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排今天发书,这是我和学生第一次见面的机会。
从9月1号开始,我给班里同学进行了分组。共56个人,我分成了9组,第一第二组每组7个人,第三到九组,每组6个人。然后,依据前任老师给我的成绩单,从前10名中,临时任命了组长——不是我“唯分数论”,而是大量事实证明,成绩好的孩子,大多都是认真负责的孩子,因为他们首先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三天来,9个小组长果然不负我望,各项作业统计、记录,督促,一个比一个上心,自己的作业更是完成得漂亮!我给他们承诺:哪组作业完成得最好,有优先挑选小组座位权——他们更激动了!
今天发书,不如,也让小组长发挥一下作用?分工明确,分散压力,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说干就干!于是,我在组长群里发信息,让组长负责发书。他们纷纷回复。
我刚用三轮车把书拉出来,小组长们就来了——我认识其中的王思睿。第一次见面,他们羞涩的笑着,腼腆地同我打招呼。我招呼他们来卸书。人多力量大,转眼间,书摆在了校门口地上,共六摞,每人发六本。
我问他们:“你们准备怎么样发书啊?”
侯思涵说:“发一人,我就记一个人。”
“你们组六七个人,你能记住吗?记错了怎么办?”我又问。
“我写个名单,谁领走就给谁画个对号。”
“我按姓氏字母顺序排列来记……”毛唐鑫说。我反问他:“你觉得学生会按姓氏顺序来到学校吗?他挠挠头,笑了,显然不是个好方法。
“我能记住顺序号,,领书时报号也行……”
“我和xx 是邻居,我帮他拿,其他人再记号……”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最后,一致决定,用最原始的方法——记名或划对勾。同学们陆陆续续的来了,有的还有家长代劳。我想好了开场白欢迎词,可是他们只是微微地笑着就走了 ,大部分同学连一句话都不敢跟我说,甚至不敢拿正眼看我 。我感觉尴尬极啦了。
最后两个同学,再也等不来了。我把书放到一家书店,拜托老板寄存在这里一会儿,就走了。
第一面,谋面,感觉太拘束,放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