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芭拉·奥克利
199个笔记
{赞誉}
>> 我发现身边的高人,他们有两项高于常人的本领:一是洞察问题的本领,二是解决问题的本领。
第1章 开启大门
>> 问题源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方式。而那个只知道用一种方式去学习的我,结果必然一愁莫展。
>> 我将大把的时间花在这门专长上,形成了良性循环——学得越好,就越喜欢学;而越喜欢学,就会在它上面花越多的时间。我的成功促成了练习欲望,练习又回馈给我更多的成功。
>> 意识到自我的转变,会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和创造力。不仅是数理知识上的学习,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你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这就开始行动吧!
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
>> 在你初读一本书的某个章节或某个部分,而且其中内容涉及数学或科学概念时,先宏观浏览一遍会比较好。不只是看表、公式或图片,还有小节标题、总结,甚至如果章节末尾有思考问题,最好也看看。这似乎有点反直觉——你还没有真正读过这一章呢。但它的确会为你的思维提供动力。现在就去快览这一章节,再看看章尾的问题吧。
>> 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
>> 专注模式下的思维活动对数学和科学的学习必不可少。它是利用理性、连贯、分解的途径直接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专注模式与大脑前额叶皮层(位置就在脑门正后方)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相关。
>> 通常,专注模式生成了初步思路之后,发散模式的灵感才源源涌现。(看来发散模式也难为无米之炊!)
专注模式:一台排布紧凑的弹球机
>> 专注模式:一台排布紧凑的弹球
>> 你看,在专注模式里,那些橡胶弹柱排布得多紧凑啊。与之对比,在右图的发散模式中,弹柱之间就分散得多了。(如果你想让这个比喻更进一步,那么可以把每个弹柱看作一小簇神经元。)
为什么数学和科学知识会更难对付
>> 思维的定式效应(类似一叶障目)。在这种效应里,你脑海中已有的,或是最初的想法,会阻碍你产生更好的想法或答案
发散模式:一台间距松散的弹球机
>> 发散模式:一台间距松散的弹球机
>> 如果你想要理解新事物,那最好关掉精确的专注思考模式,把开关切换到“广角光源”
为什么要有两种思考模式
>> 为什么要有两种思考模式
>> 我们大脑的左半球与慎重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事项联系更紧密。它似乎也更擅长处理连贯性的、富于逻辑性的思考:上一步推导出下一步,诸如此类。而与大脑的右半球相关的,则更多是像四处扫视环境、与他人互动或是处理情绪之类的活动。同时,应对即刻发生的活动或是宏观问题的处理也与大脑的右半球相关。
>> 无论是专注模式,还是发散模式,都要求两个大脑半球同时参与。想要学习数学和科学,而且保持创造力,两种思维模式都会被用到,对它们的强化训练缺一不可。
>> 总要有来有往,才能打赢乒乓球
>> 但学习本来就是从困惑中摸索问题答案的过程,能够描述出来问题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只要发现了困扰你的东西是什么,那么你就离解答出来不远了。
拖延的前奏
>> 拖延的前奏
>> 如果拖延,你就没有时间供专注模式稳扎稳打,只够走马观花地过上一遍。
>> 本章小结
我们的大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你会在两种模式之间转换,择一而用。
如果我们开始就用专注模式处理新的概念和陌生的问题,很容易止步不前。
想要发掘新点子,解决问题,不仅需要最初的专注,接着也需要给注意力放个假,让它从眼前的问题上溜开一会儿。
定式效应就是说因死盯着有瑕疵的方法不放,而在解决问题时陷入僵局。切换到发散模式可以帮助我们从中解脱出来。记住这一点,有时候你的思考得灵活点。想要解决问题,理解概念,你可能需要在不同的概念之间转换。最初的想法反而可能是误导。
>> 驻足与回顾
合上书,不要偷看,想想本章有哪些主要思想?刚刚开始尝试时,如果复述不完整也没关系。只要持续练习这一技巧,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阅读和回顾的能力已经脱胎换骨。
>> 学习提升
1 . 你怎么才能意识到自己处于发散模式中?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2. 当你有意识地思考一个问题时,是哪种模式被激活了,哪种被屏蔽了呢?怎么才能解锁被屏蔽的模式呢?
3. 回顾一下你处于定式效应的时候,怎样才能改变思考方式,跳出预设的错误概念?
4. 解释一下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是怎样类比手电筒的可调光束的。何时才能看得更远?何时视野更开阔,但看到的距离更近?
5. 为什么有时候对于学数学和科学的人来说,克服拖延症格外困难?
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的转换
>> 只要你放下手中的工作,停下来喘口气,发散模式就会乘虚而入,上蹿下跳,高屋建瓴地搜寻解决方案
创造力就是对自身能力的驾驭和拓展
>> 创造力就是对自身能力的驾驭和拓展
>> 发散模式能让你的学习更有深度和创造力
两种模式间的切换帮你掌握新知识
>> 两种模式间的切换帮你掌握新知识
>> 换句话说,可别指望只靠发散模式,就能轻轻松松地如愿以偿。
>> 在紧凑的专注模式后,利用发散模式的方法奖励自己
>> 激活发散模式的一般方法
去健身房
参加运动,如踢足球或打篮球
慢跑、散步或游泳
跳舞
开车兜风(或者搭个顺风车)
绘画或者涂鸦
淋个浴或是泡个澡
听音乐,尤其是纯音乐
用乐器演奏熟悉的歌曲
冥想或者祷告
睡觉(召唤发散模式的终极法宝!)
