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梦中突然听见嘭的一声,娃掉下去了,跳下床抱起来检查没问题后小心翼翼的放到最里边,拿起手机看了下,才十点半,自己就睡成这猪样,然后一直熬到现在睡不着了。
最近我们全家都在大张旗鼓的搞一个好好说话的运动,争取老二会说话就远离家庭语言暴力,因为发现老大好长时间以来特别爱用反拮句式说话,你跟她说,去喝点水吧?她会回你,你没看到我这不正要去喝吗?或者说,我刚才喝过了啊!你没看见吗?有一段时间还特别喜欢加上一句,你眼瞎嘛?你耳朵聋吗?好歹最近这两句攻击性强的不说了。。你让她收拾书桌,她会说,没看我正忙着呢?她想让你帮个忙,会说,你就不知道给我收拾下吗?你就不知道给我洗洗衣服吗?你就不知道帮我拿下水杯吗?你就没看到我背着书包很累吗?你没看到我吃饱了吗还让我吃?好像也没什么大问题,但是,矫情的说,我们听了就是觉得不太舒服,我和强哥有时会对她说,你就不能好好说话吗?得,我们全家一个德行,说话都一种语气,于是,好好说话的运动就这么开始了,我们把这种,所有带有不满情绪的话语,统统称为攻击性话语,互相监督,听到了就立刻提醒对方,你使用攻击性话语了,请向我道歉,请不要把你的坏情绪这样强加给我,如果你需要帮助和倾诉,可以告诉我,好吗?然后对方接着说,对不起。。。几天下来,我们都有进步,向对方说,请向我道歉和对不起的频率少了,至少每个人学会了观察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不乱发脾气,有事说事,事情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要带着抱怨的情绪去做,先把情绪处理好了再说,父母和孩子之间平等交流,不能因为我们是家长就随意命令孩子干这干那,说话时多说几个请你去。。。好吗?请帮忙。。。。谢谢。。你要做的事情和说的话值得孩子尊重,才能赢得尊重,而不是,老子就是说了算,我说的没道理你也不能反驳我,反驳就是不尊重,那就没劲了。。
一直在反思,我们每个人做了父母之后,其实真的,很多时候是把孩子当成了小时候的那个自己,特别是对于小时候缺失的那部分,就想在孩子身上弥补过来,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我们的父母这一代人,童年的时候大都是吃不饱穿不暖,所以她们对于饥饿和寒冷的感触比我们多,所以她们总是会追着孩子说,多吃点吧,再吃点啊,怎么吃那么少啊?到底吃饱了没?多穿点啊,可别冻着了,千万别感冒了,有时着急了也会说。等你感冒了就后悔没听我的吧,这一类的话。。当然,等你感冒了也一定会说,让你多穿点你不听。无论我们怎么解释,大部分的感冒都是因为穿的太多,导致出汗,然后见风受凉,她们还是坚信,就是没多穿点,因为她们一定看到了童年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自己,深深理解她们。。而我们这一代的童年,物质没有那么匮乏了,虽然吃穿没有多好,但至少没挨过饿,受过冻,可是我们普遍是被粗养长大的,哪个父母会有闲情逸致和你谈谈心,关心你心里想什么?他们疲于奔命,对我们的精神关怀比较少,看不顺眼了拎过来一顿打骂,哭完了他们的气也消了,这事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可是等我们做父母了,当年那些缺少的爱就想加倍的补给孩子,尤其很少打骂孩子,偶尔控制不住了事后也会向孩子道歉,与其说是对孩子道歉,还不如说是对着童年的那个自己道歉,有句话说的特别好,我们的父母一直在等我们说一句谢谢,而我们一直在等他们说一句抱歉。我自己是一个童年特别缺爱的人,所以我特别关注女儿的心理,看了很多国外的有关如何教育的文章,孩子哭了我就学着老美赶紧给个爱的抱抱,其他人在旁边一直劝说别哭了别哭了我就会烦躁的不行,因为我想到了自己童年的经历,每次连哭都不敢出声,把眼泪努力咽到肚子里,小时候就觉得做错了事情哪还能有脸哭?没有人揍你就谢天谢地了。当我们有了孩子,我就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当年的自己上去了,就经常对孩子说,你想哭就畅快的哭吧,正好,老外也是这样的,孩子难过的时候,要经常说,我知道你很难过,你需要妈妈抱抱你吗?哭一会吧,哭出来就好了,然后闺女真的抱抱就好了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心里的阴影也随着驱散了一点点,坏的情绪不需要使劲忍着,克制着,而是应该学会释放,释怀,希望孩子们早点明白。
强哥经常跟我说,你是两个女孩的母亲,你想让她们将来当个悍妇还是温柔的人,取决于你现在怎么做哈,有那么几秒钟我其实觉得当悍妇也不错的,不像我,和别人争论着急了就想哭,难听的话说不出口,不难听的说出来毫无力度,于是,默默流眼泪吧,人家还觉得莫名其妙,至于嘛这就哭上了,不过,还是做个温柔的人更好吧,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时刻觉知观察自己的情绪,心情不好的时候少说话,起码不要把怒气爆发给自己最亲爱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