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这就本鸡汤励志书,但看在是得到作者樊登的书,便拿来一窥,没想到,果然是鸡汤励志书。书的开头几章推荐的书于我而言,太熟悉了,看完基本没有太多新的收获。不过还是坚持看下去,不想后面有些观点甚是认同,做以下简单记录:
1、生活的真相就是换个地方行住坐卧而已,是我们自己的界定让工作变成不得不承受的痛苦。
很多时候,我们觉察到的痛苦本质在于自我的主观认知出了问题,由于自我设定,把工作本身与生活看作是完全对立的,不免承受二者不得归一的痛苦,上班的时候感觉不是在为理想奋斗,下了班就感觉神疲力尽,再无力追求梦想。其实这些痛苦都是自我营造的假象,真相是这都是生活,根本没有所谓的工作和生活二者必须划清界限。工作也是生活中的一面,生活的真相就是换个地方行住坐卧,如此而已。
2、在《搞定》中,作者的很多观点与中国至高的时间管理智慧不谋而合。比如庄子曰:至人之用心若鉴,物来则现,物去不留。意思是至人的心像镜子一样,事情来了在面前自然显现,事情走了心也清空了
不管是畅销书还是古语,或者现代比喻,都在说一件事,那就是专注。专注做一件事时,不想其他的事,做其他的事,便不想做过的事。做一手好菜,需要多个紧凑工序,对时间、火候的掌握要恰到好处,好厨师总能按部就班完成每个步骤,不慌不忙,如行云流水,如风轻云淡。
3、绩效改进中有一句经典名言:“技控优先于人控。”先在技术层面上改变,也就是改变了环境,再改变人就会容易很多。
这其实给我们为客户服务时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如果咨询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人的做事方式或行为(而不是以提高人的知识点为目标),亦或者是某项技能养成,其实本质上都是在改变人。在设计“改变人”的咨询方案时,不妨从另外一种视角考虑,是不是可以从技术层面加以优化,通过改变做事的环境,从而改变做事的人。方案的涉及从来是不能以人为目标的,而是应该以组织和制度为目标,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个人走了,另外一个人又来了,好的做事习惯还是无法传承,但制度不同。其中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要搞清楚,才好作判断。需注意的是,若以提高人的知识点为目标,便需反其道而行之。
4、现实的感触比逻辑分析更有说服力
看到“更有说服力”这几个字,我便知道了,这也是提升说服力的一种技法。说服力是种武器,虽然我现在还没怎么掌握好,但也应该需要刻意练习的一面。现实的感触比逻辑分析更有说服力,原因可以从多方面解释,但我想说的是,人本质上是感性动物,而不是理性动物。在营销界和心理学界有个说法,人更容易记住视觉化形象的东西,而不是干巴巴的文字、数字。视觉化的形象,其实是感性大脑的具象化,而具体的文字、数字、逻辑则是理性大脑的体现。在前面我说过,通常情况下,人容易做出“短期视角内的成本最低选择”,而感性大脑发挥功能的消耗成本远低于理性大脑的功能发挥,因此,人们做出判断或者记忆事情大多是从感性的角度出发,如果你知道这个道理,了解这个痛点,击中它,利用它,便能更好地使用说服力这把武器。
冰冷的数据资料和逻辑分析是很难打败固有的观念的,我们需要让决策者在现实感性的世界里震撼一下,他才会切身感受事实的美妙。想要知道自己的想法有没有与真实世界脱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 我们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还是站在客户的角度来思考?
- 我们有没有关注到所有客户的需求?
- 我们有没有用合适的方法把它表达出来,有没有触动客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