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劝学
【文言现象】
劝:鼓励,督促。“劝学”意为鼓励学习。类似的还有“劝课农桑”,意为鼓励、督促人们从事农业生产。
作者:荀子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物,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主张“明礼义而化之”,因此,他很注重教育的作用,《劝学》就是他强调后天学习的名篇。
【正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文言现象】
① 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② 已:停止。[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内容解析】
开篇第一句点明全文的中心论点,开宗明义: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知识却如海洋般浩瀚,所以,人终其一生,都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正文】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文言现象】
① 取之于蓝/青于蓝/寒于水:状语后置句,分别翻译为 从蓝草中取得,比蓝草的颜色更蓝,比水更冷。
② 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例] 中意:符合心意;
③ 輮:同“煣”,用火烤木材使之弯曲。
④ 以为:省略句,以(之)为,把它做成。
⑤ 槁暴:晒干。[例]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学习或者工作一时勤奋,一时懒惰,没有恒心和毅力。
⑥ 就砺:靠近磨刀石去磨。
[例]就有道而正焉:接近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⑦ 参省:检验、反省
⑧ 日参省乎己:倒装句,正确语序为“日乎己参省”,翻译为“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
⑨ 知:同“智”,见识。
【内容解析】
这一段一开始并没有直接谈学习,而是从常见的事物入手讲解。实际上是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每个人一开始都像蓝、水一样纯粹,经过加工改变,成为了比原来更好的青、冰。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成为君子。他强调人人都需要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化性起伪”,消除掉人天性中的“恶”,成为符合礼仪规范的人。正如《荀子·性恶》中所写:“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从论证方法上看,每一个事物都属于比喻论证,而如果我们把前面的几个视为一个整体,最后推导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属于类比论证。
【正文】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文言现象】
① 须臾:极短的时间
[拓展]表示时间短的文言词:
既而、俄顷、顷之、未几、旋、寻、间、须臾
② 跂:踮起脚后跟
③ 疾:劲疾,迅捷而有力
④ 彰:清楚
⑤ 假:借助 [例] 久假不归、以书假余
⑥ 舆马:车马,这里指车子
⑦ 而致千里:达到
⑧ 非能水也:游泳
⑨ 而绝江河:横渡
⑩ 生:同“性”,天性
【内容解析】
这段话同样采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强调学习的作用。第二段话侧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这一段则强调的学习的好处。作者通过前面“登高而招能见者远”、“顺风而呼能闻者彰”等几个事物,实际上告诉我们,学习可以让你成为“不出自家门,而知天下事”的君子。普通人要成为君子,需要借助外力,也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间接经验”。
我们现在知道,人的知识可以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人自己亲身实践总结出来的,而间接经验则是借用别人的经验拿来使用。人需要实践,但是不可能每一个知识的获得都依靠直接经验,亲自去做。我们不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做出更新的成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善于学习的人比不善于学习的人就多了一双翅膀,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天地,见识人类文明更伟大的成果。
【正文】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文言现象】
① 焉:兼词,于此。
② 无以:没有可以用来
③ 锲:用刀雕刻。
④ 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⑤ 爪牙之利:定语后置,锋利的爪牙。
【内容解析】
这段话整体上强调学习的态度。具体来说,又分为积累、坚持、专一,主要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现在社会上有各种方法,费曼学习法、西蒙学习法、康奈尔笔记法等等,的确,这些好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但是,相比于学习的能力,当下的孩子可能更缺乏学习的品质,比如勤奋、专注、积累、坚持等等这些老生常谈的东西。
这些品质被无数的成功人士印证,但很多人却对它不屑一顾,总以为学习只依靠终南捷径就可以。其实,我们恰恰缺少的是这种精神。
比如,坚持和专注。毛主席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做好事”,身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每天被各种新鲜的事物吸引,很难沉下心来做一件事情,往往左顾右盼,心浮气躁。
坚持、专注之所以难,是因为它要和我们的天性作斗争,逼着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比如,减肥要和美食斗争,能抗住一天的人很多,能坚持一年的人却寥寥无几。学习要和人的享乐斗争,学习是苦的,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不畏困难,享乐和退缩反而是人的天性。
坚持的人是了不起的,他战胜了自己的惰性,培养了自己的毅力,磨炼了自己的心性。一个有毅力的人,只要方向正确,干什么事情不成功呢?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能理解,《劝学》为什么一直被选入教材,因为它有着历久弥新的价值,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启发,这也许正是经典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