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开学季,在开学之前有缘相识一对夫妇,在饭桌上聊起孩子教育的话题,期间老爹又给我上了一课,分享给各位。
本来是要给大一新生传授经验,没想成先聊起了高中教育。这对夫妇的儿子正要上高二,孩子父亲在公安局工作,母亲在医院工作。平时是父亲照顾儿子饮食起居,母亲上班早出晚归只能晚上与孩子聊聊天。
一方面因为这位父亲与孩子接触机会较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职业病,导致其与孩子经常发生摩擦,关系并不和睦;虽然孩子与母亲相处时间不长,但是每晚孩子都愿意叫母亲进屋聊聊天。
因此在饭桌上,我们一家人就劝这位父亲给孩子多一点空间,同时把自己的威信建立起来,小事管的太多,到了大事上孩子就未必听得进劝了。但是不论我们怎么劝,这位父亲总是回到了自己的死循环,认为孩子就该严加管教,不听话就该骂,就该打,一放松就坏事儿了。
首先,这位父亲肯定是深爱儿子的;其次,我们要承认这种管教方法对于学习成绩的提升未必没有效果。但是父子关系出现问题肯定是有原因的,父亲陷入死循环也是有原因的。这个问题想来也好解答,即父亲认为自己的“策略”不需要“改进”。他希望儿子应该怎么样,他就用自己的方法逼着孩子变成他希望的样子,但效果未必如愿。
明白原因简单,问题是如何才能打破这个死循环,让这位父亲从中“解脱”。老爹又给我上了一课。
老爹首先点明,这位父亲已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我们说再多也没用。之后就开始举例子。
这是古典老师给罗胖代班时提到例子:一位学生获得了一个向爱因斯坦提问的机会,他提出了一个好问题“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是什么?”爱因斯坦思考后回答“这个世界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罗胖最终将这个例子归结到二战后托马斯·哈代在《战后的平静》中写到的“邪恶冷笑着说,就这样;而善良不停地在问,为什么?”然后老爹向这位父亲指出,你现在就在冷笑着说“就这样”。这位父亲似乎有所触动。
我的重点并不在于这位父亲最终是否有所改变,而在于老爹对我的启发。古典代班的视频我看过两遍,当老爹聊起来的时候我是有印象的,但是在老爹抖出“包袱”之前,我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的。总觉得老爹没喝酒还聊跑题了。但是最后“包袱”一抖,我对老爹肃然起敬。
有些道理听过,然后是真的不懂!有些道理,真的应该记录下来,反复品味。
PS:
万维钢老师在精英日课曾提到“中年大脑”的优势。对于有些道理和概念,输入到中年大脑后,更容易与记忆中的已有信息建立联系,所以给中年大脑一个新思想的源头,他们未必会比年轻大脑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