不再纠结于如何去做,才能让孩子成功的问题。成功的意义不在于比较,而在于不断的战胜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
我们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就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真正长大的标志并不是获得成功,而是获得成长和心智的成熟。要想让孩子获得成长,做为父母首先要成长,养育孩子是作为父母重新获得成长的一次机会,也是一次考验。
第十章 心智成熟的旅程
做父母的第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孩子展示长大成人的实质,就是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生。
不要抱怨孩子不懂事,或者不理解父母的苦心,那是因为从我们身上,就可以发现这些存在的弱点。只不过做为父母的我们自己选择去规避,不愿去克服,孩子上行下效、耳濡目染,自然也不会去克服和完善自己。
写在最后的一点感悟
养育孩子,实现共同的成长和进步,这对每一个为人父为人母者来讲,都是一次实现自我完善的机会。想改变孩子的第一步是改变自己,和自己的陋习做斗争,形成自律的习惯。改变孩子不难,改变自己才是最难的一件事情。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