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IU小品文
1913年,普林斯顿大学,一位17岁的学生雄心勃勃地对同学说:“将来,我要成为当今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你不想吗?实话说,我是想成为那种伟大的作家,而不是一名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家。”
听起来,这个想法是多么的狂妄自大!然而,事实证明这并非大话假话,也不是开玩笑。他不到24岁,就成了美国文坛一颗耀眼的新星;29岁时,发表的一部小说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坛上的地位。如今,他本人已被誉为美国“爵士时代”的发言人、桂冠诗人、编年史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性作家。
这位青年就是菲茨杰拉德,作品的名字叫《了不起的盖茨比》。
在百年英语文学长河中,美国学术权威评出100部最优秀的小说,除了排名第一的《尤里西斯》,高居第二位的便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其实,在这份名单里,还有菲茨杰拉德的另一部作品《夜色温柔》,它们双双跻身于经典之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他一生出版了4部长篇小说,每一部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每一部都被改编成了影片。2014年,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荣获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虽然影片情节有所改编,但拍的非常成功,一代明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以阳刚霸气、热情潇洒的美男子形象,把主人公演的活灵活现,入木三分,深深地刻在了观众的脑海中。同时电影以独有的视觉冲击力,把美国20年代上流社会的种种腐败现象和病态畸形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发人深思。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重要地位和社会影响力,让我们先从故事的情节说起。
(一)盖茨比真的了不起吗
长岛海峡位于纽约市区20公里外的大海边。海峡对面有两个小岛,一东一西并排而居,它们就是东埃格岛和西埃格岛。如果从空中俯瞰,一眼就能明白,两个岛的形状几乎没什么分别,大小也相同,像两个大鸡蛋浮在海上。
岛上住的都是富人,却区别很大。西埃格岛是后来开发的,住的是白领和像盖茨比一样的暴发户。而东埃格岛才是传统的富人区,布坎南一家就是如此,那是一座英王乔治殖民时期的深宅大院。
每当夕阳西下时分,盖茨比总是站在暮色里遥望着对岸,不远处闪着绿光的地方就是布坎南的宅第。他到底在遥望什么,或者说等待什么?没有人知道。这样的情景已经持续好几个月了。
数月前,盖茨比买下了这个宅院,并花大价钱把它打造成两个岛上最豪华气派的私人领地。入夜,海湾宁静,盖茨比公馆却灯火通明,热闹非凡,成了岛上迷一般的中心。每晩都有成群结队的人从纽约开车赶来赴宴,庭院里挤得满满荡荡。如果你有幸加入,会发现整个夜晚男男女女像飞蛾一般在笑语、香槟酒和繁星之间往来穿梭。他们当中有富商、政界人士、社交名媛、艺术家、演员、私酒贩,还有许多慕名前来又不肯露身份的人。大家来这里只为一睹盖茨比的尊容,见识见识这位广交天下客的富豪。同时,想借机结交各方人士。饭后还有舞会、艺人的表演。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开销全部由盖茨比个人负担,整个夏天都是如此。一句话,如果说天底下真有免费的晚餐,那么非盖茨比先生莫属。
真是了不起的大人物!人们对此唏嘘不已。这个神秘的年轻人又是靠什么发了大财的?没人知道。
再进一步说,如果说你想知道什么叫“夜夜笙歌,通宵达旦,纸醉金迷,奢侈之极”,那么来到盖茨比公馆就会马上明白。这里是拜金主义的中心、利己主义的秘场、享乐主义的源头和释放地,这些说法一点儿不过份。许多宾客和这位出手阔气的主人根本不认不识,只是应朋友之邀前来,几乎说是来磳吃磳喝、磳上流人士的圈子的。宴会结束,他们甚至都没和主人打个照面,就醉薰薰离去。对此,盖茨比先生同样毫不在意!