别怕落在同学后面
>> 放慢脚步,也许你会得到惊喜:细嚼慢咽反而让你比那些脑子快的同学学习得更深入。帮我武装起大脑的最重要窍门之一,就是不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避开思维定式(愚公移山未必是个好办法)
>> 避开思维定式(愚公移山未必是个好办法)
>> 记住,做作业和考试时,接受大脑中的第一个想法,会有碍于你另觅佳径。
>> 要解出难题或是学会新概念,至少要有一个你在无意识思考的时间段
当你真的被难住的时候该怎么办
>> 学习的过程有时是自相矛盾的:正是我们要学的东西,让我们难以发挥学习能力;我们需要全神贯注才能解决问题,可专注也会阻碍我们找到所需的新方法;成功很重要,但辩证来看,失败也同样重要;持之以恒是关键,但南辕北辙只会带来不必要的挫折。
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 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 在大脑中对正在处理的信息进行瞬时以及有意识加工的这部分记忆,叫作工作记忆。
睡眠对学习的重要性
>> 睡眠对学习的重要性
>> 睡眠是记忆和学习的重要环节。睡眠状态下的部分清理工作就是清除琐碎的记忆,并增强重要的部分。
>> 本章小结
遇到数学或科学上的概念和难题,首先要让专注模式打头阵。它完成第一轮战斗后,就轮到发散模式了。
放松一下,做点别的!一旦工作期间出现了挫败感,转移注意力就该随之出现,让隐藏在后台的发散模式运转起来。
学好数学和科学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让两种模式有足够的时间各行其是,你才能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牢固的神经结构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如果你有拖延问题,试着计时25分钟来一心一意地投入工作,别让发短信、上网或其他分心的事物上门打扰。
主要的记忆系统有两类:
■ 工作记忆——只能一次扔四个球的杂耍演员;
■ 长期记忆——能储存大量知识的仓库,不过要靠定期回访保持对其中内容的新鲜感。
间隔性重复有助于把信息从工作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
同时,睡眠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会帮助你:
■ 构造一般性思维活动所需的神经联结——这也是为什么考前一晚的睡眠很重要;
■ 攻克难题,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
■ 巩固复习重点知识,修剪旁枝末节。
聚精会神的时候,大脑在做什么
>> 聚精会神的时候,大脑在做什么
组块是什么?所罗门的组块难题
>> 组块是什么?所罗门的组块难题
>> 要熟练地掌握数学和科学知识,就要创造一些概念组块——这是通过意义将分散的信息碎片组合起来的过程。
构成组块的基本步骤
>> 构成组块的基本步骤
>> 1. 进行组块的第一步,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组块的信息上。
>> 组块活动的第二步是理解(understanding)。要把基本概念打包成组块,首先要理解这个基本概念。不管这个概念是大陆漂移、力与质量的比例关系,或是经济学的供求原则,又或是某种数学难题。暂时只要求基本理解,即合成信息得出关键要义就好
>> 3. 组块的第三步,是获取背景信息。你所看到的将不仅是如何进行组块,还有何时何地使用它们。
>> 从下至上的组块过程,是指学习过程中的练习与重复可以帮助建立和加固每个组块。这样如果你需要信息,就可以轻松地从记忆中获取。还有一个是从上至下“纵览全局”的过程,这一过程能让你看到知识在宏观图景中的位置。
能力错觉与回想的重要性
>> 能力错觉与回想的重要性
>> 试着回想学习材料,即提取练习(retrieval practice),效果比单纯阅读材料好得多。
>> 只有用对了学习策略,求知心才不会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 在学习中进行回想——让大脑提取关键概念,而非通过重复阅读被动地获取知识,将让你更加集中高效地利用学习时间。
>> 现在你就能理解,为什么独立解决问题是那么关键,而不是谁来写写答案都行。如果你只是看着答案做题,然后自欺欺人地说“太好了我懂啦”,那么答案根本就不属于你,因为你几乎没有把这些概念编织到基础神经回路上。仅仅看一眼问题答案,就以为自己会了,这就是学习中一种最普遍的能力错觉。
>> 如果你想要熟练掌握材料,以此考出好成绩或是在此基础上创造性思考,你就必须让它们牢牢地钉在记忆里。
常练不忘
>> 常练不忘
>> 一天之内再次强化学习模型,在构造神经模型的起始阶段至关重要。
>> 但在数学和科学的学习中,必须进行适量的练习和重复,否则就无法构建组块来支撑专业技能。
>> 相同时间内,仅靠对材料的练习和回想,学生的习得内容和学习深度都远远超过了其他方法,
到书桌外的世界回忆材料:散步的意义
>> 到书桌外的世界回忆材料:散步的意义
>> 离开平时的学习地点,到别处回想材料,可以让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增进理解。
>> 不过,数学和科学中,内化解题办法的真正美妙之处就在于:练得越多,题目就变得越简单,对你的帮助就越大。
穿插学习法,解决混杂交错的各种问题,而非在同一个问题上过度学习
>> 穿插学习法,解决混杂交错的各种问题,而非在同一个问题上过度学习
>> 做到“口默念而心得解”的最后一个重点提示。穿插学习,是指把解题策略不同的题目混在一起练习。
>> 你需要让大脑逐步接受这个道理:仅知道怎样使用特定的解题技巧还不够,还得知道何时何地去使用才行。
>> 一个常见的能力错觉,就是仅仅因为成功解题会带来良好的自我感觉,你就不断去练习一个已经会用的技巧。要穿插安排学习内容,在考前复习中折腾一番,比如在不同章节材料中跳跃着复习题目,有时会让你感到学习变得更加困难。但实际上,它帮你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 本章小结
练习有助于构建强壮的神经模型——那就是,形成理解的概念组块。
练习能带给你流畅而敏捷的思维,这正是考试中需要具备的。
构建组块的必需品:
■ 专注力(focused attention);
■ 对基本概念的理解(understanding);
■ 练习(practice)帮助你获取宏观背景信息。
简单回想,试着关上书回忆要点,是促进组块形成的最好办法之一。
某种意义上说,回想有助于形成神经挂钩,这样就能把思维悬挂在上面。
学习提升
1. 组块是怎样与记忆痕迹联结起来的?
