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也已经学过了思嘉老师的《家庭规则巧制定》和专栏《情商三十六计》,粗略知道情商的十个维度和一些培养情商的方法和技巧。原本以为这个情商陪练师应该会是较为轻松的一门课程,可是有陆老师的地方从来就没有“轻松”二字。跟他的学习,所有的知识点都会是先结构化,增加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考的维度,把知识点构成完整的体系,再来谈具体的方法,他对课程的设想是学完之后, 有能力去帮孩子做评估,人格方面的评估,能力方面的评估,情商10项的评估 ,能够做到:评估—运用体系化知识—明白原理灵活使用方法论。 本周我们学习了前三课情商概论,分别是第一课,阐述了父母在训练孩子情商方面所扮演的角色。1、理清人生中所有的关键节点中的关键因素,是由选择产生的,而非继承经验而来。影响我们做出选择的,是我们个人的情商能力。2、在情商中父母和孩子所扮演的角色和角色的作用。父母是陪练师,起主导和引导作用,最终作用的对象是孩子。孩子是练习者,通过学习和练习,到达“情商肌肉”越来越强壮的目的。3、既然是陪练,学习应该是有目的的,学习中蕴含的价值观也应该是旗帜鲜明的。学好这门课,我们要摒弃什么?崇尚什么?崇尚:界限、接纳、尊重、相信;摒弃:由于界限不清导致的角色混乱;由于角色混乱导致的责任混乱;由于责任混乱导致的期待混乱;我觉得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界限”,界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是很难。实际操作中,我以为的尊重了界限,其实常常是犯了把自己不喜欢自己的那部分,或者说我觉的我父母不喜欢不期待我的那部分,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比如吃饭,每次看她吃饭我都会不高兴,虽然我有在控制和掩饰自己的情绪,相信我的面部表情和我的肢体语言出卖了我,因为孩子不止一次的问我,妈妈你在生气吗?我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但是我又经常控制不住自己,我讨厌那个被父亲要求在他吃完我必须吃完下的“我”,我知道快速吃完对身体不好,但是我拒绝改变,我心里一直住着那个,为什么当初你们要求我一定要快,现在非要来要求我一定要改,凡是让我做出改变的要求我都很痛苦,特别想要通过挑战权威证明自己的“我“;但是只要一万吃饭动作慢了,我又无法接纳她,我会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她身上,我感觉自己又变成了我的父母,我最讨厌最不想成为的那种人。所以,当务之急真的是要重新开始学习,如何理清所有事情的边界。分清楚什么是父母应该承受的,什么是孩子应该承受的。不随意使用投射这种防御机制把自己不舒服的东西盲目的推出去给家人。做到了焦虑自己担,就能做到接纳,一旦接纳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尊重,在尊重的基础上做到能够各自承担各自的责任,分清各自的东西。当我们做到了有界限的接纳,有尊重你才能真正相信孩子,否则你相信的都是以孩子为模板造出来的自己(就像希腊神话中的水仙花一样)。 第二课,情商的终极目标—健全的人格。要成就健全的人格,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智商与之相对的什么是情商。智商是智力的商数,以前是一份量表来提供的叫比特西蒙量表,设计的初衷是为二战时期军队里面去选拔高智商的人才使用的,用来描述我们智力的高低和描述我们每一个阶段的一个发展,这么一个商数被称为叫智商。情商是相对我们智商而言的,他讲的是我们待人接物,我们一些内心活动,我们情感运作方式以及表达情绪的各种模型等等,这些东西归之就是我们的情商。要培养健人格就要理清三件事,老天的事,想管,管不了;别人的事,不归你管,想管也管不了;自己的事,要管好不瞎管,属于自己的责任不要推给别人管。遇到事时,还能分的清,这是你遇到的事,还是这个事触动了过去的记忆,由感受引爆的情绪。理清了这些错综复杂的东西,我们才能单纯来谈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健全的人格没有那么简单,它是以各种能力支撑起来的一个,看起来它像一个很空的人格,但是人格的背后它有好多的支柱,每一条支柱只有能力都成长起来了,这个人格才能被称的比较健全比较完善,所以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培养能力,最终的目标是形成健康的人格。 第三课,核心情商能力&复合情商能力。我们知道了人格是什么,人性中格式化的组织方式就是他的人格,怎样组织呢?哪些维度去组织呢?这就是情商的十个维度了。情商十项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处于相同维度,它是由元能力——构建能力的能力,构建其他能力的基础。两两进行复合,它就可以引申出新的能力叫复合能力。情商中的元能力:情绪管理、自信心、人际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复合能力: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同理心;人际交往+自信心=责任心;人际交往+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情绪管理+自信心=自律能力;自信心+问题解决能力=独立能力;情绪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挫折抵抗能力; 除了学习这三课内容,陆老师在群答疑环节还和我们一起讨论了他认为的情商中的高标和底限。我更想说的是底限,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高标是难以做到的,是不容易做到的,你人生中一般性,只有可能不断的往高标上靠,但是或许你不可能有一天真正能完全做得到,这就是区别,而在这里面我认为,只要我们能守住底限,只要我们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你人际中最基本的界限就捍卫住了。在完成底限中我们需要给孩子创造的是两点,一营造情境让他可以体会可以换位思考。二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普及更多的情绪词汇,因为只有当情绪能够通过我们的语言系统,比如我们现在是中文就是中文系统,通过这种词汇,感受和语言能描述出来的时候,这个情绪才能被我们的意识层所认知,这个情绪才有可能去处理。只有被看见的伤口才能被愈疗被治愈。共情、解离情绪、识别情绪对我来说应该是一件困难的事吧,我常常感觉到麻木,但是我知道这不是我的错,可能是成长过程中太多的东西被压抑住了,我选择不看见它,没有希望就不会有失望。但是我如何去跟孩子来描述这个问题呢?只有勇敢的来面对不逃避,这也是一个愈疗自己的契机,我们可以共同开始从零开始学习,如何看见情绪,解离它,识别它,疏导它。
前路看似艰难,但是有了前进的目标自然就有完成的可能。达到目标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学习来武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