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讲的冰山模型,那今天我们就把目标岗位用冰山模型进行分析。 具体该怎么做呢?可以分为四步:
第一步:确定一个你要分析的岗位
如果你已经有了目标岗位,那么就用这个岗位来分析自己是不是匹配。但是如果没有,可以先从自己的相关经验出发,确定可以做的几个岗位,逐个进行分析。
具体怎么做呢?假如你在某个行业做技术服务,但目前的工作不喜欢,想要换,可又不知道自己能换什么,这时候可以去脉脉、领英等等这类平台去搜索,搜这个行业的技术服务岗位,然后会出来一堆人,看看这些人的履历,看看他们后来都去了哪里,你就知道潜在的方向了。而且,这个方法也能帮你判断,未来你要去的这个行业和岗位,到底有没有前途,这些原先做该岗位的人,后面的出路是什么。
第二步:在招聘网站上搜索此岗位的招聘要求
下一步呢,就是在网上搜索此岗位的招聘要求,找出几份不同的招聘要求,提取其中的相似之处,也就是找出共性。
第三步:按照冰山模型,综合分析这些招聘需求
其实招聘需求基本上也是按照冰山模型来写的。举个栗子,营销经理一职有对知识的要求,比如市场营销专业毕业、了解营销的知识、熟悉营销相关流程;有对技能的要求,比如营销指标设置及分解技能、客户体系搭建技能;也有对能力的要求,比如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最后,还有对性格特质、动机等等的要求,比如热爱挑战、热爱沟通等等。把它们汇总在一起,就可以得到这份岗位的需求模型了。
第四步:按照岗位需求模型与自己进行对比
岗位需求模型已经出来了,那么自己就可以对照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符合,是否应该换工作或转行。当然,我们很难找到完全匹配的工作,如果是冰山底层的因素不匹配,那么不太建议选择这个职业,因为这些要素后天很难改变;但如果是知识、技能方面不匹配,未必不能选,因为大部分知识和技能都是可以后天学习的,只是看你是否愿意投入时间罢了。
我们平时看一份工作,大都是看冰山表层,比如薪资、工作内容、办公环境、学历、专业等等因素,可最终你这份工作能不能做好、是否有成就感,其实是很多隐性要素所决定的,冰山模型其实是把你对工作的感觉给表述出来了,被分解成了你的性格特质、动机、价值观,也就避免了我们一个个去尝试然后看喜不喜欢。
弄明白“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比“我应该如何在别人认为的好工作里面成功”要重要得多。毕竟,想要让自己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就不应该把它绑在别人的记分牌上。
好了,今天我们讲了冰山模型,你会发现,它不只是能用在职业选择方面,还可以用在其他很多方面,比如今天稍微提到一点的伴侣选择,还有子女教育,很多父母都给孩子报很多培训班,但孩子时间有限,所以应该选什么培训班呢?是教孩子背背单词和儿歌,还是开发思维的课程呢?如果你知道了冰山模型,相信会有答案。
所以,我想告诉你的是,我们所学习的每个方法论和模型,都不是只能解决一个问题,而是可以解决几百甚至几千个问题,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里面提到,掌握一定数量的思维模型,能解决这世上90%的问题。你会发现,同样的知识量,如果你能用知识解决更多问题,那你的学习投入产出比就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