2. 挑一个与你热衷的话题相关的组块,描述一下。要求是,它最初让你焦头烂额,现在却胸有成竹了。
3. 从上至下和从下至上的过程在学习中有什么区别?两种方式有优劣之分吗?
4. 单凭理解足以形成组块吗?请解释能或不能的原因。
5. 你在学习中最常遇到的能力错觉是什么?在未来你有什么策略来避免再次陷入这种错觉之中?
拖延与不安
>> 现实就是,我们拖延的,往往是让我们感到不安的事情
>> 如果你开始对某件事游刃有余,自然就会乐在其中了。
大脑是如何拖延的
>> 每次想到不怎么喜欢的事都会激活大脑中的痛觉中枢,所以你就会逃到那些令你更开心的事情中去,获得暂时性的感觉良好。
>> 拖延会成瘾。它所提供的片刻兴奋与解脱是乏味现实的避风港。
>> 同样,拖延症患者起初也只是拖延了一点点。可一次又一次地拖延最终让他们泥足深陷。他们也许暂时看上去毫无问题,但长此以往呢?
恐怕不会太好。
>> 我们所拖延的都是感到不舒服的事情。但从长远来看,贪图一时之快未必对我们有益。
拖延就像在服用微量的毒药。一时看不出影响,但日积月累,危害极大。
>> 学习提升
1. 拖延的习惯对你的生活有影响吗?如果有,是如何影响的?
2. 关于别人拖延的借口,你是否听说过多个版本?你能看穿这些故事的破绽吗?你的拖延借口又有怎样的漏洞?
3. 列举一些无须过度依赖意志力,但曾经帮助你克服拖延的具体做法。
驾驭习惯(“小恶魔”),为你所用
>> 习惯可以帮我们节省力气,它能为我们的大脑腾出空间进行别的活动
>> 习惯分为四个部分
>> 1. 信号。
>> 2. 反应程序
>> 3. 奖励机制。
>> 4. 信念
>> 。改变你对信号的反应,是唯一需要动用意志力的环节。
>> 1. 信号。识别出让你进入出窍和拖延状态的导火索。信号一般有这么几种:地点、时间、感受、对他人的反应和刚刚发生的事件
>> . 反应程序
>> 改变的关键在于制订计划。培养新习惯可能会很有用
>> 3. 奖励机制
>> 记住,习惯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造成神经层面的欲望。要想克服之前的欲望,就再来一个新奖励。只有当你的大脑开始期待这个新奖励,关键的转变才会发生,你才能养成新习惯。
>> 4. 信念
通过关注过程而非结果进入思绪
>> 通过关注过程而非结果进入思绪
分解工作量才能细嚼慢咽:专注而简短地工作
>> 分解工作量才能细嚼慢咽:专注而简短地工作
>> 如果你能在轻微压力下学习,你将能更轻松地应对更大的压力。
>> 将注意力放在过程而非结果上,可以让你避免对自己做出评价,(我快完成任务了吗?)并让你更放松地沉浸到工作进程中。
>> 一心多用就像不断地揠苗助长。不断地转移注意力,也就意味着你脑中的新观点、新概念没有机会生根发芽。
>> 在让你感觉痛苦的事情上多努力一点,最终你得到的好处会很多。
如同拖延,习惯有四个组成部分:
■ 信号;
■ 反应程序;
■ 奖励机制;
■ 信念。
要改变习惯,可以改变对信号的反应,或者干脆回避信号。奖励和信念有助于促成习惯上的长久转变。
关注过程(如花费时间的方式),而不是结果(想要达成的目标)。
用25分钟的番茄时间在短时段内保持高效率。每次成功地专注工作了一段时间,就给自己一个奖励。
确保规划一些自由时间,滋养你的发散模式。
“心理对照”是一种强大的自我激励法——想想最糟糕的现状或者不堪回首的过去,然后将它们和乐观的未来做对比。
你会因为一心多用,让思维无法形成充分、丰富的联结,因为大脑中促成联结的部分还没来得及巩固联结,就被拉去做别的事情了。
>> 学习提升
1. 你认为大脑中小恶魔般的习惯区域为什么会更喜欢过程而非结果呢?在你读完这本书之后的漫长时光里,比方说两年后,你会怎样保持这种以过程为主导的工作习惯呢?
2. 对于你现在的习惯,你能做出哪些小改变来避免拖延?
3. 你能养成哪些简单轻松的新习惯来帮助你避免拖延?
4. 最困扰你且让你无法跳出拖延反应的信号是什么?要对信号做出与之前不同的反应,或完全回避这个信号,你能做些什么?
