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刻意练习
【作者】
作者艾利克森,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也是“刻意练习”法则的研创者。
【价值】
《刻意练习》是学习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它不仅帮你理清了很多关于学习中模糊的概念,甚至还颠覆了一些关于学习的传统认知,对于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个人,“刻意练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
【内容】
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观点叫“一万小时天才定律”,但实际上1万小时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刻意练习》的作者艾利克森告诉我们:只有在刻意练习下1万小时才有用。
这本书中有三个观点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第一,为什么训练可以铸就天才?天才不是天生的吗?第二,训练分为有效训练和无效训练,那应该如何区分呢?第三,迄今为止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究竟是什么?这三个观点让我们一一来看。
第一,为什么训练可以铸就天才?天才不是天生的吗?
莫扎特是大家公认的一位音乐天才,他在7岁的时候就举行了大型的音乐会,让音乐界广为震惊,不过这还不算什么,更令人震惊的是,莫扎特在他4岁的时候就能够分辨任何音乐的音调,甚至是像声音的调子,比如时钟报时的音调,甚至人打喷嚏的音调,这种能力是极其罕见的,大约在每一万人当中,只有一个人具有这种完美音高的能力。
——莫扎特的这种能力一直作为证明“天赋是与生俱来的”绝好例子。
在2014年日本一位心理学家做了这么一个实验,他招募了24个两到六岁之间的孩子,在训练他们一年以后,这24个孩子全部具有了完美音高的能力。也就是说经过训练,也可以获得和天才一样的表现。
作者说,所谓的潜能全部是可以被锻炼出来的,就像跑步健身能够锻炼肌肉一样,用正确的方法就可以训练出潜能。这个观点,完全颠覆了传统认知。
人的身体和大脑有极强的适应性,如果通过刻意的训练,就能够极强地改变身体的适应能力。
比如:你觉得人类做俯卧撑的世界纪录是多少?通过训练可以让身体素质强大到21个小时做4万多个俯卧撑。其实大脑也一样,大脑经过刻意练习之后,也能够发展出过去不具备的潜能。
在伦敦,由于道路条件极其复杂,GPS 系统都会陷入混乱,所以要在伦敦做一名出租车司机,必须通过被称为世界上最难的测试考核。而为了通过出租车测试,司机必须进行大量的高强度训练。
——因此作者说,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改变身体的适应性,我们可以创造潜能和天赋,从而创造天才。
第二,训练分为有效训练和无效训练,那应该如何区分呢?
那我们可能就会问,为什么我们也一直上学、受训练,可是却没有被训练成天才呢?作者说,那是因为训练方法不对。
训练方法是分为有效的训练和无效的训练,而我们大多数人常常陷入到了无效的训练中。
怎么区别有效的训练和无效的训练呢?
我们一直在写作业、一直在作题、一直在跑步、一直在下棋,可是我们既没有成为学霸、运动健将,也没有成为象棋高手,为什么?因为我们进行的是天真的练习,虽然埋头在干,但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训练。
事实上大多数人对练习有三种误区:
第一种误区,是觉得练习可能没有太大的用,能力主要受基因限制。
——其实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来改变自己,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心态。
第二种误区,是认为只要练习的时间足够长了,能力就慢慢好了。
——事实上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某件事情,并不能提高成绩和表现,它有时候还会让我们停滞不前,并且使能力水平缓慢下降。
第三种练习的误区,是认为只要努力,足够刻苦勤劳,就能提高成绩,就会更加优秀。
有效的练习,不等于长时间的练习,也不等于重复的练习,只有正确方法的练习才能真正有效。
那什么样的练习方法才算有效的呢?
作者说这个很重要的方法叫有目的的训练。
什么是有目的的训练?
我们还回到刚才的例子,那个练习弹琴的小孩子,假如他的训练是这样的过程:他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比如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然后用恰当的速度弹完这首曲子,只要不符合这个标准,就去找原因。想象一下,如果这个孩子每天晚上以这样一个标准来进行训练,他的进步会不会更快一些?
所以,有目的的训练
首先,是一种不断改进的做法,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
其次,训练中必须专注,不能心不在焉。我们常常只是在做,而并没有认真地去思考,就像福尔摩斯说的,你只是在看,而并没有观察。另外,有目的的训练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有及时反馈,如果做完了题并不知道对错,进步就非常慢。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必须跳出“舒适区”进行训练。有效的练习,是有目的地突破舒适区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快速的进步。那是不是我们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就会成为天才呢?作者说,不行。尽管有目的的训练很有效,但是它远远不够养成一个天才级水平的能力。要达到天才级的水平,需要有更高效的方法,那就是“刻意练习”。
第三,迄今为止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究竟是什么?
刻意练习也是有目的练习当中的一种,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有效的提升和训练技能的方法,那什么是刻意练习?
