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什么,这是当代每位家长萦绕在心头的不解难题。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时常也被这个问题困扰。
表侄从山东归堰,表妹为其接风,在敝店设宴。当我忙完所有客人上桌时,席间几人喝酒正嗨。一小男孩赶忙起身,“你坐我这吧,你们可以一起干杯。”我以不喝酒为由,微笑着婉拒了小朋友的举动。
席间气氛很是活跃。小男孩不为所动,低下头认真地剥小龙虾的壳,面前的餐碟上已有一小堆虾肉。我望见后还心想:这小朋友吃东西还挺认真呢!没想到,不过多久,他把剥好的虾仁一骨脑地倒进他表婶的碗中。由此,我才开始注意起这个小小年纪的男孩起来。
表侄说起几年未曾见我,小男孩反应相当迅速,瞬间站起,一边不由分说地拉我坐他的位置,一边说道:“表爷,你和我表叔这么多年未见,你就坐我这,多和他聊聊,联络联络感情。”话落,席间掌声顿起。我不再好意思拒绝小朋友的一番好意,坐在了原本属于他的座位上。我有些惊讶,小小年纪,怎么如此高的情商。
但这还未完。未等我坐定,小男孩迅速把他的碗筷移走,换上我的。然后用餐巾纸把餐余垃圾清走,又随手把油污擦掉。这让我对他有些刮目相看。
更让人惊奇的事情还在后面。谈兴正浓间也是觥筹交错,我偶尔看向小男孩,他还是一丝不苟地剥着虾,并且分成了一小堆一小堆,我压根没想到他如此做的用意。趁喝酒话停的空隙,小男孩站了起来,十分有礼貌地说:“各位长辈们,我可以说句话吗?”
我虽然感觉有些突兀,但仍然马上回道“当然可以了!”席间诸人亦同时应允。
“我今晚上没有什么可孝敬各位长辈的!就剥了些虾,每人一份,一份五个,奉给各位长辈,也算是我的小小心意!”小男孩不卑不亢地说道。
言毕,掌声雷动。
“有这个心意就行了。小朋友,虾不好剥,你自己吃吧。”我率先回应,众人附和。
“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各位长辈就不要推辞了。再说,我都已经习惯了。”话还在口,他已离开自己的座位,从女士处开始分虾了。
“习惯了?”我对小男孩的话有些愕然。他习惯了什么?是习惯了剥虾,还是习惯了这种日常生活的孝敬模式?还在思索,而席间众人已开始纷纷赞美小男孩。我偷瞄了一下小男孩,对于众人的赞美,他十分坦然、淡然。大家说如此做法,百分之七八十的大人都未必可以做到。我深信。但今天,却是一个尚在少年的孩童做到了。不光做了,还十分熟练,没有一丝儿不自然,也没有一丝儿做作。这需要在日常中重复多少次,才可如此娴熟,我暗自揣摩。
分完虾,小男孩落座。“你们不要嫌少,也不要客气,赶紧吃吧。”不忍拂了小朋友的心意,大家开始落筷。
“小朋友,你几岁了?”我趁机问道。
“九岁。”
“你大可不必如此客气!九岁,正是天真烂漫的时候。在生活中,你只要表现出你的童真、纯真就好了呀,干嘛表现的这么成熟?”
“二岁至八岁是童真的时候,我早过了童真的年代了!”小男孩老气横秋地回答道。
我有些哑然失笑。才九岁呀,居然说自己过了童真的年代。但我不死心,继续追问:“十二岁之前都还是儿童。你才九岁,怎么可以说自己过了童真的年代了呢?还有,你还小,没必要招呼我们吃东西,你自己吃饱喝足就可以了呀。”
“反正我是觉得我已不是小孩了。中国不是有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吗?我孝敬各位长辈,难道不是应该的吗?”小男孩反问。
我竟然无言以对!
