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复杂的。
可是大部分人不愿意相信这一点,固执地信奉「大道至简」。他们认为复杂只是假象,而假象背后,世界的规律是简单的。所以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人试图用一些简洁(通常还对偶或者押韵)的话去概括这个世界,我们也乐于接受这样的论调,却很少思考它们到底是不是正确的,甚至这样的概括是否真的存在。
我时常读史。可是我发现很多历史故事的寓意是相反的,很多名家的指示同样是相反的:有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也有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孟子说「人性向善」,荀子却说「人性本恶」。
当然,他们的思想都经历了千余年的沉淀而流传下来,说明都有一定的价值;可是当我们试图去从中寻找真理时,却往往因为观点的繁杂不一而无所适从。当我仔细地思考这些问题时,我发现了一些端倪。
就拿「成大事」和「拘小节」的关系来说吧。首先,一个事无巨细的人一般是干不了大事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另一方面,一个大大咧咧、粗枝大叶的人同样干不了大事,这同样是无可辩驳的。那么问题出在哪呢?
有一些细节是成败的关键,在这一类细节上做到完美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有一些细节无关痛痒,过多纠缠的话会耽误太多时间,放弃它们反而是上策。有一次做数学建模,我们就因为多思考了一个因素的影响而耽误了很多时间,后来发现那个因素的影响是千分之一数量级的,根本不影响结论;可是有一次我做ACM竞赛,却因为一个10的-6次方的误差与通过失之交臂。
那么具体在哪些事情上应该注意,哪些事情上应该放弃呢?你会发现没有人能用三言两语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知道的那些简洁的真理,只是告诉你一个辩证的思想、大方向;而在落实的时候,情况有无数种,碰上具体的事情如何解决?没有书能够告诉你,只能自己摸索,人与人的差距也就是在这时候体现的。
其实,从前的世界也是挺简单的:自种自收自给自足,一个村子、一个县就是一个社会,里边的人大都很熟悉,矛盾冲突的水准大约相当于陕西台的那些碎戏。老子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就是最准确的概括。
可是现在不同了。现在社会中类似于一个村子这样的集体已经被冲淡了,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亦更加紧密;很难有自给自足的小圈子,因此我们总会有「网络让我们的感情变淡了」的「错觉」。事实上是现在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和复杂,在群体博弈时社会规则的制定也更加微妙,在这种情况下,了解社会的运作、了解人与人的关系在这个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之前听到有人跟我说:她不喜欢大道理,觉得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就是道理本身的问题。我想看了上文,她应该明白这个看法的错误了(但我不确定她能看到这里):世界是复杂的,所以道理也一定是复杂的。简单的道理虽然正确,却无法真正让我们在生活中受益。
她还告诉我:她希望把时间花在积累真才实学上,不想把时间「浪费」在社交上,甚至觉得认识人多的都是些八面玲珑的人。在这里,我想告诉她:这是大错特错的想法!
是的,之前我也多少有一些这样的想法。社交在我眼里,多少让人联想到古代贪官的官官相护,或者那些拍马屁的小人。可是真正遇到事情,才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很有讲究的。了解其中的运作规律,才可以更加方便地生活。
这与职业无关。即使是从事科研、高校教师或者研发岗位,「知人」都是非常之重要的能力;同样,这也与道德无关。社交、懂人情世故是一回事,溜须拍马、尔虞我诈是另一回事,两者并无关系。
孔子说:「知者,知人」。了解别人是一种智慧,不是一个礼拜就能学会的初级魔方公式。在用这种能力之前就要培养这种能力,不要瞧不起它。
无论之前我认识多少人,但我现在觉得,如果我认识的人少一些,很多事情会更麻烦;如果我认识的人再多一些,很多事情会多一个机会。同样,如果我之前专心学习竞赛,不去学着张罗事情、处理事情,很多事情也就很难解决了。
大二一年是我「人脉」拓宽最多、办事经验积累最多的一年,也是我学习、竞赛耽误最多的一年。现在想来,并不后悔。
世界真的很复杂。试着去洞悉它的运作,试着去把握人与人的关系,不仅对生活非常重要,在关键的时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深入进去,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