他这么做用意何在?完全是为了引起布坎南夫人-黛茜的注意。黛茜曾是盖茨比的初恋情人。新搬来的邻居尼克成了知道这个秘密的人。有一天晚上,盖茨比向他吐露了真言。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
5年前,盖茨比还是一位少校军官的时候,结识了大家闺秀黛茜小姐,她是当地公认为的美女。二人很快相恋,如胶似漆,可是又不得不分开,因为一战爆发,盖茨比被调往了欧洲。
他一直担心黛西会离开他。因为他隐瞒了自己的出身,他是个穷小子,没钱,害怕满足不了黛茜的奢华品味。后来,黛西来信说要另嫁他人,又说她想悔婚,此后再无下文。这使盖茨比坚信,是金钱让黛茜背叛了心灵的贞洁。因此他非常自卑,觉得年轻英俊,有理想有朝气,又有什么用呢,这并非是获得少女芳心的过硬条件。
从此,这个小伙子受到了刺激,更恰当地说是受到了人格侮辱。所谓的富有,不就是金钱嘛,他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打进上流社会,重新赢回恋人的心。黛茜就是他奋斗的动力,一切希望和梦想的完美化身。
战争结束,他退伍后,马上转入了生意场,还把名字由詹姆斯•盖兹改为杰伊•盖茨比。后者是英语“Jesus,God’s boy”发音的变体,有“耶稣,上帝之子”的神圣涵义在内。同时,他不惜干起贩卖私酒的地下生意,一心想成为大富翁。为了挽回失落的爱情,盖茨比还给自己定下了最严格的作息规则和计划表。它们就写在一本书的背面(如今纸张被磨旧,个别文字有点模糊),内容如下:
上午
6:00 起床
6:15-6:30 练哑铃体操和爬墙
7:15-8:15 学习电学等科目
8:50-下午4:30 工作
下午
4:30-5:00 棒球及其他运动
5:00-6:00 练习演说和仪态
7:00-9:00 研究有用的发明
个人决心
1、不再去沙夫特家或XX家浪费时间(另一个名字,字迹已经无法辨认)
2、不再吸烟或嚼烟
3、隔一天洗一次澡
4、每星期读一份有益的书或杂志
5、每星期储蓄五美元(涂去),改为三美元
6、更加孝顺父母
也许,时光会磨灭一个人理想,但不会磨灭一个人的意志,只会让它变得更强大。5年后,盖茨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终于成了一个富豪。然而,此刻的黛茜已经嫁给了富二代布坎南先生,听说他们住在埃格岛,盖茨比闻风赶来。婚后,黛茜本人变得更加妩媚怜人,集美貌、财富、拥有帅气的丈夫于一身,过着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日子。试想,有哪个女性不会艳羡,又有哪个丈夫不会为此骄傲?
按理说,这位丈夫该知足。可他改不了绔纨子第的习气,终日无所事事,吃喝玩乐养情人,四处游荡鬼混。从纽约到长岛海峡的途中,有一片城市与乡村交叉过渡的地带,名叫灰土谷。乔治·威尔逊在此开了一家修理厂,主要依靠为过路车辆维修谋生,生活过得清贫,却有一个会招揽生意的妻子。很快,这位颇有姿色的威尔逊太太就成了布坎南先生的情人,二人隔三差五地幽会。
对此,老实厚道的威尔逊先生毫不知情,仍整天忙碌于修理厂的油污晦气之中。黛茜却对丈夫的不轨行为有了觉察,可又有什么办法?她表面优雅,内心却空荡寂寥。听说,东埃格岛来了一位年轻的富商,他家每晚歌舞声平,通宵达旦。他是谁呢,有这么大的本事?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盖茨比终于找到了一个接近黛茜的好方法。原来邻居尼克正是黛茜的远方表哥,何不求他帮忙呢!很快,黛茜来访盖茨比,二人见面后,先是彬彬有理,接着便旧情绵绵。盖茨比鼓足勇气说了自己的愿望:“离婚吧,回到我身边!黛茜,你要知道,5年来我所做的一切全是为了你,我的好黛茜!听说你已经结婚,我一路追寻到这里,包括买下岛上的宅院,把它打造成最舒适豪华的盖茨比公馆,都是为了迎接你的回归。如今我已经不是那个穷军官啦,你还犹豫什么!”
