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最有名的事例就是功成名就之后,听说携西施一同隐归了。
例如唐代温庭筠在《利洲南渡》中的这句: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他们很多羡慕的都是范蠡可以既做出一番事业,又能功成身退后过上“鸥鹭忘机”的生活。
而不像很多文人,即便有归隐之志,也只是因为仕途不得意。
他们是被迫的,所以觉得主动这么做的才叫真潇洒。
可实际上,人人也都有自己的苦衷和命运。
范蠡归隐,是因为知道勾践要容不下他了。他看出勾践是一个只能共苦而不能同甘的人。
甚至范蠡临逃走时写了一封信给宰相文种,在信上留了这么一句话: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只是可惜范蠡的这位挚友并未听从他这位好朋友的劝告,以至于后来果真招致越王怀疑,被赐死。
其实我最初接触到的越王勾践是一个正面形象,在吴国“卧薪尝胆”的故事谁人又不知,又不晓?
越王勾践因为这件事情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敢于吃苦拼搏,不怕失败屈辱的英雄形象。
只是一旦东山再起,就不再是当年的“患难兄弟”了。
等级分明,依然“君是君”,“臣是臣”。
你又要在君王侧过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伴君如伴虎的日子了。
道理说简单也简单,就是矛盾的转移呗。
就像抗日战争年代,有外侮,所以出于对外矛盾的一致性,国共两党会合作。
但这民族矛盾一解决,就内战了。
原本也不过就是塑料花兄弟情。
只不过,历代以来“过河拆桥”的君王又不止一个,毕竟他们想要的是保证自己绝对的权威,大概就是那句“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想法吧。
也不是谁都觉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
换个角度看待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这个问题,对于大臣而言,解甲归田对于他们或许也不是一件多坏的事情。
毕竟,很多时候做一条“闲鱼”,生命安全的保障程度大一些。
但放在当今社会,所谓同甘共苦一般来说是形容我们和身边人的人际关系。
比如上司和下属的关系,一个成功的上司必然会与下属同甘共苦。
我听过一个成功企业家余总的讲话,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团队精神
而企业要具有长远眼光的发展,拉拢人心很重要。
他们一起创业的时候必然是辛苦的,只是把品牌打造出来之后那些“元老级”人物仍然对他死心塌地,并且为他招兵买马,扩大企业影响力。
为什么?因为上司跟他们同甘,最基本的体现就是和员工一起吃饭。
无论是什么等级的员工都在一个公司餐厅。
而且他所关爱的员工范围,人人平等,连保洁员阿姨都没有忽视。
为他们考虑五险一金。
而且这样也让他们少一点后顾之忧,能更加专注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效益。
他说,每一环都很重要。
可以的话,多关心员工本身,他们的家庭事业有困难时,作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者,需要担负责任,因为即便是一句随口的嘘寒问暖也能让人感到温暖。
更何况,人多的地方,最怕勾心斗角,这种不和谐的事情对公司的发展必定是不利的。
作为一名领导者,要做到的是一视同仁,不偏不私,不因为谁与自己沾亲带故就另眼相看,职位的高低与自身的能力应该是等同的,要让每个人看到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获得同等的机会,这样就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而且,人际关系也能相对缓和一些。
感觉在他们的团队里,彼此之间都把对方当成自己的亲人,挺温暖。
还有一种同甘共苦就在于家人朋友之间,亲情也好,友情爱情也罢。
患难之中虽然说最见人品,但还有很多时候是突然谁“一夜暴富”了,翅膀长硬了,就爱慕虚荣攀附权势忘掉在他患难时期支持他的老友了,那也是不值得深交的。
或者说一个男人有了钱就变坏,嫌弃陪伴他支持他苦难岁月的糟糠之妻然后觉得自己光鲜亮丽了,可以有资本去外面找小姑娘,也是渣渣。
我们做人,还是要凭良心。
否则,再次患难的时候,人心尽失,谁还来理你?
多一点真诚,少一点算计套路吧。
毕竟,有几个知心人,不容易。
缘分这种东西,且行且珍惜。
范蠡这个能识人并且当机立断做事果敢急流勇退的人结局很好,家资亿万,安享天年。经商成巨富之后,还三次施散家财,自号“陶朱公”,后代人还把他奉为“财神”。
所以说,莫愁前路是穷途,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生真的是太变幻莫测了,除了生死,别无大事。
在这世间,识人确实很重要,只是人心是这世间最复杂的东西。
谁又是完全的非黑即白呢?我们和人相处既要有所保留也要有所敞开。
但如果你的真心换来的是虚伪的话,你也要趁早抽身。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自己认为的原则底线可能人家因为跟你“道不同不相为谋”并不认同你,但又不好意思跟你说出来,因此你以为的知心好友不过就把你当成“塑料花兄弟姐妹情”看待。
完全的天真无邪不仅很有可能会吃亏还很容易被人当成傻子。
所以说,要和愿意无论苦乐悲喜都在一起的人真心结交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