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在《帕夫雷什中学》第一章里,苏霍姆林斯基就提到了书籍的重要价值,当我们沿着他所指的方向,看看这所学校的环境,就能确定要让孩子健康成长都需要什么了。
集体生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的,即使家庭能在学习上、生活上或思想上提供指导,孩子也最好能在集体生活中成长,这样更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每一处匠心独运的环境创设,都成为落实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帕夫雷什中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更像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这里没有使小孩子很容易疲倦的嘈杂忙乱和拥挤现象”,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让人放松的花园和绿草地、具有学科特色的专用室、唤醒荣誉和尊严的学校博物馆、推进家校共育的家长活动角、还有生物角、美术角、家务角、安静角、游戏室、故事室……你会发现,在这所学校,教育无处不在。教育者关注的目光,投向孩子成长的每个细微之处,每个角落,都在无声地传递着教育的气息。
从走进一所学校,到走出这所学校,孩子们所得到的,应当是可以受益终生的东西,譬如对读书的热爱、良好的卫生习惯、探究的兴趣与勇气等等,这些并不是靠说教来完成,而是依托良好的育人环境、丰富的教育活动来达成。生命的成长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作为教育者,我们能做的,就是为成长创设最适合的土壤,让不同的生命拥有属于自己的色彩,活出自己的价值。
“学生进入教学楼之前要擦洗两次鞋:第一次在校院进口的洗鞋池里,走过混凝土走道进楼之前再在另一个池子里彻底洗净。值日生要检查鞋是否干净……”从《帕弗雷什中学》1969年出版,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再次审视我们每天所做的,是否能够找到改变的方向与力量?教育始终指向生命的成长,从每个细节入手去体察孩子的需要,相信我们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