如何搭建强有力的组块
>> 如何搭建强有力的组块
>> 搭建强大组块的步骤
1. 全程在纸上解决一个重难点题目。
>> 2. 重做一次,要格外注意关键步骤。
>> 3. 休息一下。
>> 4. 睡眠。
>> . 再来一次。
>> 6. 给自己添新题
>> 7. “主动”重复
>> 要记住,提取练习是最强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它的效果远超过简单地重读材料。
遭遇瓶颈:突然间你的知识结构就要崩塌
>> 遭遇瓶颈:突然间你的知识结构就要崩塌
>> 要记住,掌握新知识是需要时间的。在理解过程中,你会经历一些时期,看似像理解力在发生倒退,而你会因此感到恼火。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它说明你的大脑正在推敲这些材料。摆脱暂时的困扰期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知识基础往前迈了一大步。
让一切井然有序:梳理你的学习材料
>> 让一切井然有序:梳理你的学习材料
测试是一种强效的学习经历:时常给自己来场小测验
>> 测试是一种强效的学习经历:时常给自己来场小测验
>> 测试本身就是一种强效的学习经历。它可以改造你已有的知识体系或是为其添砖加瓦,同时可以显著地提高你记住学习材料的能力
>> 通过搭建你的组块资料库,并主动对学习材料进行反复而大量的提取练习,同时进行回想测试,那么你已经在用最好的学习方法了,学习会因此更加深入而有效。
>> 本章小结
搭建组块是指将某个概念整合到某个联结流畅的神经思维模型当中。
搭建组块有助于增加工作记忆的可用内存。
搭建一个含有概念和解题方案的组块资料库,可以形成解题直觉。
当你在搭建组块资料库的时候,要刻意关注那些最棘手的概念和解题环节。
偶尔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尽管学得很努力,可命运却让你打出一手烂牌。但你要记得机遇的法则:如果准备充分、勤加练习并搭建思维方案库,你会发现幸运女神会更加眷顾你。换句话说,如果你不努力,那么必定会失败,但那些一直在不断努力争取的人定会体验更多的成功。
>> 学习提升
1. 搭建组块和工作记忆有什么联系?
2. 在搭建组块的过程中,为什么要亲自解决问题呢?为什么说,不能看看书后答案再理解一下就算过关?在考试前,做哪些事情可以帮助你梳理组块呢?
3. 测试效应是什么?
4. 一旦你已经就某个问题练习过好几次,停下来看看,你是否能感觉到下一步怎样走才正确。
5. 机遇的法则是什么?举个例子,以自己的经历来说明这个观点。
6. 怎样区分发懵和知识坍塌?
7. 学生常常会用重读材料的方法自欺欺人,而不是通过回想来进行自我测试。你觉得怎样才能避免掉入这个常见的陷阱呢?
自我实验: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关键
>> 刚坐下投入工作前,有点负面小情绪是正常现象。如何应对这些情绪是才是关键。研究者发现,“快人”和“慢人”的不同就在于,“快人”毫不拖沓地把负面想法放在一边,对自己说,“别浪费时间了,现在就动手吧。只要你动手做事情,感觉就会好很多了”。
>> 自我实验: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关键
>> 你的自我验证,至少应该从克服拖延开始。记录下自己完不成或者想完成的事、拖延对你的暗示,还有出窍状态(zombie-mode)下的习惯性反应是如何应对拖延暗示的。通过记录这些反应,你可以对自身施加微小的压力,来改变自己应对拖延暗示的方式,并逐渐改进工作习惯。
>> 个人可以将每日活动计划详细记录下来,坚持一两个星期,了解自己拖延的症结所在。
>> 孤军奋战与组队合作:别再苦思冥想,拖延行为需要差别对待
>> 你要暂时把自己与那些会干扰你的人和事融离开。自己到一个房间里去,或者去图书馆,这样就没什么事能让你分心了。
终极小恶魔联盟:行动日志——你的个人实验记录册
>> 终极小恶魔联盟:行动日志——你的个人实验记录册
>> 克制习惯最好的办法其实很简单:简要写出下一个星期要做的关键任务清单,一周写一次。之后,每天列一个清单,写出可执行可完成的合理任务量。试着在前一天晚上写出第二天的日行计划清单。
>> 为什么要提前一天写呢?研究显示,写计划能让你的潜意识处理清单任务,从而让你得到解决对策
>> 有些人在辛苦工作的同时,坚持为自己留出了有益身心的闲暇时光,久而久之,他们会比顽强不息夜以继日的大忙人做出更优秀的业绩。
>> 重要的是,要将遥远的目标分解转化为每日任务,一点点攻破难题。你需要把大任务转化为每日清单上的小任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嘛。
科技小贴士:最好用的学习应用和程序
>> 科技小贴士:最好用的学习应用和程序
>> 一个简单的计时器,再加纸笔,对克服拖延经常是最直接有效的工具
>> 本章小结
思维技巧会是你强大的武器。以下罗列了一些最有效的技巧:
■ 让自己待在无干扰环境下克服拖延,比如图书馆;
■ 练习无视分心的想法,让它们成为眼前浮云;
■ 如果自己态度不端正,就要改造自己的关注点,让注意力从负面转移到正面看法上;
■ 意识到刚坐下开始投入工作前,有点负面小情绪是特别正常的现象。
让“开心一刻”成为你生活计划的一部分,是预防拖延的最关键要务之一。同时也是一个能让你避免拖延的最重要原因。
预防拖延的核心就是拥有合情合理的日计划和每周一次的周计划,它们可以保证你在宏观上保持前进步伐。
在前一天晚上写好第二天的计划。
先从最困难的事做起。
>> 学习提升
1. 刚坐下开始学习,有点负面小情绪很正常,你能做点什么让自己渡过难关?
2. 要克制习惯性拖延,哪种方法对你最管用?
3.为什么你想在前一天晚上,写下第二天的待办任务清单?
4.你会如何改造自己当前的负面想法?
