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凌晨的三点四十七分,外面雷声滚滚,时不时出现闪电,夹杂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春分刚到,古人所说的话就都应验了。古人将春分这个节气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在短短的两天之内,这些我都经历了。
前几年文亮也跟我感慨过古人的智慧,说二十四节气对自然变化归纳之准确,几千年来都如此。他还给我推荐过一本叫做《大地上的事情》的书,是和海子同时期的作家苇岸的作品,按照二十四节气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当时我读研究生的时候看过第一篇就看放下了,现在想起来,很想知道这位作家是怎么写中国大地上四季变迁的。
今天是回到老家的第七天,也是我醒的最早的一天。平时,我都是被窗外水杉树上的鸟叫声惊醒。他们五点多就开始叫,大概有两种鸟,一种叫声是嘁嘁嘁,另一种是喳喳喳。问了问奶奶,她说有一种是喜鹊。上网查了查,后一种应该是喜鹊。
按理说,相较于城市,乡村是静谧的所在,睡眠质量应该会更好。但是,这几天回到老家,几乎每天都会半夜醒来,然后一大早被鸟儿叫醒。刚刚醒来,听到雷雨声,看到闪电,脑海中突然闪过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的两句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我想,大概是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生活久了,不习惯这样自然的生活了吧。
虽然从小在乡村长大,但对于植物和动物的知识,我知道的很少。前天天气晴好,带着五岁的小侄女去西塘水库,一路看到山上有很多开着白色花朵的灌木,却叫不出名字。本来是想去找映山红的,结果只看到了水塘边的两束。回到家问了奶奶,才知道:这映山红得到了清明节的时候才会大片开放,现在还为时尚早。
三月一号从美国回到中国,正好赶上以前工作过的百年职校免费提供的一个线上课程,是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董梅老师讲的《凭诗问道——中国文学魅力与文化精神》。她开篇就详尽分析了中国文化所产生的地理环境,虽然上大学的时候也读过相关的文章,但这一次回国重新听到这样的理论和分析,有一种感觉:以前好像是远观,现在则是自省。以前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自知,现在才意识到,我是一个中国人啊。用一个语言学的比喻来说,以前在国内生活的时候就像是小孩子丫丫学语,大人们怎么教的就怎么说,根本不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语言,现在是长大了,知道了自己学的是中文,里面包含着主谓宾,是有声调的,而且还可以写成方块字。
这种文化的自觉性,应该说是我去纽约学习最大的收获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