这个公馆建的真是让人震撼!大理石铺就的门亭,绿树掩映,花团簇拥着林荫小径,旁边还有个带泳池的大花园。华丽蓬松的窗帘挡不住落地窗外的美景,卧室的色调清新雅致,书房厚暖宁静,温润的海风吹拂着庭院……黛茜一边漫步轻赏,一边在心里啧啧赞叹。“这是我当初没能瞧起来的那个盖茨比吗?”她先是动摇,后来似乎终于下定决心。“我不该走进他的怀抱吗?”
很快,布坎南觉察到了妻子身上的变化。有一天,大家一起外出到纽约,盖茨比向对方的丈夫摊了牌,让黛茜当场选择到底愿意跟谁……两个男人的矛盾达到了急欲暴发的顶点。
回家的路上,黛茜心绪不宁,她和盖茨比坐在了一台车里,这台黄色的车是布坎南的。没有办法,布坎南只能驾驶盖茨比的那辆车,但被前车落在了后面。路上,前车的司机本来是盖茨比,中途换作黛茜驾驶。车行至灰土谷的时候,修理厂老板的妻子看到这台黄车,以为是情人布坎南路过这里,于是欣喜地冲出修理厂,却被正在拐弯的黄车当场压死。车并没有停下,直驶而过……
出了人命,责任在黛茜。怎么办?盖茨比决定替她主动担责。等警方调查时,说司机是他自己就OK!黛茜被吓坏了,浑身瑟瑟发抖。
当晚,盖茨比在黛茜家的花园里守了一夜,因为他担心黛茜受不了这场意外。为了爱情,做什么他都愿意!窗外黑乎乎的,他还在等待着,等什么呢?是在等黛茜半夜里偷偷出门与他重逢,还是等待人家的丈夫感谢他做出的牺牲?此刻,盖茨比不担心警察突然出现,只担心他心中谁也无法替代的昔日恋人受到一丝一毫的惊吓。
第二天,阳光明媚,光线钻进掩映在布坎南豪宅上的枝枝叶叶里,发着细碎的光芒,鸟儿在窗前轻声啾叫。此刻,也许只有它们知道这座豪华的府第已经人去楼空……
盖茨比的梦想似乎近在咫尺,唾手可得,但他不知道那梦已远他而去,把他抛在后面,抛在这个城市后面那一片无垠的混沌之中。在那里,美利坚共和国的黑色原野在夜色中滚滚向前发展。
愁绪满肠的盖茨比泡在室外的泳池里,一边担心警察随时会来,一边等待着黛西来找他。可他并不知道,黛西和自己的丈夫早已逃之夭夭。此刻,有一个愤怒的男人正拎着枪隐在高处,瞄中了泳池里的盖茨比。随着一声枪响,盖茨比倒了下去……
数天后,盖茨比的葬礼举行,参加者只有三个人:他的父亲、邻居尼克和一位戴着猫头鹰眼镜的先生。
盖茨比因何而亡?凶手是谁?答案在书里。上面就是小说讲述的故事,接下来,让我们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二)活了44岁的青年作家
1896年9月24日,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弗兰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读中学时,他就喜欢文学创作,试写过剧本。在普林斯顿大学求学期间,同样热衷于为校刊和剧社写稿。1917年辍学后,应征入伍,更在军营中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
1918年,在蒙哥马利(亚拉巴马州)附近驻扎期间,菲茨杰拉德结识了18岁的少女姬尔达·赛尔。这位富家小姐身上有着南方名门淑女的许多特点。二人很快坠入爱河,但当姬尔达得知这个小伙子无力让她过上舒适奢华的生活时,拒绝了他的求爱。这件事给年轻的菲茨杰拉德带来很大的打击。
1919年退伍后,他去了纽约,决心要挣大钱,重新赢回姬尔达。白天,他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晚上伏案写小说。后来干脆辞去工作,闭门写作。1920年第一部长篇小说《人间天堂》出版,迅速畅销。与此同时,他的短篇小说、剧本、诗歌也连篇累牍地出现在一些重要的报刊杂志上。很快,这部小说又被改编成电影上映。当时,菲茨杰拉德还不到24岁,却在一夜之间成了美国文坛一颗耀眼的新星。他立志成为一位伟大作家的梦想,终于如愿。
成名后,菲茨杰拉德立即去南方求见姬尔达。一周后,二人火速结婚,成为一对令人艳羡的金童玉女。婚后,他们的生活就像《人间天堂》里描写的人物一样,放荡不羁,狂欢纵乐,整天过着觥筹交错、讲究排场、挥金如土的生活。
为维持巨大的生活开支,菲茨杰拉德不得不继续靠写作挣钱。2年后,出版了第二部长篇小说《美与丑》,但评价不高。有人认为,它与第一部小说存在同样的弱点,只是作者本人生活经历浪漫化的翻版。
1925年,第三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正式出版,受到不少好评,却没有带给菲茨杰拉德预期的报酬,只够还清欠债,因为此书的销量还不及前两部的一半。此后,他很少写东西,经济上经常入不敷出,走投无路之下,只好靠给好莱坞写剧本挣钱。直至1934年,出版了第四部小说《夜色温柔》。
