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最近在咱平台上看到很多妈妈在介绍育儿经验,教育孩子永远在路上。这是我2020年写的一篇文章,与书友妈妈们共勉。
今年春天长达4个月的网课,身为一名从教20多年的老师妈妈,我焦虑了,与孩子的关系一直不好。后来,我多次并认真的反思自己的问题,我越对孩子不信任,孩子就越逆反,孩子越逆反,我就越恐惧、越不信任自己的孩子,最后导致恶性循环。
居家学习期间,孩子所有的坏习惯暴露无疑。早读不起或者在被窝里看书、只听讲不做笔记、课间看短视频耽误上课、开始迷恋手机等等,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孩子这学期有生物和地理的WAT考试,学业负担比较大。我生怕孩子在这个弯道超车的时候给耽误了,所以孩子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比较担心,因此就不停的唠叨、说教,结果导致孩子的严重叛逆。
回头想来,如果我不是这样过分恐惧和担心的话,我就会冷静考虑问题。10几岁的孩子第一次在家独立学习,而且学习又离不开电脑、手机这些电子产品,他们玩点手机是很正常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都一样。关键是我如何心平气和的引导孩子,而不是过多的焦虑和说教。一个人在焦虑的状态下很难会心平气和的跟孩子去沟通、共情,也就很难走进10几岁孩子的内心。
专注于内心的恐惧会导致我们试图控制孩子的生活,而不是放手让孩子过他们自己的生活、不给他们犯错和纠错的机会。所以,以后在跟孩子相处时,我要先问问自己:“我这么做是出于恐惧还是信任?”信任会给孩子犯错误并从中学习的空间。
今天在听黄静洁老师的《学习的格局》时听到这么一段,更加坚定了我的看法。只要不是什么影响孩子人生或者损害孩子健康的错误,都应该放手让孩子去试错。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对自己的错误有所担当,而这样的认错过程恰恰就是在培养孩子对犯错的正向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好品格。
在现实生活中,凭我们的经验,只要感觉到孩子哪里不对了,我们就马上提醒他、或者制止他,这种做法在孩子10岁之前,可能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但是我们想一下,孩子根本就体会不到犯错误可能带来的后果,他们停止所谓的错误行为不是自己意识到这样不对,而是爸爸妈妈不让这么做,下一次爸爸妈妈不在场的时候,孩子可能会继续出现这样的行为。所以,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只要在我们可控的范围内,不妨让孩子在错误里多待一会,让孩子感受到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以后就不会再发生类似的行为,这才是治本的措施。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向上的、向善的,都想获得价值感和认同感。可能家长和老师的一厢情愿或者所谓的为你好,却一步步的使孩子与我们理想的方向背道而驰,甚至相去甚远。
因为各种原因,今年网课期间儿子对生物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我发现这种不良情绪后,没有及时的与孩子共情,也没有高屋建瓴的分析问题背后可能的原因并给孩子提供有益的指导。WAT考试在即,皇帝不急太监先急了。我不停的给孩子分析WAT考试的重要性、生物学习的重要性,他这种学习态度是多么的不负责任和我多么失望、伤心、难过等。结果,我越说孩子越烦,最后有一段时间直接放弃了生物的学习。没办法,我也选择了置之不理(当然内心是着急的,但是急也没有办法,我只能静观其变)。
复学后,考试真的要来了,孩子自己当然知道WAT备考的重要性,所以在生物的复习上下了很大功夫。看到孩子备考前拼命复习的样子,我对自己说,任何考试结果我都接受。如果当时我处理问题更加科学一些、更加高明一些,我就会帮助到孩子而不是给孩子拖后腿,孩子最后的学习就不会这么吃力。作为妈妈,我是有愧于孩子的。
虽然最后的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我觉着孩子肯定会在这件事情上受到很大的教训和启迪。在一定意义上,这可能也是一件好事,但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