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知府王臣来信,自己上任以来,政事无论大小,都不敢懈怠,但一个人的时候,对毁誉得失还不能释怀。
王阳明回信赞扬王臣能够时时用功,他说自知之明就是良知,针对自己的缺点加以完善,就是致知。
在信中,王阳明提及魏良弼兄弟一直在绍兴,黄弘纲来了两个多月了,何秦(字廷仁)来了数日。
王阳明的身体一直欠佳,入夏又患暑病,用王阳明自己的话说,“两木蒙蒙,两耳蓬蓬,几成废人,仅存微息”。六月初,黄绾、应良路过前来看望,黄宗明也来信问候。
八月,薛侃、薛宗铠、杨士鸣等都在绍兴问学,薛侃将离之时,萝石翁作诗挽留。
八月二十三,王阳明携弟子王畿等探禹穴,登鑪峰,陟秦望,寻兰亭之遗迹,徜徉于云门、若耶、鉴湖、剡曲。王阳明说,登山即是学。虽登千仞之山,面前只见一步,不作高山欲速之想。萝石翁日有所闻,益充然有得,欣然乐而忘归也。
王阳明作《登香炉峰次萝石韵》:
曾从炉鼎蹑天风,下数天南百二峰。
胜事纵爲多病阻,幽怀还与故人同。
旌旗影动星辰北,鼓角声回沧海东。
世故茫茫浑未定,且乘溪月放归蓬。
九月,萝石老人回海盐,王阳明作《从吾道人记》,并赠诗曰:
君家只在海西隈,日日寒潮去复回。
莫遣扁舟成久别,炉峰秋月望君来。
十二月,王畿、黄弘纲、杨鸾、魏良贵(字师孟,魏良弼四弟)、裘衍等北上赴会试,先后途径绍兴问学,杨鸾接着去南京,住在湛若水家中,不幸病逝。
闰十二月,弟子朱守乾请归黄州,王阳明为书致良知三字,并作《书朱守乾卷》赠别。
福建连城人童世坚(字克刚,号寻乐),不屑为官,隐居茅庐十数年至老,自号寻乐,求颜回之乐意。他的父亲童昱,是吴与弼的弟子,王阳明对吴与弼是极为推崇的。
嘉靖四年,童世坚带着《八策》不愿千里来向王阳明请教,王阳明不愿纠缠于策论的是非高低,直接和他论圣学,三个月以后,童世坚幡然悔悟,表示要将《八策》付之一炬,今后不再做类似好高务外之事。
可是,他回家以后,又派人来要索回《八策》,意欲删改之后再呈上。王阳明对他这种出尔反尔,“思出其位”,违背隐者“遯世无闷,忧则远之”的行为非常失望。他直言不讳批评说,朝廷有司中提出经天纬地之论的,何止数百人,而童老先生没有一点从政的经验,却对《八策》耿耿于怀,无非敝帚自珍而已。八策无非老生常谈,童老先生却不自知,说到底还是被利害所羁绊。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乐,何尝有过大禹、后稷之忧?
王阳明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让弟子们把《八策》烧了,为他断灭心中魔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