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卷中)
【一七七】不负良知不负卿
执事所以教,反复数百言,皆以未悉鄙人「格物」之说;若鄙说一明,则此数百言皆可以不待辨说而释然无滞,故今不敢缕缕,以滋琐屑之渎。然鄙说非面陈口析,断亦未能了了于纸笔间也。嗟乎!执事所以开导启迪于我者,可谓恳到详切矣,人之爱我,宁有如执事者乎!仆虽甚愚下,宁不知所感刻佩服;然而不敢遽舍其中心之诚然而姑以听受云者,正不敢有负于深爱,亦思有以报之耳。秋尽东还,必求一面,以卒所请,千万终教!
王应昌云:“先生开口闭口,只是一个良知,似从朱子晚年悟后语得来。则先生之为学,与朱子本是一个血脉。”
佐藤一斋云:“整庵《困知记》载《与阳明书》二首。此书即其前书之答也。整庵既得此答,复作一书论难。而阳明卒,不及览之,整庵以为憾。愚今取读之,大意不出于前书范围,于答是也何有?”
东正纯云:“案:文成是书,斥朱子颇过伤,故学朱者不能平焉。汤潜庵(汤斌,一六二七至一六八七)《答陆稼书书》(陆稼书,即陆陇其,一六二〇至一六九二)云:‘来谕阳明尝比朱子于洪水猛兽,是诋毁先儒莫如阳明也。今亦黜毁先儒者耳.庸何伤?窃谓阳明之诋朱子也,阳明之大罪过也。于朱子何损?今人功业文章,未能望阳明之万一,而止效法其罪过。如两口角骂,何益之有?恐朱子亦不乐有此报复矣。,(《汤文正公全书》,同治辛未[一八七一年』本,卷二,页六十五上下)潜庵之言,真是公明正中,无偏无党,可以为法也。”
[译文]
您的谆谆教诲,反反复复数百言,都是因为没有弄清我的格物的学说。如果明白了我的学说,那么,您所讲的都可以不用辩论也能毫无疑问,所以,我今天不敢再详细陈述,以避琐碎之嫌。可是我除非面对面和您解说清楚,断不能仅凭信上所写的这几句话就完全能说明白。唉!您开导启迪我的话,真的是非常之恳切详尽了。关爱我的人,没有超过您的!我虽然很愚钝,怎么能不感激佩服您呢?然而我不敢舍去心中的真诚而轻易接受您的看法,正是因为不敢辜负您的厚爱,也是想对您有所回报呀。秋后返家时,我一定登门拜访,当面向您请教,到时还请千万不要吝惜赐教。
释疑:
先生的格物致知是多从实践上来,只靠理论上辩论是不够的,事上磨炼更容易体悟。
先生在此章节流露了自己对罗整庵的崇敬之情,感受到了对罗整庵的“责善”,先生始终以谦卑的态度接受。但是尽管尊重,他也诚恳地表达了罗整庵不完全明白自己的格物学说,以及肩负彰明圣学的重任。并表明自己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辜负罗整庵的厚爱。看到这里,不得不为数百年前,两位大儒的惺惺相惜所感叹!
遗憾的是,先生没有能够跟罗整庵见上一面,先生就去世了,呜呼!
传习录逐条精讲摘要:
因为文字和思维是有距离的,要是能当面对您说我的内心想法,咱们之间更容易沟通,就不用靠文字来完成这个使命了。我不敢辜负于您对我的深爱,我把我真诚的想法与您汇报,如果不这样,我就对不起您,您对我这么好。秋天结束,我往东边走的时候,必求一面,我想把我请教您的再和您当面说,也请您把您的思想完整地教给我!
没想到,这就成了千古遗憾,罗整庵写完回信,知道阳明先生逝世了,把自己的回信收在了《困知记》中。
净心斋笔录
2023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