5.解释一下,为什么设定一个停工时间是那么重要。
长期在“高压区”工作的利弊
>> 长期在“高压区”工作的利弊
>> 习惯突击完成工作的人通常比那些合理安排时间、定时定量完成工作的人效率低很多。突击完成工作的时间如果太长,会让你精疲力竭。
>> 能够控制拖延的习惯,就意味着承认那些带来短暂痛苦的事情最终会是有益的。
明智的等待
>> 明智的等待
>> 拖延有益的一面就是让你在急于完成某事之前学会“驻足与反馈”,学会明智地等待。事情总是做不完的,区分事情的优先次序可以让你从宏观层面上做决定,而有时等待也可以让情况自行转变。
>> 当你很难理解某个具体的数学或者科学概念时,重要的是不要让困惑控制你,让你觉得那些概念太难,或者很抽象而不去理会它们
>> 在过去几十年里,盲目地跟随自己的激情,而非理性地分析职业选择是否明智的人,比起那些结合理性与激情选择工作的人,对自己的工作选择感到更不开心。
拖延问答
>> 拖延问答
>> 本章小结
拖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这篇总结里涵盖了本书所有章节里提到的克服拖延症的方法:
记行程日志。这样当你实现自己的目标之后,就可以回头追踪并了解哪些是有效的方法,哪些是无效的方法。
每天都对自己承诺要完成一定的惯常事务和任务。
在晚上睡觉前写下你计划的任务,这样你的大脑就有时间详细考虑你的目标,从而帮助你确保能够成功。
把你的工作细化成一系列小挑战。总是确保你(和你的小恶魔)得到足够的回馈。花几分钟时间尽情地享受幸福和胜利的快感。
要慎重选择时间,直到你完成了这个任务才能奖励自己。
小心拖延的信号。
让自己身处少有拖延信号干扰的新环境中,比如安静的图书馆。
障碍总会出现,但不要把你自己的问题全都归咎于外部因素。如果每件事都是别人的错,那就是时候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了。
相信自己的新时间系统。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就要努力工作,该休息的时候要足够相信自己去休息,不要有负罪感。
如果仍然无法摆脱拖延,要有后备计划。毕竟没有人是完美的。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享受做小白鼠的时光!
>> 学习提升
1. 如果你很容易分心,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助你预防拖延呢?
2. 你该如何判断何时拖延是有益的,何时拖延又是有害的?
3. 你是从什么地方意识到,在立刻投身其中前的驻足与回顾对你有益的?
4. 如果你坐下是为了工作,却发现自己在浪费时间,你会采取哪些行动让自己尽快回到正轨上?
5. 回顾自己是如何应对挫折的。在面对那些困难的时候你有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吗?什么样的应对最终是有效的?
6. 为什么那些跟随自己的内心,而非经过理性分析而选择职业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更有可能不满意?
还记得餐桌在哪儿吗?你自带的超大视觉空间记忆
把各种事物联想起来记忆,你会从一件东西上想到很多
>> 这让他们充分开发了自己与生俱来的特大视觉空间记忆能力
助记的视觉图像
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这个月份的记忆决从小就会了,不知道是从哪学到了,到底是中国发明的还是外国人发明的记忆决,但是真的很简单易懂
>> 画面越滑稽越容易唤起记忆,效果就越好。
记忆宫殿法
>> 记忆宫殿法需要你回想一个你熟悉的空间,比如自己家的布局,然后把它当成视觉形象的记事本,用来存储你想要记住的概念形象。你要做的就是回想一个熟悉的空间:可以是你的家,可以是去学校的路,或是你最爱的餐馆。
>> 记忆宫殿法——将有助于记忆的形象嵌入你熟悉的场景中,让自己感受视觉记忆系统赋予的力量。
学着以更加训练有素且别具创意的方式来使用记忆,会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就算为了增强记忆而创造出天马行空的关联也没关系。
理解后再去记忆,你会对学习材料记忆犹新。随着思维宝库的不断强化,总有一天你会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间隔重复有助于向记忆存储概念
>> 数学和科学的学习中,如果你除了想记住概念,还想理解概念,一个上策就是为它量身打造一个比喻或类比,而且,通常这个类比越形象,效果越好。
>> 间隔重复有助于向记忆存储概念
集中注意力能把一些东西送入临时性的工作记忆,但想让这个“东西”从工作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有两个前提:它应当是便于记忆的[我的沙发上有一只飞天(f l ying)大驴(mule)嚷嚷着F=ma),而且还要得到多次重复才行
>> 不去复习的内容,更容易缩水是被你直接忘掉。你的代谢吸血鬼会吸走记忆间的联结。这就是为什么考前复习时要慎重决定跳过某些内容,那些与考试相关却没复习过的内容会成为你的障碍。
创建意群
>> 创建意群
>> 记忆的另外一个关键就是创造意群,它能简化学习内容。
肌肉记忆
>> 肌肉记忆
真正的肌肉记忆
>> 真正的肌肉记忆
>> 规律的锻炼可以让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锻炼似乎有助于促进记忆力相关脑区中新神经元的形成。
记忆诀窍帮你更快成为高手
>> 记忆诀窍帮你更快成为高手
>> 不用文字而用思维图像来记忆事物,你能更轻松地达到专家水平。换句话说,学会用视觉化方法处理数学和科学概念是达到大师境界强有力的手段,同时运用其他记忆窍门也会大幅增强学习和记忆的能力。
