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舒适圈是什么?
舒适圈是你待着很舒服的圈子,生活、工作、社交、学习、精神家园,若再具体一些,那就是你的家庭、社区、朋友、学校、同学、学习内容,上班的有工作单位、同事、工作内容、上级下级等等,这些你目前频繁接触的,是不是让你感到轻松自在?如果你觉得很轻松很自在,哪怕哪里出现了一些问题,也是你能够解决的,那么这些圈子或者环境就是你的舒适圈。如果有哪一个圈子或者环境,让你觉得不那么轻松自在,那么无疑,这个圈子或环境就还不是你的舒适圈。
所以,“舒适圈”这个概念,所值的范围可以很大,涵盖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也可以很小,比如家庭是自己的舒适圈,而工作,则不是自己的舒适圈。或者家庭工作都是舒适圈,而学习新的技能则不是自己的舒适圈。
02 真诚的问自己,为什么要走出舒适圈?
在舒适圈里呆着好好的,为什么要走出舒适圈呢?轻轻松松的,干嘛要走出去找不自在呢?
原因有很多很多,似乎我们有一种本能走出舒适圈的冲动,或者有一种天然对混吃等死的焦虑与恐慌。在这个时代,没有一成不变,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如果长久的在舒适圈,人会变得极其安逸,若是生活工作有一些意外的改变,我们不一定能够自如应对。再者,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成功、财富自由、学霸、冠军等等,这些字眼深深的刺激着我们,身体里的欲望、羡慕嫉妒、攀比驱使着我们去追逐、去复制,各种前辈、大V、公知也指导我们”走出舒适圈“,本能的,我们按照圭臬般去参照执行。
这错了吗?这没有错。但这是别人指的路,我们是随大流走的这条路。随大流没有什么不好,很多人随大流也能做到大流中的前20%,有些人哪怕还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单单看着很多人都这么做,他们也这么做,他们还能做到最好。但这是他们,不是我们。我们也随大流,我们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也这么做了,但是我们做不好。
做不好,因为没有动力呀!是的,没有动力很难把事情做好。但为什么没有动力?或者为什么我们能够想到的动力,动能都不是那么足够以至于不足以激发我们的斗志?因为这些”动力“都不是自己的呀!这些都是我们随大流的时候顺手复制过来的,不是我们心底最真实的渴望,也就成不了最激励我们的动力。因此,真诚的问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走出舒适圈?是因为害怕被时代抛弃?害怕被朋友、同事甩开?羡慕一位成功的人想要复制他的道路?因为爱情?害怕未来?想要多获得技能多赚钱?不想让父母失望?因为不安全感?撕开一切遮掩,找到那个直击我们内心的理由,写下来,这就是我们最强大的动力。懒惰时、拖延时、想放弃时,祭出这个理由,它直击内心,它最能鞭策我们。
03 没有动力时,不妨换条路走,去扩大舒适圈
如果你真诚的问自己了,却发现,自己真的就是没什么强烈的渴望,真的没有什么动力走出舒适圈,那么,我劝你换条路走,不要走出舒适圈,去扩大舒适圈。
第一次注意到”扩大舒适圈“,还是在纪录片电影《徒手攀岩》中,亚历克斯·霍诺德从2009年就梦想着徒手攀登酋长岩,此后尝试了1000多次,而徒手攀登酋长岩是他自己的 “终极目标”。为此,他准备了一年半的时间,借助绳索攀爬过近60次酋长岩。他表示,自己这样做并非为了进行预演,而是反复尝试不同的岩点,研究攻克最难的区域,一次一次的扩大自己的舒适圈,直到他确定,不再需要任何保护措施。
注意到了吗?亚历克斯在徒手攀岩领域本来就有一定的舒适圈,他深爱这个领域,并在这个领域中不断地扩大着自己的舒适圈,在本身的基础上,不断挑战,不断练习,一点点的把”暂时还不舒适“的动作、难度通过反复的练习变成”完全适应的、舒适的“动作,通过提高自己技能的方式来降低所遇到的挑战。走出舒适圈更像是一下子跳出令自己舒适的圈子,中间没有缓和,就像是一个人生活的好好的,非得直接跑到原始森林中进行野外生存。而扩大舒适圈,则是在目前生活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不断学习野外生存技巧,一步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直到确定自己可以。走出舒适圈、扩大舒适圈,两字之差,意会不同。
如果你实在没有什么强烈的动力去走出舒适圈,那就看一看,自己目前的舒适圈是什么,然后勇敢的拉伸一下,逐渐扩大自己的舒适圈。比如我自己,平常喜欢写东西,一些零零碎碎的感悟、心情、日记,基于这个舒适圈,最开始要求自己一周必须写一篇、每篇超过500字,这样的节奏写了大概两年的时间,现在觉得自己已经适应这样的节奏,便再次要求自己每篇必须超过1000字,每周必须写3篇,相当于每两天就得写1篇。等到这样的节奏适应之后,我还会进一步提高要求,扩大自己写作方面的舒适圈。就这样,在自己原有的领域内不断打磨自己的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