后来,妻子姬尔达患上精神分裂症,菲茨杰拉德也染上了酗酒恶习。1940年12月21日,菲茨杰拉德因心脏病突发死于洛杉矶,年仅44岁。
7年后,姬尔达离世。夫妻俩的墓碑上刻着《了不起的盖茨比》结尾的那句名言:“于是我们奋力逆水行舟,又注定要不停地退回到过去。”
菲茨杰拉德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他真实生活的写照。在短暂的一生中,他还写了短篇小说160多部。在4部长篇小说中,以《了不起的盖茨比》最成功、最知名,标志着他的写作生涯进入了顶峰。这部作品问世近百年来,不仅进入了美国的高中课程,还被频频搬上银幕与舞台,成为学术界公认的“20世纪美国最佳长篇小说”之一,是整个英语文学领域的经典。
(三)作品的地位和意义
小说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赞誉和社会地位?我觉的,了解了创作背景,尤其是三个概念:“美国梦”、“爵士时代”和“迷惘的一代”,便可理解小说的全部意义。
1、美国梦。众所周知,美国是一片广阔自由的土地,来到这里的人们都梦想着成功,甚至于一夜暴富。因此,自从1776年《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以来,人们世世代代都深信着这样的一个规则:只要努力奋斗,梦想就会实现,就有理由过上更好的生活,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背景和他人的援助。这就是所谓的“美国梦”。
自由民主,鼓励勤奋,机会均等是“美国梦”的核心。在这一大环境下,社会上涌现出一批成功的代表。富兰克林依靠自身的拼搏和努力,成为一名出版商、记者、作家、发明家,直至杰出的政治家,他是“美国梦”最成功的典范。林肯拯救了联邦,爱迪生以一千多项发明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变革,卡内基从一个被开除的调皮捣蛋鬼升级为成功学大师。榜样的力量激励着一代代的人们,鼓舞着每一个人在这个充满机会的土地上去奋斗、去拼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就是“美国梦”的具体表现。
小说里,盖茨比也是这样的人。他的人生、事业和梦想激励着他脱离贫困,出人头地,成为“美国梦”召唤下的宠儿。他没有社会背景,没有金钱,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终于获得了财富、地位和名望。在这几项目标实现之后,他把梦想又加到了失落的爱情中。因此,黛西就成为一个完美的化身,成为“美国梦”光环下最后要攻克的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既是一种美好的信念,又是一种欲望。据说,盖茨比给自己定下的作息规则和计划表,实际上就是富兰克林、卡内基等人的教诲和誓语。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主人公的宏大抱负正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文明孕育出来的产物。
2、爵士时代。一般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美国经济大溃败之前(1918-1929)约10年的时间段。一战以后,欧洲各国伤痕累累,独身美洲、远离战场的美国却元气未伤,反而迎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财富的多少成了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于是人们开始了盲目地赚钱,追求赚快钱,赚更多的钱;追逐变富裕,甚至于更富裕。为了金钱,人们不择手段,不顾及道德和良心,传统的道德观已经土崩瓦解……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哲学开始大行其道,“美国梦”更加势头高涨。这段历史上最会纵乐、最绚丽的10年,被誉为“爵士时代”。主要特点是全社会表现出自由欢畅、热闹纷繁、纵情释放的气象。