>> 比喻可以帮你更快地学会难懂的概念。
重复是在记忆消退前对其进行巩固的必要动作。
意群和口诀可以帮你简化学习内容,构成组块,这样就能更轻松地存储记忆了。
编故事,哪怕故事听起来会有点笨拙,但它也会让学习内容更好记。
写和说在一定上都有加强记忆的作用。
体育锻炼对新的神经元生长、新联结形成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不必羡慕天才
>> 不必羡慕天才
>> 他们都是在日积月累中,伴随着大量练习,才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库的,他们在练习中形成了从宏观角度理解问题的能力。这样的练习把记忆痕迹牢牢储存在了长期记忆的仓库里,当你需要时就可以轻松快速地找到神经模型。
>> 是什么并不重要,如何思考才是关键
>> 训练,尤其是对学习材料中最困难的部分更要刻意训练,这样才能让那些拥有普通智力的人有机会上升到“天赋异禀”的境界。
>> 触碰无限可能
>> 不要小看自己
>> 本章小结
一定时候,在能熟练运用组块资料之后,你应尽量不再去纠结于每一个小细节,而是自然而然地去解决问题。
有些学生能快速掌握材料,和他们一起学习确实会给人不小的打击。但是“平均水平”的学生常常在主动性上、做好事情的能力上以及创造力上都有优势。
把握创造力的一部分关键是要能从专注模式转换到更放松的、白日梦一般的发散模式。
太过专注会阻碍你发现真正要找的答案——就像用锤子钉一颗螺钉,因为你已经认定了那是一颗钉子。当你卡在一个问题上,有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下,转而解决其他问题,或者干脆小睡一会儿。
>> 学习提升
1. 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在哪个领域坚持不懈,并如愿以偿。或者,有没有一个新的领域,让你想坚持一下?在低迷时期,觉得自己停滞不前时,你有没有什么后备计划?
2. 人们经常希望自己别再发呆神游了,因为这会打断他们真正要专注的活动,比如认真听一堂重要的课。下面哪种方式对你更有效——强迫自己保持专注?或是意识到自己神游时再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来?
改变思维,改变生活
>> 改变思维,改变生活
搭建深层组块
>> 搭建深层组块
>> 高质量组块构成的神经模型,不仅能与我们钻研的学科产生共鸣,也能在其他学科或生活领域产生反响。抽象化能让概念从一个领域转到另一个领域。
>> 快速学习数学和科学的关键,是要意识到每个所学概念几乎都可以与你已有的知识进行类比,这就是做比较
>> 本章小结
大脑发育的速度因人而异。许多人的大脑在25岁后才发育成熟。
在科学界,许多令人敬仰的重量级人物,起初显然是前途渺茫的问题少年。
在科学、数学、技术领域取得成功的专业人士,逐渐习得的一个特质,就是学会如何组块——提炼关键思想。
比喻或实体类比也能构造组块,这些组块能使一个截然不同的领域的概念对另一个领域产生影响。
无论你当前或今后有怎样的职业道路,要有开放心态,保证自己的学习宝库中常备数学和科学知识。你能因此储存更多的组块,从而更精明地应对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 学习提升
1. 在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的职业生涯中,他找到一种能将自己的艺术热忱与科学痴迷结合起来的方式。你所认识的名人、亲友或熟人身上有过相似的经历吗?你的生活中会有这种结合吗?
2. 你怎样才能避免陷入这种思维方式,认为反应快的人更聪明?
3. 中规中矩地做事有利有弊。拿卡哈尔的人生与自己做对比。什么时候按别人说的做才真正有益?自己是否曾按别人说的做却无意办了错事?
4. 与卡哈尔的缺点相比,你自身的局限是什么?你怎样才能将自己的劣势转变为优势呢?
简化学习内容并对其拟人
>> 简化学习内容并对其拟人
>> 努力学习数学和科学的时候,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给脑中的抽象概念赋予生命。
>> 理解常常是解释的产物,而非先有理解才有解释。这就是为什么老师常说,他们第一次真正理解教学材料,是在自己去教学生的时候。
迁移: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新背景中
>> 迁移: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新背景中
迁移是把所学的知识从一个知识背景应用到别处的能力。
>> 本章小结
方程只是抽象和简化概念的方法。这说明,方程包含的深层含义,与诗歌中的深层内涵有相似之处。
你的“心灵之眼”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帮你在脑中排演,并把学过的知识拟人化。
迁移是把所学知识从一个知识背景应用到别处的能力。
关键是要掌握一个数学概念的组块精髓,这会有利于概念迁移和将之应用到新途径中。
在学习过程中一心多用会让学习无法深入,这样会限制你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
>> 学习提升
1. 写一首方程之诗,用几句话展现一个标准方程背后的内涵。
2. 写写如何对你在学的一些概念进行自导自演。你认为这场戏里的各位角色会有哪些现实感受,又会发生怎样的互动?
3. 拿出一个你学过的数学概念,看看这个概念是怎样应用到具体实例中的。退回一步看看这个应用实例,你是否可以体会到其背后存在的抽象概念组块。你能想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式去运用那个概念吗?
