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
时间:2015年11月15日
地点:大溪地
主讲:T
第一部分 、 开场
今天的开场,虽然看似讲的是咨询中成长的不易和那些不得不经历的遗憾,但是同时也让我看到了T来自咨询师心灵的宽度,以及内心的善意和温暖。不急不慢,从咨询师的角度帮助她分析她的抉择可能带来的后果,尊重咨客暂时或者也许是永久的自我放弃,静静等待她下一次成长机缘的到来.......
案例:女大学生X,在初始访谈中。像咨询师表示,自己一定会冲破障碍(自己认为母亲一定会反对自己进行心理治疗。)坚决与T建立治疗联盟,成长自己。初始访谈过后,X的父母同意支持她进行心理治疗。但是X却决定终止治疗。
X:自己太累了,怕看到太多自己的痛苦。
T回复她:“也好,成长是不易的,你要好好的爱护自己,珍重自己。”
DK她的大学同学,也是心理治疗的引荐人,觉得愤怒:“为什么有的人非要到死的时候才去求医?”
T:那是潜意识的源代码。
DK:她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我想知道她自己为什么帮不了她。
T:“你不需要卷入她的世界,你已经表达来你最大的机缘,机缘不够就只能等待机缘。”当父母支持她的时候,当她将要面临成长的时候,她才发现原来她不想成长。
X:不想花父母的钱,来咨询。害怕自己学习心理学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父母会给她压力。
T:“不是钱的问题,你将为你现在的决定付出巨大的代价。你的问题是你要不要成长的问题,而不是钱的问题。”父母意志被她内化很多,她的不安全感......很多小孩子的退出主流实际上是退行。
案例:砍头梦男孩C,中考失利,补习被补习班开除,父母离异,跟随母亲,但与母亲关系很差,多年不说一句话,只好住在外婆家。外公忍受不了C的情绪爆裂,选择常年在外工作。在T这里进行了几次心理治疗后,接受了T的建议,参加学习辅导,以备考。原定于2点参加的学习辅导,他要求改到2点半,父亲与辅导教师沟通后,确认改到2点半,但是C睡到3点才起床,要求父亲带其去辅导地点时。父亲生气,不愿意带他去。C被点爆了,痛骂了父亲,再也不接父亲的电话。心理治疗也随之中断。
T的分析:男孩非常的脆弱,因其没有防御机制的。面对这一类的边缘化人格障碍,需要非常的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关系就崩盘。你递一根救命稻草给他,你都要小心翼翼怕吵到他。T给Cd短信大意是这样的:“.......我相信你预感到了自己这么年轻就在走下坡路,也预感到自己很难再回到学校、再回到同学中去。你这样的状况你的父母帮助不了你。通过这几次的心理辅导,我看到了你身上的潜质和能量,我愿意帮助你走出人生的困境......”
T:我们远离美好,有多远的距离?
T:生命有的阶段真的需要调频。情感的支撑让自己能接纳自己,不要去做超级水仙花。而每一次的转向、蜕变都是脆弱的、微弱的,但是不要放弃自己......