小说里,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内容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布坎南和黛西终日无所事事,过着奢华的生活却极度空虚。在盖茨比眼里,黛西就是美与爱的化身,他不知道这仅是一个幻象。实际上,黛西不过是一个以享受为人生最高追求的、无思想、无情操的娇小姐,用美丽的外表掩饰着自身的浅薄和无聊。二是盖茨比靠自身的努力赚到钱之后,公馆里夜夜笙歌、通宵达旦、纸醉金迷的场面,写的非常令人震憾,这都是当时上流阶层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种种腐败现象的表现。盖茨比为了赢回初恋姑娘,为了挤进上流社会,表面上看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从本质上说,是被虚荣心和幻想蒙蔽了双眼。虽然他最终进入了上流社会,却因得不到上流圈子的认可而非常自卑。于是,为了爱情不惜挥金如土,被“爵士时代”的盲目和浮华之气所俘获,做了一个咎由自取的迎合者,这种过度包装也预示着他将来要为此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3、迷惘的一代(又称迷失的一代)。20年代的美国,全民欢歌,到处洋溢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人感到十分迷茫,传统的价值观垮塌,可是又找不到新的生活准则,感觉无路可走,不知道追求什么,目标在哪里。总的表现是:物质高度繁荣,可以让人们到处狂欢享受,却无法解决精神上的空虚迷茫。信仰的缺失,人性的扭曲,整个社会到了一个不得不作出选择的关键时刻。
这时候,诞生了一批有先知先觉的作家,他们开始反思持续了一百多年的“美国梦”,感到了繁荣表象下隐藏着危机。他们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对美国社会的发展饱含着一种失望和不满,试图通过重塑道德观,提升人们的精神追求,寻求改变现状的出路。比如海明威的作品,风格集中在对战争的反对和对 “硬汉”精神的倡导上。我们在本文介绍的作家菲茨杰拉德,则重在反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社会的腐蚀,隐喻“美国梦”的幻灭。
对此,美国文学评论家格特鲁德·斯坦因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迷惘的一代”,用于总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45)出现的这一类作家。尽管这个称呼是一个短暂的潮流,但它在美国文学史上树立了地位。因为这个概念非常形象地表达了这一特殊时段的社会现实。菲茨杰拉德就是此类风格的代表作家。
了解了上述社会背景后,我们不难发现,《了不起的盖茨比》描述的故事完全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盖茨比虽出身贫寒,但有志向、肯努力,从小就决心出人头地,他的人格品质是了不起的,可“美国梦”还会了不起吗?作者借这部作品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这正如他在一次采访中预言,“人们都认为我们是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因为我们最富有,这样的想法太可笑了。等一等,等这波繁荣高潮的结束!美国在不久的未来将面临一场全球性的考验……”
没有想到,作品问世4年后,美国于1929年10月19日发生了华尔街大崩盘,之后迎来持续5年的经济危机。早年,这部作品的价值并未被发现。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人们才意识到它是一部预见性的小说,才得到后人的广泛认可,从而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美国文坛的崇高地位。如今,他被誉为美国“爵士时代”的发言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性作家。
公认的评价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深入刻画了在财富和成功掩盖下的未被满足的欲望,反映了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杰出的才华、写作技巧和思想艺术性。
