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生还》的作者是阿加莎·克里斯蒂,一位英国女侦探小说家。代表作品有《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谋杀案》等等,她是三大推理文学的宗师之一。
从书到荧幕,《无人生还》始终带着英伦绅士般固有的特色,作者拥有一颗企图触达理想性高度的野心。
它奠定了一种令人熟悉的情节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人生还》绝妙的具备着一切侦探推理小说所必需要素——气氛、人性、悬疑、逻辑等等,并推动其自身发展成为不可逾越的经典。
从一开始的火车上路程式的人物自白,再到互相打量所形成的人物形象,带着读者好似在与真实的人接触,进而熟络。
情节反转也很不拖沓,这种明快的节奏感是很讨喜的。使读者即使在隐约知道最终结局的情况下,还能心绪激荡不已——惊慌甚至惊恐
它在有限的逻辑范围内最大的保留了新奇感,果不其然,最终凶手依旧是以人所期盼的那样,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存在。
《无人生还》最吸引人的,或者说它拥有的独特的诱人之处在于,作者营造给你一个悖论式梦境:你似乎置身于恬淡舒适的海风中,看到
——在某个拥有着堂皇奢华明亮的海中别墅的小岛上,碧蓝的海浪拍下沙滩,像个正在祈祷着的美丽修女的飘逸的卷发。
并亲眼看着这种人畜无害的美丽簇拥着十个形色各异心怀罪行的人们跌入了罂粟花的怀抱,然后长眠于赎罪之绝望。
实话说来,人们这部书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它对气氛的渲染以及丝丝入扣的推进式的情节布置是毋庸置疑的令人称赞的。
如你一口气读完,闭上眼,似乎可感到薄薄的积水渐渐成渊,内心之墙被恐惧之风穿涌出一个拳头大小的孔,一声小小的异响都能使你提心吊胆的猛一颤。
甚至每一个小瓷人的消失,每个贯穿死亡的章节都会给人一种深沉的窒息感。
《无人生还》中所批判的罪行也是轻重不一,留之越久,越经受折磨。这种安排似乎映照着现实
——对那些让人无能为力的世界污垢之事,惩罚就能大快人心吗?
不过说来也是讽刺,十人之中似乎保留的善与爱越多,对生命的信仰越生机勃勃之人,越留到了最后。按这个逻辑,凶手似乎才是最惨的同时也是最有爱的。
虽说《无人生还》是本经典作品,但经典并不意味着完美,反而有时候,在评价经典时,向其反面找寻答案似乎更容易一些——陈词滥调,老套乏味。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对作为经典侦探小说《无人生还》老套陈旧的讽刺本身,对本书来说却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为其奠基者地位撑腰的事实吧。
总体来说,这本书展现出了一种划时代的交融感——缜密严谨与惊奇跳脱,若你对经典侦探类小说有兴趣,此书很是值得一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