是的,生命的宝贵和不易,我怎么能轻言放弃。给自己鼓励的同时,也给我买周围那些脆弱的灵魂一些尊重和空间,生命太多样性了。
T开始分享自己最近一次的月光古堡之行。旋转楼梯、天台、棕榈树、泳池......那些深藏于心的情节与生命的转折点。对于生命之意义太过重大,以至于我们需要小心翼翼的去爱护和珍藏。
第二部分、 课程主体内容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两条发展链的观察
1、依恋这跟线
依赖于退行的评估:
* 绝对依赖——绝对没有意识到母亲的照顾以及他对母亲的依赖
案例:超级科学家 男孩 15岁,理科思维,没有人文素养,网瘾
T:儿童如果处理情绪困难,那么他们出现的依赖就是网瘾。而一旦网瘾形成,他们就会从学习上面撤下来。这样的孩子一般属于偏思维行的。它是一种思维的补偿。
偏情感的孩子,他们会找能让自己放松的人去喝酒、逛街、谈恋爱,出去玩、撒野的玩——情感补偿。
* 相对依赖——已经开始意识到依赖,并对这种认识感到焦虑,也开始象征着客体关系能力至关重要的发展期,开始客观的能力发展,逐渐减少依赖的程度,适应不断的依赖的挫败。
女性早期的原生家庭,得不到爱。在绝对依赖阶段的巨大挫败,没有获得满满的爱。对成人后的影响:比如90后容易发生自恋方面的问题或者是障碍。而80后则容易出现婚恋上的错误选择。
* 朝向独立——开始完成一系列的告别,寻求社会认同的客体关系
一系列的告别,建立关系、亲子关系。
依恋不发生演化和进化就会发展成依赖。
* 两面两个阶段发展得好,幼儿才能在经验基础上建立一个牢固的健康的内部世界。
2、成熟发展阶段这根线。
成熟的过程:
* 1轴 整合的能力,外在资源与分化中的突破性的整合(很多孩子在这个阶段卡住了。)
外在资源——不断递进 分化停留在哪个级上面?停留的层面越早,问对越严重。
第一级婴儿养育着,父母或者是爷爷奶奶(父母和爷爷奶奶不一样的效果,奶粉与母乳也完全不一样。)
初级社会化资源——除养育者之外的资源。
小学时代,中级社会化资源高中时代结束。高级社会化资源:恋爱、合作。
有的孩子还在原始的养育这一级里。成人多数卡在恋爱与合作这一级。
* 2轴 人格化:自我与身体的链接能力产生的真实感,如果固定的链接消失,将产生不真实的陌生感(身体与内在动力之间的塑造能力。)
这个涉及到自我定位的问题。比如一个男孩,从小到大都觉得自己黑,由此就觉得自己丑,他的自我定位就有问题,就会在人群中感到惶恐,认为别人不愿意跟自己在一起。
社会化群体的自我认同,通过身体化形成人格化。(小孩子的爱美和打扮就是一种身体化的过程。)
* 3轴 现实化,客体的呈现(辨识度的相关问题。)
在孩子的内心客体的呈现。绝对依赖——客体是呈现不了的。所以在你的生命中,现实化一定要来。
二、儿童精神病
* 心理障碍继发于遗传倾向、脑组织疾病以及一般性退化性疾病。
一般性退化性疾病比如:孤独症、自闭症,在以前很容易夭折,因为他们不知道危险,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他们需要的就是爱和陪伴。
脑组织疾病,比如脱水鞘病变等等,无药可治也只能在生活上照顾好。
* 心理障碍是早期情绪问题的后期表现。
这个点尤其给孩子还在儿童时期的妈妈们提个醒,孩子处理情绪的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对于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青少年的情绪管理与心智发育
* 青少年的学习动力与本能动机力量评估
1、超我的功能与社会化接口
超我是早期养育关系大发展和建构关系能力的核心基础,此时(1)父亲的力量:威严、震慑、荣誉、理智、判断、抉择是父性超我的关键因素。(2)母性力量:温暖、包容、温情、满足。同时母亲也最容易引发退行。要有父亲的管控,不然母亲就会把孩子带退行,父亲是截止退行的中重要力量。
WLL:生活中好像正好相反,母亲管生活和学习,严肃的。父亲在外面很忙,偶尔回来会更愿意满足孩子的要求。看上去就有点严母慈父的感觉。
T:这里说到的是父亲在社会中的折损,已经被工作耗干了回家已经没有多少精力来带孩子了。优越人生——你有否有时间,你有否能掌握你的人生。家庭生活的关键在于夫妻间的有效沟通,你能否把生活张罗起来,而不是大量的家庭功能的紊乱。社会的多样化对于个人的挑战。社会化的结构重要的点就是寻找小伙伴,建立小伙伴关系。
在这里我还是想到了孩子的情感的发育,作为父母,给孩子一个有空间、有尊重和充满爱的环境,将有利于孩子建立小伙伴关系。并在关系中获得成长和滋养。
2、关系的力量和撤退性影响
在这个点上T提问:关系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从中可以咀嚼出关系至于我们每一个不同个体的意义。我第一想到的是温暖……呵呵,正好和我的原始依恋对接起来了。