望着这个所表现出来的与他自身年龄极不符合的老练、沉稳;他的人情事故、举止言谈,使我有些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本应纯真的小孩所做出的真实事情。可能我对此小男孩的表述还不够全面,但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才能真正直观感觉,他所表现的比我笔下的还要成熟与优秀太多。这种超越常规许多倍的优秀,让人感觉他是一个不真实的存在。
从表侄口中得知,这个小朋友学习成绩也十分好,我沉默了下来。如此优秀的小朋友的确少见,只少在我近四十年光阴中,这是我亲见的第一个。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父母,培养出了如此的小朋友。我想,他在老师眼里,在所有见过他的大人眼里,成了人们口中真正的别人家的优秀小朋友。但我又在想,这样的小朋友,真的是我们想要培养的吗?在本应童真的年纪,表现出与年纪严重不符的成熟与老练,扪心自问,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一晚上我都在思索这个问题: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才是我们家长所需求的。让孩子优秀,无可厚非。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千百年来,更是被奉为经典。但我觉得,这种特定条件下的孝道,和纯真无邪的恭谦,才让他们成为了教科书式的存在。在当下,似这种过度规矩和恭谦,对孩子们到底有没有好的教育意义?以至于后来几天,这个小男孩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
夜半,妻也还无眠。我就把所遇见的这个男孩的表现告诉了她,妻也甚是惊奇,觉得这个小朋友表现的有些不可思议。
无独有偶!我忽然想起十多年前,火遍全国媒体的湖北“五道杠少年”。这个小小少年,从一两岁开始,就从她母亲口中知道了许多历史故事。两三岁开始,他就看新闻联播;七岁开始,每天坚持读人民日报。这个获得诸多光环的少年,真正走红闯入大众视野,则是因为他刻意模仿大人语气,和几张官相十足的照片。众人开始深扒,知道了他三岁开始了对时政的关注,引起了网络铺天盖地地热议和质疑。
如此一看,这两位少年是否非常相似。我不知此少年或是他的父母,是否知道“五道杠少年”。如果知道,为何不想想前车之鉴;如果不知,他们又是如何把孩子变成如今之模样?
当今社会,家长们大都想把孩子培养成他们理想中的模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自己小时候没体验过的,现在好了,有能力有机会了,全部嫁接到儿女身上。于是,从小开始,各种兴趣班,不管孩子们喜不喜欢,琴棋书画,舞泳体操,等等兴趣班,恨不得全部报满。上学后,各种辅导班、兴趣班,把孩子的有限时间,填充得满满当当,几乎全年无休。此种揠苗助长,我看着都累!孩子们难道不累?
我们儿时生活在乡下农村,那时的生活虽然困苦,但我们的童年那叫一个欢乐。上山撵兔子,上树捉鸟,下河逮鱼,等等一切的生活历程,该经历的我们全部有过。即便上学后,把该完成的作业完成后,绝没有什么辅导班、兴趣班、附加作业来打扰我们快乐的童年。于是来说,我们的童年是纯真的、快乐的、亳无忧愁的。
每个大人都是从孩童过来。既然我们知道孩子想要什么,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纯真与快乐,为何我们当了大人后,却给孩子们套上了这许多繁重的枷锁,让他们没有童真与快乐可言?我们给孩子设定目标,想让他们长大后成为什么。平心而论,这绝大部分希望又是实现不了的。那么我们何苦来哉!为什么不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家长再加以引导,让他们自己选择想成为什么呢?近些年小孩子抑郁症在逐年增加,孩子自杀、自残事件,也是屡见不鲜。孩子抑郁,其根何处?我想,家长们不会不明白元凶为谁。难道,这些都不足以让我们这些家长惊醒吗?
或许,这与国家现行教育也有莫大的关系。我们一边高喊“注重素质教育”,一边又大张旗鼓地鼓捣出“千万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边高举“为学生减负”的大旗,一边又出版各种学习资料与强化试卷,妄图在题海战术里为应试教育呐喊助威。985,211,仿佛是通往成功的人生最便捷通道。那么,有如此教育,就会有如此家长与学生。恶性循环,便也见怪不怪了。
我和妻讨论一番后,发现九岁的大女儿童心还在,纯真还在,偶尔还会在我们面前撒撒娇,就有些小庆幸。至少,我们没有强加给孩子太多的东西,没报课外辅导班,没买额外的教辅资料,便让她有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时间。
妻说:“我们这是放养。”
“对,就是放养!”我深表同意。
“那么,以后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子,或是干什么工作,她可能成为不了你理想中的样子哟,肖先生。”妻偏着脑袋诘问。
“她长大后想要成为什么,谁又能管得了呢?”我顿了顿,“至少现在,她俩还是我的孩子,我还是能管管的。我只想说,就目前而言,我只想让孩子成为孩子!”
妻笑着回应: “好!我赞成!让孩子成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