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挤地铁上班的小白领,手拿iPhonex,挎着LV,或许你不觉得很奇怪。
但你可不敢告诉你妈说,嘿,知道吗,人家贵着呢。
大人们,会吓一跳的。
脱出而出到:不会是干了什么勾当吧,哪来这么多钱呢。我告诉你哦,人可以穷,但可千万不能没骨气哦。
顿时你就知道,大人们是注定理解不了当下年轻人的消费模式了。
他们知道马云很厉害,却不知道,这位马爸爸还会每个月借钱给你花,叫花呗。他们知道有种旅游可以称为是穷游,却不知道还可以众筹。他们知道二手的东西可以在网上卖掉,却不知道有个更高级的称呼,叫“轻资产化”。
他们只知道,刚毕业的小年轻们,在城市生活,哪里不得用到钱啊。就那三五千块的工资,能想到就是你交完房租水电,捉襟见肘,又张不开口向家里人要,只能清水煮挂面的场景。
可你不觉得啊。现在的年轻人不都穷嘛,反正大家都穷,反正全世界的年轻人都穷。这有什么难为情的呢?
这个月即使花超了,入不敷出了,现在的网络信贷这么便捷,总能撑到下月发工资的,大不了,就把小黄车的押金给拿出来呗。
不过这样的日子,想想还挺让人害怕的。
虽然如今有完善的信贷系统,我们可以让自己过得光鲜亮丽。出去旅旅游拍拍照,买最新款的电子产品,吃吃喝喝玩玩乐乐。
但就像微博上热文“27岁,我没有存款”一样——恐慌。
这种恐慌来自,不敢让自己生病,不敢给爱人承诺,不敢面对日见老去的父母。当你那点工资就被分摊到家庭生活的每个角落,估计真的是穷露骨了。
甚至即使你没到考虑过上述这些问题。
当你开始用花呗透支,不出两个月你就一定知道什么叫做羊毛出在羊身上。你花的时候,提前透支很爽,该你还的时候,一分不能少。
很多东西,即使所谓时代进步,形式变了,但本质还是没有变的。
就像现在人都不读青年文摘,故事会,读者这些现在被群嘲为无营养的杂志,是大家开始有觉悟提高了,品位有水准了?不是。这类消费群体,只是流到了刷头条去了。
同样的,信贷再好,在任何时代,总要还的。
但我依然很感谢信贷。
《稀缺》中讲,为了满足生活所需,穷的人,不得不精打细算的生活,无奈中陷入了恶性循环。
因为有了便捷的信贷系统,至少让我们精打细算的日子得到缓冲。
让我们有时间,但没钱的日子里,可以不必犹犹豫豫,就冲动一把,买了那本自己想看的书,就和朋友一起去了一直想去的远方。
用现在的消费模式,让自己有很多增值的机会。
但不论什么样的形式,有没有现在便捷的消费模式,人,最重要的还是观念上的改变。
总会有人把信贷里面的钱,用来买买买。总会有人一直在抱怨工作岗位被老年人占着,工作不好找。当然导致的结果就是总会有人一直穷。
虽然如今的房价,已经涨到让年轻人已经绝望的程度。但即使暂时买不起房,趁年轻,努力让自己成为有价值的人,能让自己年年穷的程度稍微降点,岂不更好。
虽然现在年轻人都穷了,但五年后呢,十年呢,二十年呢。
你可以想方设防的思考如何让自己用信贷,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穷。
但借用这个平台,想想怎么让这个时代赋予的独特穷,能最大发挥它的价值。
助你成为更有价值的人。
这样,即使买不了房,至少我们敢给爱的人承诺,对生活充满底气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