好老师的价值
>> 比智力更重要的往往是毅力。以自学为目标去接触学习材料,能让你以仅有的方式从入门走向精通。
>> 研究显示,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参与课题,而非仅听他人言传,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一个学生要能靠自己剖析学习材料,且偶尔从同学那得到反馈,才是关键。
另一个自学的理由:古怪的试题
>> 其实你真正需要做的,只是在整个学期的学习中,换个角度看待学习材料。
提防智力“狙击手”
>> 你是自己的骄傲,尤其应该骄傲于那些让你“与众不同”的特质,并把它用作你成功的秘密法宝。借你与生俱来的逆反心理反抗偏见,不要轻信他人对你下的结论。
>> 本章小结
自主学习是一种最深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 自主学习能够提高你独立思考的能力;
■ 有时它会帮你解答出老师的奇怪考题。
在学习中,毅力往往比智力更重要。
《锻炼自己去接触那些你敬仰的人。你会结识学识渊博的新导师,往往他们的一席话可能会改变你的未来。但是请爱惜他们的时间。
如果你没能快速掌握学习材料的重点,不要灰心。常让人惊讶的是,“学得慢”的学生会抓住根本问题,而这些部分通常为进度较快的学生所遗漏。真正了解前因后果能让你从更深层次理解问题。
人人都是既有竞争意识又有合作意识。总是会有人批评或低估所有你付出的努力,你要学着对这些问题淡然处之。
>> 学习提升
1. 没有正式学习项目的引导,自学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2. 在维基百科上查询短语——自学成才的名单(list of autodidacts),看看在为数众多的自学成才者当中,你最想效仿哪一位?为什么?
3. 从熟人中选出一个你颇为钦佩但从未交谈过的人(不能是名人)。做个搭讪计划,从问候和自我介绍开始,然后采取行动。
避免过度自信
>> 盲目乐观和过度自信取代了谨慎小心
>> 避免过度自信
>> 第一准则就是你不能自己欺骗自己,因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容易被骗的人。
集思广益的价值
>> 集思广益的价值
>> 团队学习对数学、科学和工程等科技类学科非常有效。然而,如果是社科类的学习,就不是这样了。减少闲谈,跟上节奏,完成作业。
>> 本章小结
即使你自信一切没有任何问题,专注模式还是会让你不经意地犯下致命的错误。温故知新,不同的神经活动过程可以让你重新审视结果,抓出错误。
和愿意提出不同见解的伙伴一起讨论,可以:
■ 找出你想法中的错误;
■ 更容易学会随机应变,更好地应对有压力的处境;
■ 确保你真的理解了你想让别人解释的知识,巩固已有的知识并提高学习能力;
■ 建立起重要的职业关系,帮你做出更好的选择。
学习中的批评,无论你是批评者还是被批评者,都应该客观对待。
它们是在帮助你理解所处理的问题。
小心不要自欺欺人。
>> 学习提升
1. 举一个例子:你原本对某件事百分之百确定,结果却证明你是错的。经过这样或类似的事情,你是否更听得进别人对你想法的批评了呢?
2. 如何使你们的学习小组更有效率?
3. 如果你所在的小组讨论的不是你的学习内容,该如何处理?
由难入简法
>> 考试本身就是一种效果非凡的学习经历
>> 由难入简法
>> 开始做题时,就先做看起来最难的那道。不过要做好准备,一旦你发现自己已经一两分钟没有进展,或者感觉可能想偏了,就要立刻抽身出来。
>> 适当的忧虑能赋予你动力,帮你集中注意力,而不当的忧虑只会浪费精力。
考试中出现焦虑的原因及对策
>> 考试中出现焦虑的原因及对策
>> 对于考试恐慌人群来说,还有一个好建议就是把注意力暂时转移到自己的呼吸上来。
考前的最后把关
>> 只要条件允许,你应该跳过它,转移一下注意力,然后从全局视角二次检查自己的答案,问自己:“这样解答真的合理吗?
>> 本章小结
考前一晚睡眠不足会让你之前所做的任何其他准备都付之东流。
考试是一件严肃的事。像战斗机飞行员或医生一样仔细检查备考清单,能大幅度地提高你的成功率。
就像由难入简法,一些有悖常识的策略会让你的大脑有机会反思难度更大的题目,就算当时你正专注于解答其他更直观浅显的题目。
在压力下人的身体会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让一切结果决然不同的关键,就在于你如何看待身体对这些化学物质的反应。如果你转变思维,不去想“我好怕这次考试”,而是想“这次考试让我好激动,我要做到最好”,你的表现会大有改观。
如果你在考试中感到恐慌,可以暂时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呼吸上来。放松腹部,把手放在上面,慢慢地深吸一口气。你应感到手在向外移动,甚至同时感到整个胸腔如一个膨胀的桶在向外扩张。
你的大脑会欺骗你,让你以为自己做的就是对的,即使事实并非如此。这意味着,只要条件允许,你应该跳过它,转移一下注意力,然后从全局视角二次检查自己的答案,问自己:“这样解答真的合理吗?”
>> 学习提升
1. 考试之前,有个尤其重要的准备步骤是什么?(提示:如果这一步没做到,其他的准备都不重要了。)
2. 请说明,若在考试中运用由难入简法,你如何判断何时该让自己从一道难题中抽身?
3. 据建议,深呼吸法有助于缓解恐慌感。在你看来,为什么讨论中要强调,呼吸时不仅要让上胸腔扩张也要让腹部起伏?
4. 你觉得在考试中,为什么检查答案前要先试着转移一下注意力?
