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 2013 年佩戴 Jawbone Up 一代起至今已经佩戴过市面上大多数品牌智能手环。在这两年中,我对我所拥有的各个品牌手环佩戴时间都在 3-6 个月,也曾做过同时佩戴 Jawbone up 24 和 Misfit 这样的无聊实验。
作为一个中度的运动爱好者和生活质量追求者,手环的出现让我解决了对自己日常运动量和睡眠的好奇。在过去,我只能通过手机 app 来进行记步,但总觉得手机不是时刻携带,总觉得会漏掉什么,而且睡眠质量就很难量化了。特别是在进入创业让团队工作之后,我很担心三点一线和略高强度的工作方式会降低平日的运动量,同时也很想知道工作压力对我的睡眠是否会造成影响。
那时,我觉得手环的出现就像降临人间的健康天使。
记得在 2013 年夏季,刚拿到 Jawbone Up 时我如获至宝的心情,几乎每半天就要进行同步,查询当前的运动量。每晚也都煞有介事在睡觉之前祈祷拥有一个美美的觉,以在第二天看到令我安心的深度睡眠时长。我们在 Jawbone Up 的社区里添加更多的好友,为他们的数据点赞,和他们交流使用经验。但由于各种原因,通常这些好友不会持续使用三个月以上。当然,手环最重要的功能还是让使用者在获得数据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
通过手环更加了解我的身体,我也因此爱上了他们,在此之后我乐于佩戴各种智能手环,并推荐给我的家人朋友。在逐渐习惯他们的存在后,我也逐渐降低了查看数据的频率。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已经能简单够预估每日的运动量和睡眠情况,特别是在有一阵子,我总是懒得更新 app,导致手环偶尔无法同步,这样过去了十多天,我觉得生活依旧活力而充实,没有丝毫不适。我意识到,我可以离开手环了。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很简单,从我的身体提示来说,在前两年获得的数据里,能够总结出大量的规律,比如根据每晚身体的疲劳程度,我能够判断今日步行了五千步还是三万步,如果我到了下午五点还是活蹦乱跳、力量饱和,我通常会选择下班后去附近的公园溜达一圈。同样在睡眠角度,我能感知自己深度睡眠两小时和四小时后醒来精神上的差别,也会根据情况第二天早点休息或睡前泡个热水澡或少刷一会儿微博。从可量化的运动来说,我也知道我今天走大概多少千米,可以折算成大约步数。我意识到在手环中读取到的那串数字,即使精确到个位数的步数其实没太大意义。而我希望获得的健康指导和真正的生活质量提升还是要从其他渠道获得。
现在我已经摘下了我的手环,手机中依靠乐动力和微信运动来记步,我几乎不用打开乐动力,每天晚上十点收取今日步数的推送,微信运动也只是偶尔娱乐用。
那我还需要手环做什么?美观?身份认同?得了吧,看看现在的手环外形和价位,没人会相信以上两个理由。早在 2014 年初,我就在科技媒体上发表过一篇我关于手环的期待「概念炒完,手环还有猛料么」,我非常希望手环能够和具体的功能结合,无论是健康引导、身份识别甚至是支付。可是这两年过去了,手环做来做去还是记步,厂家还在培养用户习惯。每一款除了在工艺上有所精进之外,依旧找不到让用户兴奋的点,不过好消息是,他们的寿命都在向一年靠近。
那么,手环厂商们,你们还有其他招的话,就请给我们一个新的兴奋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