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的读完了管老师的《尊师》,我竟然的发现了我曾经苦苦追寻的字眼,心灵的滋润,我更倾向与滋养这个词,“孩子的心灵需要爸爸妈妈的情感去滋润,没有爸爸妈妈爱的滋润,孩子至多是身体的健康,心灵必定是残缺的,冷漠的,可怕的。”
我对这点很以为然,并且觉得自己一度就是那样性格残缺的人。“几乎所有的犯罪分子,都是心灵残缺的人。”我庆幸自己没有成为犯罪分子,可是曾经的确有如此潜质,毕竟经常被否定的人。生活好像看不到任何希望,别人看不到她的一点好,索性直接放弃了抵抗,成了“有问题的孩子”。
其实只要用心去观察,哪个有问题的孩子不是出于有问题的家庭,没有天生就想学坏的孩子,只是不同的机缘成就了不同的自己。没有被爱滋养的生命,生命终归是残缺的,无论身体多么强壮,都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
我原来习惯被各种人非议,当我大娘第一叫我“乖乖儿”的时候,我的心都醉了,忍不住热泪盈眶,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一个人无条件的赞扬我,虽然可能只是她老人家的口头禅,可是与我,好像久旱逢甘霖,原来我也可以是“乖乖儿”,为此我决心要换一种活法,哪怕只是在大娘面前如此,她给了我人生第一份发自内心的肯定,让我可以放下铠甲自然的活着。
“老师不是传授知识的机器,人的情感需要情感的滋润,需要“人”的交流,离开人的情感交流,教育将会得可怕,冷漠的可怕,可怕的冷漠。”读这管老师真挚朴素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希望,教育是面对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渴望被爱滋养被周围人肯定,期待人间自有真情在,此情温暖你我他,没有生命可以离开爱的滋养而健康成长的。
如果教育只用分数这唯一标准去衡量,除了分数之外,我们不愿意浪费一点精力与感情,而分数注定只有一小部分孩子是佼佼者,余下很多孩子难道我们都要放弃!无论多么笨拙的孩子,哪怕班里的倒数第一的孩子,也是他们家里的希望所在,如果我们不能看到他成绩以外的闪光点,让他看到生活的希望所在,这个孩子不但会成为学困生,也将会是问题学生。如果我们多给与他一些关注、肯定、赞扬,他不一定能马上成绩变得很好,至少他的心灵不是荒漠,他会有信心和勇气面对自己,以至于让自己渐渐变得更好。
我小时候总渴望大人们能够偶尔闲下来,可以认真听我说,或者可以相信我真的可以变得很不错!可是记得我四年级爷爷就告诉我,我们家就我的功课最糟糕,好像我怎么做都让家人不满意,索性我只任性的让自己开心就好。因为没有人认为我的心情有何重要,而我自己曾经真的很想学好,让人们改变看法,可是我努力之后,发觉自己的待遇还是如此,索性什么都不再有热情。
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活的很多余,找不到太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学习对那时我来说不过是实在无聊后的消遣,无端觉得很多人都瞧不起自己,而自己也觉得难过而懊恼,只是不屑于任何人的不屑,倔强的用冷漠对抗我觉得的冷漠。
长大后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就想给她们不一样的教育。自身的局限让我没有像管老师这样,可以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知道问题根源所在,我性格的扭曲,只想童年缺乏适度肯定,无条件接纳不是父母的本能,爱孩子是需要智慧的,一定要把握好爱的分寸,用心给孩子爱的滋养,让她们不因为过度的爱丧失独立,也不因缺乏爱成为“空心人”,爱如水,如盐,恰好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