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以前为了锻炼身体,办了家旁边的健身房的年卡,然后基本上每隔一天就会去健身,健身了半年后发现,好像自己身体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自己也为这事苦恼。直到有一天,我健身的时候,有位教练可能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来到我身旁对我说:“其实我观察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发现你其实也会经常来锻炼,但实际上你如果一直按照这种方法锻炼的话,起不了太大作用的。”看到我一脸懵逼的表情后,他接着说:“我问你,你每次锻炼以后,你身上有多少汗呢?”我想了想,确实,每次健身完后,自己身上有倒是有,但是跟周围那些整个健身衫都湿了的人比,的确有差距的。“通过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你每次健身的时候,虽然都是在去做这些动作,但是一来你的动作并不是特别标准,影响了你的实际效果,二来你选取的重量并没有达到你能承受的极限,这样你用这些器械锻炼的时候还是在一个很舒适的感觉下做动作,这不是健身,这是小孩子玩游戏。另外当你做了几个动作后身体有些酸痛的反应了,你会马上选择了放弃,而其实正是要在这个情况下坚持做下去,对你的身体才真正有刺激的作用达到健身的效果。”
前两天听到罗辑思维里讲了这样一则故事,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专门配了一位教练,而这位教练并不是具体指导菲尔普斯的游泳技巧的,而是专门为菲尔普斯施加一些意外和阻碍。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要知道菲尔普斯对于游泳本身的技能已经掌握到炉火纯青了,所以在训练的时候,如果他只练游泳本身的话,他的身体和大脑很有可能处于一种无人驾驶状态,这种状态明显会阻碍他能力继续的突破。所以他的教练就不断的为他制造各种意外和麻烦,让他始终处于一个脱离舒适区的感觉,从而促使他不断的突破自己,到现在成了泳坛史上的一个传奇。
学习本身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我们始终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学自己本来就已经很熟悉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子的重复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成长和价值。只有脱离自己的舒适区,在自己陌生或者不擅长的领域刻意练习,重复练习,这样所花的时间才真正落到了实处。
-02-
我一直很困扰的一个问题就是学习如何深度思考,有一次参加一个线上分享的机会,我就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拆书帮蜀汉分舵舵主何老师。何老师也给出了他的看法:我们有些人之所以能够容易进入深度思考的模式,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运用的思考框架,拿我们今天常用的话来说也叫套路。当我们知道了这个套路后,也是要通过重复的刻意练习来让自己形成一种思维惯性。
读书怎么读才能快速让书里的东西成为自己的东西?这同样困扰着我。直到有一天,朋友推荐看了《这样读书就够了》,了解到RIA读书法:
R: 选取书中对你有价值的某个片段
I: 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对书中这个片段的解释
A1:描述自己过去和书中片段相关的经历
A2: 确定具体行动
当你和小7一样同样有这方面的困惑的话,不妨尝试一下RIA吧。
每当我们投入一个新的领域学习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找到该领域的权威,从中学习相应的套路,不断强化练习。至于这权威,如果能找到该领域的专业人士当然是最好,如果没有,找到相应的专业书籍也很好。
-03-
当我通过《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认识到了RIA拆书法以及拆书帮的时候,我也就自然果断申请加入了拆书帮,开始拆书帮拆书家的晋级之路。
拆书帮的拆书家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包括几个小的子级别。而会员要想成为最专业的三级拆书家的话需要通过一次次晋级分享,而每次晋级都有相应的技能考核点,同时会有一两个观察家来判定晋级的拆书家是否晋级成功。观察家除了判定你是否晋级成功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任务,就是点评拆书家在整个晋级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准备,包括现场演讲的节奏,表达的逻辑性,促进学习的效果等整个综合的表现。不仅如此,所有参与了分享的人员都要在每次分享完后用便签写下拆书家在整个晋级过程中表现好的地方,表现不好的地方。这样的话,通过这种及时的反馈,我能发现出自己很难发现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刻意练习,从而快速成长。
罗辑思维同样讲到了:如果我们希望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高手,找到一个好的环境是至关重要。而判定一个好的环境的一个标准是这个环境是否能够提供一个及时反馈的机制,让你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好,能够及时调整和改进。如果你想更加高效的读一本书,并且能把自己掌握的东西分享给其他人,就可以考虑加入拆书帮;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和表达能力就不妨考虑参加Toast master;如果你想练习自己的写作能力,就不妨参加简书上的很多写作达人发起的写作训练营。
-04-
简书头牌六神彭小六有一门独门秘笈,就是一天一本书的高效阅读法。他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到现在,小六其实已经读了很多很多的书,他本身已经形成了他独有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每当他读一本新书的时候,其实这本书的大部分讲的内容在他的结构里已经存在了,所以他通过目录以及快速扫读就可以筛选掉大部分他不需要再读的部分,而只需要读那些他原有的机构里没有的部分,或者是跟他之前的结构某部分不太一样的部分,所以阅读的速度自然就会非常快了。
这会不得不再一次提到拆书帮。在拆书帮的RIA拆书法里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把刚学到的段子快速联想到自己的真实经历,通过这种连接才能有可能让书上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知乎上的深度学习达人采铜也在《深度学习的艺术》里面提到: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觉得可以经常去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
-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地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END-
我们很多人都有点被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所谓的“天道酬勤”所误导,总觉得好像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和勤奋,我们就能学有所成成为专家和高手。可学习真的是仅仅靠时间积累就可以了吗?我们其实心中是有答案的,只不过我们往往不敢正面面对真相,因为一旦面对真相,就意味着我们要做出改变,要脱离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刻意练习,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找到真正的牛人学习经过验证了的套路,还要找到一个能随时给予你最真实的批评的环境,同时还要不断的去做梳理和复盘,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结构。这每一步都注定不舒服,很辛苦,因为学习从来就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但这也是要成为高手的必经之路。所以不要骗自己了,踏踏实实的用好每一分钟,让自己成为更有价值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