看过小说的人,都会觉得结构很复杂,事件关系不好理清,可能需要再看一遍。其实,这是因为小说运用了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打破常规,事件没有按先后顺序排列交待,时间空间交叉,叙述上尼克既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还有开放式的结局等。这些都是写作方式上的创新,所以显得格外复杂。试想假如按传统安排,循规蹈矩的交待下去,故事就会很清晰明了,但效果可能反而失色。这是作品的一大特点。此外,作者的文笔十分精致,犹如抒情诗般优美,最大的特色是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比如土灰谷附近眼科医生的广告牌,被反复描写,一双硕大的蓝眼睛在盯着这个被浮华充斥、道德败坏的世界,而无法拿起自己的手术刀,以矫正世人的盲目,让他们看清周围的人和事。文中的东埃格、西埃格来自于英文单词East Egg和West Egg,代表着这个富人区像鸡蛋一样脆弱,一触即破,同时也意在说明东西两个小岛上新旧两种财富的对比,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和冲撞。尼克和盖茨比等人都是从落后的西部出来打拼的,梦想在繁华的东部创业成功,盖茨比的悲剧最后让尼克决定重新返回家乡,这些反讽手法应用的出神入画,都成为美国梦幻灭的象征和标志。
关于这部作品的特色和价值,网上的评论可以说不计其数。在此,我们不想费过多的笔墨,只愿大家有空去看看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同名电影。我觉得,这部影片出色地再现了原作的精髓和内涵,尤其是电影独有的视觉冲击力,让故事表现的入木三分、酣畅淋漓、结局悲惨、引人深思。
(四)思考和启示
1、金钱买不来一切。盖茨比的了不起是金钱营造出来的,说到底是虚幻的、不牢靠的。他曾经高朋满座,夜夜笙歌,但他的辉煌很短暂。他的葬礼悲哀到不能再悲哀,参加者只有三个人,昔日的好友高朋又在哪里?正应了一句古语:“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对此,一位朋友总结的极好:“貌似都是小说或者故事里的情节,实际上却是生活中的缩影。有多少像黛西这样的女孩,想要享受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等得到之后,又觉得出卖了自己的良心,空虚度日。又有多少像盖茨比这样的男子,貌似为了爱情在打拼,等真的成功了,还是执着于过去,可是他的所爱,早已不再。物欲横流的世界,每天挣扎着生活的人们,走着走着就失去了初心,忘了最初的梦想,不得不让人深思!”
2、物质的过度繁荣,并非能同步提升精神世界的内涵和文明的层次,反而会使人性和良知受到极速的腐蚀。小说对盖茨比的豪宅以及笙箫达旦、夜宴享乐的场面描写,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地方,也是我最喜欢的。作者不惜笔墨,大肆渲染,不仅对道德被打上金钱的烙印,物欲横流,享乐至上,浮华中已经透出的腐味作了完美的呈现,而且对退化的道德观和颓废的人生态度均具有精彩的描写。这些笔墨为悲剧收场提供了最好的对比依据。
3、物极必反,繁荣的表象下往往隐藏着危机。作品的精髓在于,看似是对盖茨比和黛茜个人故事的挽歌式的叙述,实则是对一段美国宏大历史的焦虑。正如盖茨比所言,“人一生最孤独的时刻就是,看着他们的世界土崩瓦解,而自己只能茫然无力地看着。”这种焦虑的内涵是深刻的,导向是明确的,格局也是上了层次的。当时,美国1929年的经济危机还没有暴发,但作者已经通过自己的作品作出暗示和提醒。
4、一个时代发展到顶峰的时候,如何未雨绸缪,采取措施给予必要的平滑,从而达到在过渡到下一个时代时,不至于发生大的滑坡和历史性的倒退?进一步说,如何让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同步提升,协调发展,不至于失衡?这是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更高层次的警世和反思。
一开始,我没觉得这部作品有多好,后来越想越觉得作者的思考很有深度,反映的问题意义重大,难怪它的地位这么高。人性和道德观会被过度的物质追求扭曲,这似乎是社会发展到某个时点,必然要出现的状态,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大问题。作者经历了大吃二喝、纵情享乐之后得来的思考和成果就是这本书,而他本人却44岁就过早的失去了生命,这也是纵情无度、物极必反最好的证明,不是吗?
