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周岭,写的一本关于个人成长类的书。
整本书包含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主要讲了一些关于我们的大脑,心理,认知等知识或规律,例如三重大脑,焦虑,耐心,潜意识。
第二部分,作者从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方面给我们解释了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困难和挫折,例如打卡的危害,写出计划和早起,冥想,读书,写作,跑步五件套等等。
二,我的感触
① 焦虑的表现是:急于求成(相同时做很多事情,欲望很多),趋易避难(想不怎么努力就能看到效果)。
通过用全局眼光看待一个问题,作者用的是复利曲线和舒适区边缘理论工具,这个曲线特点是前期很缓慢,积累到后期飞速发展,其实这就是马克思理论里的质量互变规律。
所以,我们在量的积累上要有耐心,这个耐心不是靠毅力的,而是要靠我们具有长远的眼光,所以要放宽心,不要着急。而我们的能力是呈现一个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分布的,而且只有在拉伸区学习,我们的能力是增长最快的。
比如学习Pytorch框架,整个课程20个视频,每天就看两个视频,10天后也看完了,看完基本就会个差不多了。每天看两个视频就是在我们的舒适区的边缘进行探索和扩展,一个视频教程都是循序渐进的,一个接着一个看也符合舒适区边缘这一理论,所以找视频最好是难度适中,而且是完整教程的那种,这样我们进步是最快的。
② 提升思考能力的方法 :不断明确核心困难和新的感悟,并专注于此。
我们的人生其实就是在和模糊对抗,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一直在进行判断和选择,目的就是消除模糊。有时候,往往并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难,而是我们内心的想法变得模糊,即我们内心的羁绊造成的,比如自己收藏的那个冬天猎人故事。
所以,当遇到使自己诸如痛苦,烦躁,担忧,难过,念念不忘的一些经历时,找个时间写下来,分析它,然后明确它,否则,时间一长,这些经历的过程我们虽然都忘了,但这些经历遗留下了不好的印记,潜移默化地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一旦进入潜意识,它们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性格结构和行为模式,尤其童年时经历的那些被打压的事情,校园霸凌,父母殴打,老师斥责等等都会对孩子造成某些负面心理。
③ 感触式成长。
作者在第二章里谈到的潜意识,以及结束部分说的大道至简,这些内容把我这些年零碎思考的东西以及一些感悟都链接了起来,有种见到知音的兴奋。自己的部分观点和经验与作者不谋而合,但作者思考的程度更加深刻,解释的也很明白。
例如只学触动自己的,这个方法自己好多年前就感悟到了,也一直在读书方面践行着感悟,看了这本书,作者更是扩宽了我的这个方法新境界,就像数学中的中值定理,从罗尔到拉格朗日,再到柯西,最终到泰勒,这些数学家,通过前辈们的提示,一次接着一次地把公式推到了更简练也更一般的形式上去了,也推到了更普遍的情况上来了。
现在我把这个方法叫做感触式成长,它不仅适用于读书,更适用于生活。方法是,在学习生活中,任何激起自己情绪波动的事情,都有必要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思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和暂时可行的解决方案(也许下一次实践后有更好的方法)。
④ 保持内在动机,否则我们会在意形式,不知不觉中学习的动力就转移了,扭曲了。尽量少打卡,打卡活动自带任务心态,每次一打完卡,都面临一次任务闭合,任务完成,我们的认知就会闭合。
打卡心态有种特性:学不到,假装一下;学到了,立即停止。有了这种心态,我们的内在动机就已经扭曲了。
⑤ 执行力,行动力的基础是清晰力,也就是把目标细化,具体化的能力——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重构。
作者用的这个方法是写下来,这个方法我自己也深有体会,也断断续续用了半年,效果很不错。
⑥ 让自己沉浸在要做的事情。
沉浸很难做到,但是我们若想在某方面有所成就,就不能依赖这种不稳定的自发状态(喜欢就沉醉其中,忘记时间,不知疲倦),必须建立稳固可靠的行为模式。因为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兴趣,还有让人心生畏惧的核心困难。
让自己深度沉浸,作者给出四点,定义明确的目标,练习时极度专注,能获得有效反馈,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目标定义越准确,注意力的感知精度就会越高,精力越集中,技能越精进。如果目标太大,那就将它分解成小目标,这样做也是为了使目标更具体、精细。
三,本书特色
作者逻辑清晰,让人能一直想读下去。
语言简练不啰嗦,并且用词很精准。
配图简洁明了,让人一看就懂。
四,我的看法
作者的第一本书,字里行间能体会到作者写这本书的用心程度。自己评价书也发生了变化,以前认为畅销书都是一些快餐式或鸡汤式的书,看完这本书,我反而认识到了我的片面看法。
畅销书不一定不好,也许若干年后,这本书也会像那本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书一样经过多次再版,会成为与时俱进的经典书籍。所以说,好书和坏书,作者的用心程度,读者是能感觉到的,这本书作者诚意十足,把很多道理都深入浅出地讲了出来。
作者在第一章中谈焦虑的根源时,他说焦虑是人的天性,是人类的默认设置。我想说,这一根源并不是天性,或者说天性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应该是社会环境造就的,过去的小农经济社会,我们感受不到焦虑,日出而起,日落而息,人们要干的工作很确定的,也很有规律,但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带来诸如诸如焦虑这样的负面效应,具体可以看看看《逃避自由》这本书,作者分析的很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