在讨论刻意练习之前,我们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的努力和勤奋究竟训练的是什么?训练的是速度?音乐感?还是技术?No,作者说真正训练的核心是我们的“心理表征”。
什么是心理表征?这是认知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就是说在思考事物时对应的心理结构。
比如:对外行的棋手来说,他看下棋就是看到一个一个的棋子在移动,而对一个大师而言,他除了看到棋面上的棋局变化之外,他还能看出两方的优势和劣势,接下来的走势,对手可能的策略以及自己可能采取的对应方案。
——新手和专业的人员看问题的深度和高度是有差别的。换句话说他们之间的认知模块、认知结构是不一样,而这种差别就是不同的心理表征。
比如,踢球没经验的人就觉得足球场上双方加起来20多个人在满球场乱跑,只要是球踢到脚下就去抢就行啦,可是专业的球员会发现规律。
有人专门做了实验,就是让这些专业的球员去看比赛,看一场真实的足球比赛的视频,当一个球员刚接到传过来的球时,按下暂停键,然后问实验对象说下一步这个球员会做什么行动?他是带球还是射门,还是传球?越是优秀的球员对下一步行动的判断越准确。也就是说,专业级的选手和普通的选手,天才级的人物和普通水平的人物,看问题的心理表征方面形成了关键的区别。
——所以,理解了这一点就理解了刻意练习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本质上就是要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心理表征来思考问题,而刻意练习就是目前人类发现最强大、最高效的训练方式。
那什么是刻意练习呢?
作者说,从严格意义上讲,判断刻意练习有两个标准:
第一,你所训练的领域是合理发展的行业,有了一整套成熟的评价标准和高效的方法;
第二,你必须有一个能够给你布置训练作业和及时反馈的优秀导师。
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它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刻意训练。
可是我们大多数的行业其实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很多情况下并没有最高效的方法体系和专门从事教练的一流导师。那这怎么办呢?
作者说,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尽最大可能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来训练。
什么是刻意练习的原则呢?
首先明确你的高绩效的目标,我想要实现哪方面能力的提升;
其次,我们要尽可能找在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专家,或者高手,或者经典书籍,目的是能够让我们和这个领域高水平的心理表征进行这个对比,获得高质量的反馈;
第三,研究这些杰出人士或者成功案例背后可能的成功原因;
第四,就是我们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训练。
可能你会说,这个刻意练习的方法好是好。可我工作那么忙,哪有整块的时间一直去训练,还要找优秀的导师!太难了。作者说,是这样,不过我们完全可以不停下工作,而是采用边干边学的策略,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
其实不需要你全职培训,只是把刻意练习的原则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就能有巨大的成绩。
不过你可能说,如果我想提升的能力,既不认识杰出的导师,也没有这样的牛人朋友。那怎么办?
作者说:如果没有导师的话,哪怕我们用案例,用优质的书籍也可以实现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提高能力。
比如,美国建国早期的伟人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早年受的教育水平很有限,能够写出通顺的句子就了不起了,但他又很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本名叫《观察家》的杂志,他发现杂志中的文章质量非常高,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写出那样漂亮的文章。
——他就去模仿这个杂志中文章的写作方式,最开始是他去模仿,他们怎样措辞呢?如果我自己写这句话怎么写,我写的方式和他比较,他的好还是我的好,为什么人家的会更好。
在他不断的揣摩和研究下,富兰克林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作家。他的著作《穷查理智慧书》以及后来的自传都成为了美国文学史中的经典案例。
可以运用刻意训练的原则,来拆解高水平的案例和书籍帮助我们提升。你看刚才这个案例中,富兰克林就在没有导师的情况下,通过研究高水平案例,分析他们可能成功的原因,然后自己刻意地,反复训练,不断改进技能。
可是还有一种情况,我这个领域连经典的书籍也没有,行业专家的意见也不能确定就是正确,怎么办?
作者说,这样的情况,就要回到刻意练习的本质,让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之间建立及时的、高质量的反馈来提升效能。
——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强化决策和结果之间的反馈,然后找差距,刻意训练。刻意训练的原则就告诉我们:我们要想办法把自己的工作和最终结果之间建立起联系。
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要在一个领域快速成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第一流的人,给你指导和反馈,你可以第一时间学习到正确的理念和方法,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这就是刻意练习,这也是为什么在少数领域当中,最高水平的老师和方法,加上高强度的训练,就能够创造天才。不过,在不具备这样条件的领域里,我们仍然可以退而求其次,最大程度地利用刻意练习的原理,学习杰出人物的做法,研究他们可能成功的原因,不断尝试改进。
最后,我们回顾一下,《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提出了三个观点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
第一,天才是可以训练的,我们可以通过高强度的训练,让自己的大脑、身体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像天赋一般的奇迹能力。
第二,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训练成天才?是因为我们常常进行的是无效的训练,而只有有目的的训练,那种让我们专注的,及时获得反馈的,不断确定目标而且跳出舒适区的训练,才能够让我们快速地进步。
第三,对于天才的训练,只有有目的的训练还不够,还要进一步用刻意练习,找最优秀最杰出的导师去指导自己,然后不断地揣摩别人成功的原因,并且不断地训练和改进,才能获得最大的进步。
这本书和《学习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学习之道》当中作者乔希·金提出了划小圈的学习模式,这和刻意练习法则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但是刻意练习法则把训练过程讲得更透彻,更具指导性。如果理解了《刻意练习》这本书,再去读《学习之道》乔希的成功,就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刻意练习和高效学习方法背后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