我觉得,莫言的演讲呼吁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留给我们的反思,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完美地解释许多疑问。现附录如下,供大家参考思辨:
“人类的欲望是填不满的黑洞,穷人有穷人的欲望,富人有富人的欲望。渔夫的老婆起初的欲望只是想要一只新木盆,但得到了新木盆后,她马上就要木房子,有了木房子,她要当贵妇人,当了贵妇人,她又要当女皇,当上了女皇,她又要当海上的女霸王,让那条能满足她欲望的金鱼做她的奴仆,这就越过了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过大,必然爆破。凡事总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这是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自然界诸多事物的规律……
“时至今日,我感到人类面临着的最大危险,就是日益先进的科技与日益膨胀的人类贪欲的结合。在人类贪婪欲望的刺激下,科技的发展已经背离了为人的健康需求服务的正常轨道,而是在利润的驱动下疯狂发展以满足人类的——其实是少数富贵者的病态需求。人类正在疯狂地向地球索取。我们把地球钻得千疮百孔,我们污染了河流、海洋和空气;我们拥挤在一起,用钢筋和水泥筑起稀奇古怪的建筑,将这样的场所美其名曰城市;我们在这样的城市里放纵着自己的欲望,制造着永难消解的垃圾。与乡下人比起来,城里人是有罪的;与穷人比起来,富人是有罪的;与老百姓比起来,官员是有罪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官越大罪越大,因为官越大排场越大,欲望越大,耗费的资源就越多。与不发达国家比起来,发达国家是有罪的,因为发达国家的欲望更大,发达国家不仅在自己的国土上胡折腾,而且还到别的国家里,到公海上,到北极和南极,到月球上,到太空里去瞎折腾。地球四处冒烟,浑身颤抖,大海咆哮,沙尘飞扬,旱涝不均等等。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的文学其实担当着重大责任,这就是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责任。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人们,尤其是那些用不正当手段获得了财富和权势的富贵者们,他们是罪人,神灵是不会保佑他们的。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虚伪的政治家们,所谓的国家利益并不是至高无上的,真正至高无上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有一千条裙子,一万双鞋子的女人们,她们是有罪的;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有十几辆豪华轿车的男人们,他们是有罪的;我们要告诉那些置买了私人飞机、私人游艇的人,他们是有罪的。尽管在这个世界上有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但他们的为所欲为是对人类的犯罪,即便他们的钱是用合法的手段挣来的。
“我们要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告诉那些暴发户们、投机者们、掠夺者们、骗子们、小丑们、贪官们、污吏们,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如果船沉了,无论你身穿名牌、遍体珠宝,还是衣衫褴褛、不名一文,结局都是一样的。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向人们传达许多最基本的道理:譬如房子是盖了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如果房子盖了不住,那房子就不是房子。我们要让人们记起来,在人类没有发明空调之前,热死的人并不比现在多。在人类没有发明电灯前,近视眼远比现在少。在没有电视前,人们的业余时间照样很丰富。有了网络后,人们的头脑里并没有比从前储存更多的有用信息;没有网络前,傻瓜似乎比现在少。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让人们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们失去了旅游的快乐,通讯的快捷使人们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过剩使人们失去了吃的滋味,性的易得使人们失去恋爱的能力。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没有必要用那么快的速度发展,没有必要让动物和植物长得那么快,因为动物和植物长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没有营养,就含有激素和其它毒药。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的科学的病态发展,已经使人类生活丧失了许多情趣且充满了危机。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悠着点,慢着点,十分聪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给子孙……”
书籍《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徳(美)著,姚乃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瑞·穆里根领衔主演(2013)
姚乃强:1936年出生于上海,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译著有《红字》、《霍桑文集》、《福克纳》、《漫长的二十一世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