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视频12月20号一段“儿子逼母亲要20万,没有竟.......!广州大姐看不下去前来训斥....”的视频让人陷入沉思,每个人都值得一看。
广州一大学毕业的儿子公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啃老,在餐厅吃饭的时候向母亲索要20万买车。这个儿子振振有辞道:
“谈生意就得包装自己,我在4s店看了一辆车。”
“你和爸爸退休这么久还没有20万吗?”
“就你和爸没有本事,搞得我还要出来工作。”
“父母养儿子不是天经地义吗?”
“你们就我一个儿子,钱不给我花,给谁花?”
“你是我妈,我要买车我不找你我找谁?”
“你当初不想养我,你就不要生我呀。”
年老的母亲被儿子一顿抢白,说不出话来,只能不断抽离哭泣。
这一幕,被邻座一位带着女儿吃饭的年轻妈妈听见,实在是无法忍受下去了,断而起身,走到这对母子身边。
义正言辞的训斥这个年轻人:
“我们都是做妈妈的。从你说话我就看得出,你是一个不孝顺的儿子。”
“爸爸妈妈养你还不够吗?”
“有你这样的儿子吗?”
“生你出来就是来要债的吗?”
“早知道有你这样的儿子,我情愿不生”
“生一块叉烧比你要好”
儿子居然还说:“我现在是事业的起步阶段。”
女士更加愤怒,切中要害愤年轻人:“你想要成就,你就踏踏实实做人,这么简单的东西你都不会,还说什么做大生意,简直可笑!”
“不要做什么大生意,咸鱼翻身,讲出来笑死人。”
女士看着年轻人傲慢表情,拍着老母亲的肩膀,更加接地气的炮轰:
“跟别人比,你怎么不去做李嘉诚的儿子,人家含着金钥匙出生。”
“你妈,你爸,再有钱都是他们的,你有本事自己赚,没有本事怪你自己。”
“不是你开着一个车,就证明你是一个人。”
“吃不了哭,受不了累,一辈子你就做社会最底层的人。”
“做人不是IQ(智商)高就行,还要有EQ(情商)。”
并且要求年轻人给母亲道了歉。
女士转向老母亲温柔的说:
“他已经成人了,一定要让他自己学会做人,要学会生活,要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树立一下正确的人生观,一定要独立,而且一定要让他们知道。”
“..........”
最后女士对年轻人温和而言:
“父母有养育你的义务,但是没有让你过豪华生活的义务。”
“生一块叉烧都比你好。”
“叉烧上来还可以吃,吃到肚里还是暖暖的,但是如果生下一个不孝的孩子,只会真的心凉。如果你不懂事,生块叉烧都比生你更好。”
我身边也有这么一个年轻人,跑业务工作。工资时高时低,跑得多勤奋点工资高。
也是因为他的工作需要,为了他跑业绩,父母给15万按揭了一款18万车子。给他一点压力,让他每个月按揭1400元,交生活费500元,住在家里,穿的基本上是他母亲包干买。
而这个年轻人,抽烟、喝酒、打牌,包里有钱的时候,嫌弃母亲做的菜不好吃,在外面海吃海喝。出门不开车就是打的。也从来不喝矿泉水,纯净水,手里永远都拿着一瓶百事可乐。
父母让他节约点,他理直气壮嚷嚷,我用自己的钱,没有找你们拿钱,管不着。当业务下滑,或者工作上出现状况时,就对父母抱怨甚至要死要活,如果工资再低一点时,就出现和电视里面一样的一个镜头。
找母亲拿钱,而且还很理所当然,底气十足说,就是拿钱来用,遇到困难,向家里人要钱,会有错吗?
更还振振有词解释,家就是港湾,家的观念就是解决困难的地方,就是恒定一种亲情关系的存在感.........
这种三观不正的“啃老族”年轻人,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二十几岁年轻人,步入社会工作没有两年的独生子女,他们对父母的嚣张,不过是仗着父母只有这么一个孩子,利用父母的爱不断膨胀私欲,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满足他们的追求,理所当然认为父母的一切都是他的,该给他。他们肆无忌惮的挥霍,心安理得的接受。
而现在的父母,想的是只有这么一个孩子,以后靠他们养老送终。养儿防老,是中国人传统家庭的价值观。
我身边这么一种说法“生个女儿是招商银行”,“生个儿子是建设银行”。
意思是,生一个女儿长大后用钱少,嫁出去用几十万的嫁妆还风风光光。而生一个儿子就需要提供一套房子,现在的房子不要说一线城市,就是三线城市也需要一百多万,靠谁?总之生儿育女都要钱才能成家。
父母省吃俭用,力所能及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给孩子。自己没有的,也总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给孩子,甚至恨不得把下辈子也帮他们准备好。选择好一切,吃什么,住什么,用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一切的一切。
我时常望着我儿子的背影想,父母给他提供了一切,他以后活着奋斗的目标还有什么呢?
这是一个父母教育问题,也是这个社会存在的问题,更有孩子身上问题。据统计,65%的中国家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啃老现象。
正如视频里面的这个年轻人,就是一个啃老队伍的典范。如果这位女士的话语还没有把他点醒,这种不孝顺的“白眼狼”,父母别指望他以后会对你孝顺,以及给你养老送终。
如果做父母还在为这种“啃老族”省吃俭用满足他一切膨胀意识,他还会一次次戳痛心窝。一次次心寒。直到父母走进坟墓他也不会醒悟。
粗茶淡饭,脚踏实地,然后用汗水来交换他们对生活的期待,这才是每个年轻人立身之本。
希望我们这一代赶紧醒悟,学会为自己活着,为社会活着,而不是只为孩子活着。
我们和孩子的生命最终是要分离,他们自己的未来,靠自己寻找,靠自己创造。或许他们自己找到的未来,比父母提供的更好。
让他们具备独立、担当意识,兼备责任,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