3、青少年隐性的推行的阻抑后果
隐性的退行:
1)安全半径很窄——抗压能力弱
2)情绪的管理能力弱——退缩和无能感
3)依赖性的内在体验模式,大量用退缩和回避的策略来进行自我补偿,导致自我认同越来越边缘化,逐渐他们更强调满足他们自己的愿望而更加无意识的忽略他人的存在感——进一步她自身的存在感将被破坏,意志渐渐的衰微,被意志压迫却越来越强,进而他们更加的退缩,形成了一个退行的内在系统,这注定他们的动力系统被破坏,他们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角色被破坏。
在这个点上,分享了小雨的案例。公交站台上,ZJ的一句鼓舞,让她瞬间倍感压力,转过头去。衰微的意志。
4、关系的建构能力与边缘化
在这里T提到的是,在某些强势、强控的母亲的家庭,反而建议母亲能够放弃孩子。这种放弃也就意味着边界出来了。给了孩子空间、边界和成长。同时也给了孩子重构自己生命的机会。
在这里T讲到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在关系中遇到一个不断成长的自己。”最近随着自己生活的节奏开始有序起来,内心渐渐能够静下来、稳起来。在这样的状态下,再去关系中体会自己,真的能清晰看到自己的成长。那些伴随着原始依恋补偿的痴迷,在一次次痛苦的受挫中,去摸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边界。对方不是你的自体—客体,他是一个活生生的客体。
T:“关系是最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的,因为它的保质期实在是太短了。而保质的方法就是让关系不断的新陈代谢。
5、情绪的古老结构的破坏力
在这个点上T调侃,很多的人都是好的忘记了,坏的就像刻在基因里一样。当别人跟你甩负能量的时候,你让他讲讲好的。在这里我理解到的是沟通交往中的主动调频。
情绪的破坏性——固着你的体验投射。我的理解是,情绪对于思维的切割,以及固化你的判断路径。
四、提问
1、SH:孩子超我功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T:3个月以后——6岁。这是一个不断调整和调效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孩子与母亲的关系是原始的,而父亲是作为闯入者,父亲情绪的男性力量传递给了孩子。父母对孩子的因势利导的同时,孩子也在推动父母调效自己。
在这个点上我想到的就是,我的职业选择之于我的补偿与滋养。
T:幼儿园阶段,孩子和父母在建立社会化的关系。
SH:孩子摔倒了,到底该不该扶起来?母亲一般会冲过去扶,父亲不让,母亲只好让孩子自己站起来,但是父亲不在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T:小孩子有能力控制身体自己起来,就给他空间。
SH:分享自己曾今带一个4岁的小朋友上幼儿园,路上他摔倒了,自己也不管,让他自己起来跟上,是不是太严厉?
T:只是缺乏温情。
ZJ:母亲与父亲的力量是不一样的。父亲期间传递给孩子的是:力量感和控制感,一种信心。而母亲即使是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语言中也常常是带着鼓励和温情的。
2、HSQ:青少年的隐性退行,他有一个安全半径,鼓着去做也可以做出来,但是期间的无能感怎么破?
T:无能——不敢面对。
HSQ:自身的存在感被破坏,是指自己?还是家庭?
T:多数家庭问题不是很严重的小孩子,他的退行都是有内在素质的。
HSQ:意志的控制,让自己对父母产生反感和攻击,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T:安心做治疗。
3、WLL:家长如何辨识孩子无力进行情绪管理?
T :核心看孩子用什么样的策略和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的孩子当父母不买他想要的东西时,他就在地上打滚,没有任何畏惧感。
4、CX:早期情感破裂是在什么时期?买玩具的例子
T:买玩具是物与人的链接。跟他谈是人与人的链接。你在关注他的情绪和体验。
反思自己儿子在处理情绪方面遇到的问题,更多的是自己的控制和强势压迫的结果。强势镇压让孩子,只能退而自保,不是无力的哭泣,就是立即逃避找外婆或者是小姨。在这种时候,我常常忍不住补刀,既然像躲魔鬼一样的躲妈妈,找别人。那以后就别来找我了。认别人当妈吧。“母爱“之毒就是这样产生和浸泡孩子的。唉!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