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需要能量供养,一日三餐感恩大自然馈赠,每日三省吾身,本体生命智慧也需要涵养。人生修炼场,食色性贪嗔痴。从饮食入手不贪念舌尖享受,有美食细品就感念所有因缘聚合呈现的食物,无则粗茶谈饭也不改其乐,其实身口意的那个念想随时会启动味蕾的记忆,忍不住会寻觅美食的诱惑,先能放下对于吃这个执念贪欲,或许就是自律带来自由的前提,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何止食物,世间万物皆为所用,我们需要的只有一点点,而我们想要的太多,一个想字便增添了欲望的负累。如果你的幸福是建立在对外部世界攀缘的基础上的,这个幸福其实就是不幸。
那又怎样把即时性的欲望渴求变为更高理想层面的追求,从而更好把握自己生命的主动权呢?修习性,观念头,能在当止那刻转念复归平静,用戒定慧闻思修来悟身口意三业中有哪些爱憎的风吹起了取舍的浪?惯性思维模式的风吹起惯性情绪/行为模式的浪?慢慢体悟过来会渐渐清晰真正的幸福不是来自于外在的占有,而是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满足。
为了减至55公斤,几经反复,始终未能理想达标,徘徊临界点就在56-58间,看到有人短时间减掉很多,就不由起敬,其生活定是一朝一夕都有节制的。今天有邀约有美食,在选择中有犹疑,一边是身体觉受的想,一边是既定目标的坚持。这个状态呈现在所有生活层面,选择取舍也无处不在,认知层面决定了当下种的因,因而起心动念之始就有警觉,也是打破惯有模式的起步。觉错→刹车→停止→掉头的人也是觉醒后能把控自己转识成智的人。
惯性系统自动化模式的改变是意识到当下即空,觉受中人是很依赖于习性的,就像水滴石穿,潜移默化的力量很强大,不知不觉就会进入一个自以为是的状态模式,然后在日常的惯性思维中一点点的形成无法打破和逾越的圈层。
在圈中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感觉,但有突破的小口,跳出一部分就会扩展一部分。不断尝试不同领域的边界线之外的东西,就会不断补充新的体验。前段练八段锦打太极老师也讲身心合一的状态,但有时就忍不住游离在外,自诩是坏学生那一刻就明白了瞬息万变的意识牵引的强大。听课也一样,没有临在的专注,对于接收的信息就会打折扣,头脑的世界如果是信息的大网,杂乱怎样清晰?
体验感就来自固有的网罩认知被消融打破的那一瞬间,每节步梯的攀登都有一个新的领域拓展,在逐渐登顶的过程中,看到了那个低头前行的小我,我的世界也在认知维度中不断扩展融合于虚空,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早中晚三餐养身,一日三浪养“我”。身口意三业养命,一日三省养德。戒定慧三学养性,闻思修三慧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