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参数
拍摄设备:Canon EOS 5D Mark 3+70-200mm f/2.8
拍摄地点:广州陈家祠
拍摄时间:2019.05.30
拍摄过程及思路
这张照片拍摄的时间已经有两个多月了,那是五月底的一天,天上下着点小雨,我去了陈家祠。
说起来比较有意思,那天我带了相机和两支镜头。而这两只镜头又是差别非常大的两只——一支是广角镜头,一直是长焦镜头。
如果你对摄影稍微有一点了解的话,应该知道广角镜头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拍到特别广的范围,而且会产生一些变形;而长焦镜头造成的效果则是虚化特别好,能把很远地方的物体拉近拍,所以也叫望远镜头。
陈家祠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它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是清朝时候的祠堂。也就是说,这里风景基本上都是室内建筑。
在这里是拍不到很大场景的,也没有特别远的场景需要拉近,所以用广角和长焦镜头都是一种挑战。(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广角和长焦都是用来拍那种大自然广阔的山水。)
既然是挑战,干脆就给自己布置一个任务吧。由于只带了一个相机和两个镜头,来回换镜头,也非常麻烦,所以我就告诉自己,要不然就走两遍好了,每一遍用不同的镜头拍。
事实证明,这样的确可以带来很多惊喜——由于镜头的特性不同,所以能拍的场景以及出来的效果,差距也是非常非常大的。
第一遍先用长焦镜头拍。捕捉到的全都是那些离得比较远一点的物体或者是一些非常细小的元素,比如房顶上雕塑的局部,比如一个走廊里远处走来的人,比如空气中飘着的雨丝。
当这一遍走完之后,已经得到了不少满意的作品,但还要换镜头再走一遍。
第二遍用广角镜头拍。依然用广角镜头拍刚才的那些物体,出来的效果大大不同。还有一些非常适合广角镜头拍的场景,比如它可以把一个室内场景完全容纳进去。
这其实就相当于把一个景点逛了两遍,每次有不同的关注点,每次能发现不同的美感。
这张图中拍到的绿植也是这样,分别用了两个镜头都拍了绿植,但是效果不同。这张是用长焦镜头拍的。由于镜头可以推的很近,而且又要把物体拍全,所以我的拍摄距离就比较远,往后退的时候还踩到了草坪里。
长焦镜头不会产生什么变形,所以这张图拍出来是横平竖直的,包括背景里的那些砖,你看,都是平的。(所以在拍的时候不仅要注意你的主体,还要注意背景中的元素,它们有可能会给你增加减分项。)
长焦镜头会有比较好的虚化效果,所以当我把镜头对准前边的这一枝绿植的时候,后边的叶子就会有一些虚化。
在构图上,我把这株绿植的根部放在了画面的三分之一处——还有更多的枝条是向右伸展的,我要让这些枝条有伸展的空间。
这个三分法,也是摄影中最常用到的一个构图法则,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不要把主体放在画面的正中间。设想一下,如果这张图把植物的根部放在了画面的正中间,那会不会显得左边少而右边多呢?
可能你还会注意到,我基本上没有拍到花盆,这是因为这株植物的根部已经比较粗大了,而且根部整体呈三角形,画面是比较稳定的——如果这是一株比较细的植物根茎,那我可能就会拍到花盆,让画面的下部更稳定,重心更向下。
更多联想
我不太喜欢养宠物,也不太喜欢养花草,它们是生命,我怕跟它们产生感情链接,怕看它们的生命过程,我自以为这样会活的更自在,更少一点束缚。不过,我喜欢看别人的盆栽。
第一次从盆栽里感觉到自己置身山间,是在高中。高中的学习非常累,但还是有同学有闲情逸致,养了一盆文竹,放在窗台上。有天中午吃完饭,我趴上去近距离观察,发现那叶子的边缘线条真好看,而枝叉处,仿佛是可以无限接近的,一瞬间就感觉自己像在山里,就坐在那棵树的枝叉上吹风。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
原来,古人说的一花一世界,不是假的啊。
我是教摄影的朱子先生,这是我今年的第197张照片,希望你能喜欢。
如果喜欢摄影,欢迎加我好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