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原句
17.16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备注:“亡”通“无”。
17.17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7.18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17.19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原文翻译
17.16 孔子说:“古代的百姓有三种毛病,现在或许都没有了。古代的狂人是轻率肆意,现在的狂人则是放荡不羁;古代矜持的人是棱角分明,现在矜持的人是恼羞成怒,强词夺理古代愚笨的人是憨直,现在愚笨的人是欺诈伪装罢了。”
17.17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很少有仁德。”
17.18 孔子说:“憎恶紫色夺去红色的光彩和地位,憎恶郑国的乐曲淆乱典雅正统的乐曲,憎恶用巧言善辩颠覆国家的人。”
17.19 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您如果不说话,那我们这些学生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说什么话了吗?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生长,天说什么话了吗?”
我的感悟
17.16 这则孔子讲了古代人的三种毛病。但这三种毛病在现在很多人身上体现的更过分。矜持这件事无可无不可,但是其中这个度我们要把握好。若是只是自矜于身份或者礼仪道德,那矜持便是约束自己的感情、行为,不轻易放纵感情,在某些事情上有所不为,这是一个向内的过程。但若是过了某一个界限,矜持成了苦守自己的愤懑,死死咽下自己的不平,心中的戾气无法排解便转变为对外的破坏行为,诸如抱怨、骂人、造谣等,通过对外中伤别人来获得快感,那这种矜持千万要戒掉,害人害己。但古代人都是向内看,但现代人却是向外看。
17.18 这则中孔子讲了自己憎恶紫色夺取了红色的光彩,其实是借着这个来表达坏的音乐对人的影响,坏人,尤其是假好人对国家的危害。
17.19 这则孔子从他自己的角度发了一句牢骚话。引出了他的弟子对他的仰慕之情。古人说“道法天”,把“天”当做自己的老师时,上天从不言语,只是四时轮转而万物生,如此循环往复,自有“道”在其中,等待人类去探索。其实,教育有时也应当模仿“天”,把道理都蕴含在里面,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己去探索,而非老师刻意传授,耳提面命。有时老师说得多了反而适得其反,多放手、多鼓励、让学生的知识从实践中来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