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苦于在写作教学上面的不得门路,越教越感觉是摸门不着,越思考头绪越万千,剪不断,理还乱。带着问题打开了叶圣陶老先生的《答教师的一百封信》。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批改作文时遇到的问题:
1.全班文章全批全改时间长,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一般班级70人左右)
2.上次作文指出的问题,在下次作文的时候依然顽固的出现。
3.学生不愿意自己修改作文
产生问题可能原因:
1.领导要求全批全改,否则后果自负。
2.知道时候的方法有问题,学生不在状态。写完作文之后的修改,学生真正参与的不多。并且提出建议之后学生不再进行二次创作。从而导致了老师指出的一些建设性意见,根本无法实践,所以评改也只流于形式。
3.学生很抵触自己修改文章,不管是修改自己的,还是修改别人的。调查班级学生情况后,发现有时候学生不愿意修改自己的文章,一是出于懒惰心理,另外一个是自己真的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解决一个现象不要只看表面,要看根本性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进行解决。
如何改变现状:
叶圣陶老先生主张:自己的文章还是自己动手改,毕竟自己的心思构思文章的整体思路,还是自己最清楚,别人改的也只是在别人理解的基础上去改,和作者本身的意思会有很多区别。这是对老师自己作品如何修改的要求。
可是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说只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看似发挥了他们的主观的能动性,但是他们遇到的知识的盲区还是无法“扫盲”,有时候感觉教室里热热闹闹的,活动似乎很充分,但是,并不能根本性的解决问题。老师,指导性的意见,很有用。那老师如何批改学生的作文呢?
叶圣陶老先生这样认为:"有可批才批,无可批即不批,不一定眉批段批总批一应俱全。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
这里面叶圣陶老先生虽然没有说出来什么事可批,什么是不可批,但至少告诉我们了批改作文时不应该面面俱到。另外,批改的时候我们习惯于告诉学生这不详细,那不突出。其实,我们更多的应该告诉他们优点在哪里,为什么好;不足在哪里,应该怎么做,才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关于批改作文,一个老师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批改70多篇文章,的确是很不容易,而且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一周一篇作文如果全批全改,老师也没有时间去做其它的事情,这个且不说,其实批改的那几句话对学生,其实是无关痛痒的。
作文批改的方法,肯定是千姿百态的,因为问题不同所以采用的方法肯定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一定要注意,一定是学生真正明白教师的用意,并且能够按照指导的方法确实践,最终真正的使学生受益。所以我一般习惯于找出来一篇出现问题比较"共性"文章,在班级里面师生共批共改,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条分缕析,解决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泛泛而谈。然后,当堂进行修改。其实这个文后修改是对“课堂写作教学指导”进行的一个弥补和完善。
叶圣陶老先生说:"给学生改作文,只要对学生有益就行,大概没有一定的办法。我想,最要紧的是要学生说自己的话,不要鹦鹉学舌。其次,要他们养成先想清楚,然后动手写的习惯。做到了这两点我以为老师只要看一看,指出某几处还要学生自己去想想,就可以了。"
叶老这些话无非是告诉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先想清楚,再写。并且时刻告诉我们不要给学生把作文改得“面目全非”,抓住根本的几点去改正,因为我们也知道,我们不可能是完美的,但一定要把那些“致命的错误”先改正。
多引导着学生自己去找错误,因为我们知道,人生不可能随时都有老师来及时指导,一定要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指导。
说到这儿,叶圣陶老先生又说了一些教师如何自己修改文章的一些方法。
他说:"我一向主张做成文篇以后要放在哪里,反复看几遍,有不妥之处就自己改正。改正不妥当的意思和不正确的语句,我不赞成托别人改,老师教学生尚且应当多启发,多指点,少提笔来改。"
相信这一点对我们的,作文批改也有指导性的意义。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当老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不要只灌输作文技巧之类的东西,而是要把这些知识点融会贯通在实践里面。真正的让知识指导实践,让实践验证知识。
翻开书才发现,这本书主要按照时间顺序来编排的并非是按内容,看完之后,理了理主要内容分为回答:教学目的,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师的自我修养,作文教学修改,古文教学,听评课如何做,当然还有一些日常聊天。回信比较短小,言简意赅,直指问题核心。但缺乏具体的指导步骤。
ps:叶圣陶老先生对待人的谦逊的态度让人感动。
《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涉及到的作文方面的内容有:(按照信的序号)2.4.6.8.18.19.21.23.27.34.39.46.58.60.65.66.67.76
由此看来作文方面的问题可不是一个人遇到的问题,而是一代代人的问题,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