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一个小目标,是希望学习一下急救。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念头?前些年身体不怎么好时,有过两次在地铁里眩晕到几乎倒地的经历,一次有同事相陪,及时给予了帮助,另一次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拥挤车厢里,模糊看见车窗上倒映出的惨白的脸,全靠意志力去支撑。
幸而都没有什么大碍,但回想起来会有后怕。那一刻对自身的无措无知,对周遭人们的无措无知,都带来极大的无助。倘若自己可以清晰判断不适的缘由并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也可以相信周围一定有人能够给予一定的救助,想必是会安心许多。然后我就意识到,和我一样,大部分民众对于急救知识都是不了解无认知。在我们这样一个超级大都市,这样的现状其实并不合理。但同时,在朝九晚五的日常生活里,这不合理又常常会被忽略。
我就是这样,在多年前遇见了自己的身体突发状况之后,继续这样的无知状况。直至这两年,认识了周围一些学过急救的朋友,从一些极少的渠道了解到急救培训。而就在去年,同样在地铁里,碰到和我当年相同情况低血糖晕厥的女孩子,力所能及地给予了帮助后离开。但心底并不踏实:我做得对不对?我的判断单凭曾经的经验,会不会有错误的导向?尽管在那个当下看到她是好转的情况,但终究觉得还是需要更专业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的能力。
这一次的机会来得应景。刚好报上了半马的赛事,其中有一些免费参加赛道急救培训的名额,欣欣然前往。
星期六,倒两班地铁横穿上海。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春日,降温的北风吹得教室背后窗外的香樟哗哗作响,但一整天的培训安排,紧凑充实。视频学习,结合讲师的指导讲解,分组实操练习,现场考试,最后赛道演练。心肺复苏、心脏除颤仪的使用、止血包扎等一系列的实操,加上内科、外伤、环境伤等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了解,很多的内容但并不枯燥,甚至到最后角色扮演演练时笑破肚皮的各种鸡飞狗跳,看似漫长的学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培训之后更加确信了培训的必要。毕竟要处理的问题人命关天,徒有一颗试图帮助的心是不够的。譬如通常我们都会反应说见人倒地第一时间应该上前帮助,但正确的、对于所有救助的第一步,都是要确认现场安全,保证施救者自身无恙、并且防止受害者受到二次伤害;再譬如施救前的伤势确认也容易忽视,从呼吸状况判定是否第一时间实施CPR,既不要被外伤的流血分散注意力,又不要盲目在呼吸正常之人身上大按,冷静判断和遵循步骤极其重要。
从教室里出来,寒风依然,但经过这一天,对生命的救助有些初步的专业知识技能储备,仿佛是更有力量的一个存在。但却远远不够。主讲老师说,他最初学习急救,是家里人的身体突发状况;而今加入培训,是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拥有这一技能,以免自己倒下时,无人帮助。我们都笑了。听起来是一句戏言,但却实实在在。
密集型城市的助人自助体系,需要道德的宣导,更需要技能的普及。怎样让更多人拥有有效的助人技能,而不是被上千的培训费用拒之门外?怎样像其它发达国家一样,让急救技能渗透到学校、社区、公司?还有很多可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