第18章 释放无限潜力
>> 越是迫不及待想得到答案,越是事与愿违。
>> 大脑的重塑由你掌握。重塑的关键在于坚持不懈——明智地对待你大脑的优势和弱点。
>> 10个好的学习法则
1. 运用回想。读完一页书,看向别处并回想主要观点。少做标记,没记住之前不要画重点,要先回忆。在去教室的路上或不同于先前学习空间的室内,试着回忆要点。回忆的能力,即能够得到自己心中的想法,是学好知识的关键标志之一。
2. 自我测试。任何内容皆可测试。无论何时皆可测试。抽认卡片是你的良师益友。
3. 对问题进行组块。搭建组块的过程就是理解问题、练习解题方法的过程,有了组块才能在脑中瞬间闪现答案。解决一个问题之后,要将其重新排演一遍。确保在许久没接触这道题后,你还能解答出问题的每个步骤。把问题当成一首歌,在心里学着一遍遍地唱,这样让信息合成为一个流畅的组块,任何时候都能任你提取使用。
4. 间隔开重复动作。无论学哪门课,不要安排得太集中,要像运动员一样每天安排些练习量。你的大脑就像一块肌肉,它一次只能处理某学科上一定的练习量。
5. 在练习中交替使用不同解题技巧。做任何练习的期间不要只用一种解题技巧,否则一段时间过后,你只是在模仿自己之前解题的老路子。解题方法要混合使用在不同的题型上。这么做会让你同时知道如何以及何时用一个解题方法。(书本一般都不会以这样的方式编写,所以你需要靠自己去这么做。)每一门作业和考试之后,要回顾错题,确保理解自己的犯错原因,之后重新解答一遍。想要最高效地学习,就在抽认卡片的一面用手写(别用键盘打字)下问题,再在另一面写下答案。(用手书写比起打字时构建的神经结构更坚实。)如果你想把它上传到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里,你也许会把卡片拍下来。你可以用不同的题型随机测试自己。另一个测试自己的方法,是随机翻开书本挑一个问题,看看自己能不能在很久没碰这道题之后还能给出解答。
6. 注意休息。有一种常见现象,是学数学或科学时,你会难以解答或理解一些初次遇到的问题或概念。这就是为什么每天学一点,比集中在一天学会好很多。当你对一道数学或科学上的难题灰心丧气时,可以休息一下,这样你大脑的另一部分就能
>> 在后台接着工作。
7. 使用解释性的提问和简单类比。无论何时遇到难懂概念的困扰,都要自己想一想,怎样解释才能让10岁小孩都明白这个概念?使用类比真的有用,比如电流就像水流。不要只想解释,要大声说出来或者写下来。凭着嘴上说手上写的功夫,你能把所学知识编译(将知识转换到神经记忆结构中)到更深的记忆中。
8. 专注。关掉手机和电脑上所有会干扰你的提示音和闹铃,并在计时器上设定25分钟。你要在25分钟之内集中注意力,并尽可能勤奋工作。计时器的时间一到,给自己一个小小的、有趣的奖励。一天中安排几个这样的工作期间,能实实在在地推进你的学习进度。试着规定学习时间和地点,不要瞄电脑和手机,让学习变得自然而然。
9. 困难的事情最先做。最清醒的时候,要去做一天中最困难的事情。
10. 心理对照。想象过去的你,对比通过学习能够成就的那个自己。在你的工作区域贴一张图或几句话来提醒自己的梦想。如果觉得自己缺乏动力了,就看看它们。对你和你爱的人,这么做一定值得!
>> 10个坏的学习法则
你要避免这些方法,因为它们会浪费你的时间,甚至还会让你以为自己真的在学习!
1. 被动重复阅读。很被动地坐着看书,目光再次扫过书页上看过的内容。除非你能闭卷回忆要点,证明读过的材料进入了你的大脑,否则重复阅读就是浪费时间。
2. 满眼尽是重点标记。在文中标记重点,会让大脑以为自己已经记住了学习内容,但实际上你只是手上动动(大脑记没记就不一定了)。在书上各处适当标记是不为过的,有时它会帮你突出重点。但是,如果把它当成辅助记忆的工具,就要确保自己标记下的内容也记在脑子里了。
3. 瞟一眼解题方法,就觉得胸有成竹。这是学生学习时所犯的最糟糕的一个错误。你要做到的,是不看答案也能一步步解决问题。
4. 等到火烧眉毛才开始学习。你会在田径运动会开始前的最后一刻才开始猛练一番吗?你的大脑如同一块肌肉,它每次在一个科目上能够应付的练习量是有限的。
5. 已经清楚解法,但仍反复解答同一题型。如果练习中你只是坐在那解决相似的问题,你实际并没有在备考,而这就像一场盛大的篮球赛来临之际,你却只做控球这一种练习。
6. 与朋友一起把学习变成了闲聊。和朋友核对解题方法,拿自己知道的问题相互提问,这会让学习更有趣,同时暴露你的思维缺陷,并让你的学习更深入。但是,如果任务还没完成,共同学习却成了闲谈打趣,你可就在浪费时间了,这时就该换个学习小组了。
7. 做题前忽视读课本。还不会游泳的时候你会轻易跳进泳池吗?教科书就是你的游泳教练,它会指引你通向答案。如果嫌麻烦而疏于读书,你不仅会犯错,还会浪费时间。在你开始读书之前,快速浏览一遍章节和板块内容,能让你对它有个大致的概念。
8. 有疑问点,却不找导师或同学核对并解决。教授会习
>> 惯性地为那些充满困惑的学生指点迷津——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让我们担心的是不来提问的学生。希望你别成为其中之一。
9. 时常分心,却还以为自己能学得足够深入。每次受到即时短信或谈话的影响,你能在学习上投入的脑力都会变得更少。每一次被打断注意力,小小的神经都会被再次连根拔起,无法在脑中扎根生长。
10. 睡眠不足。睡眠中,你的大脑会将解题技巧拼凑在一起,同时它也会对你睡前习得的任何内容进行反复练习。长时间的疲劳会让毒素在脑中堆积,毒素会破坏神经连接,让你无法用它们快速有效地思考。如果考前没睡好,就算之前做过怎样的努力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