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母关系适用的九个技巧
一、适用于父母序位不清,做小孩,子女感觉压力很大。
在家庭中,父母没有在父母的位置上,而是在孩子的位置上,父母的位置是缺失的,所以在家里子女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父母把自己在成长中未满足的需求,投射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无意识中要求孩子给到他/她,自己的父母应该给到的需求,作为孩子来说,只能做孩子,无法满足父母的需要,所以孩子感觉很累。
用交换投射法
二、适用于在原生家庭中,倾向于习惯性做父母的父母,因过于承担而感觉非常疲惫和负累。
儿女没有在孩子的位置上,而是做了父母的父母,对父母没有足够的尊重,承担了一些父母的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自己在父母面前无法轻松的做孩子,所以会很累。
把背负在自己身上的不属于自己的部分,交还给背后父母的父母,对父母说“你们永远是大的,我是小的,你们高,我低,请父母原谅我的傲慢,允许自己做孩子。
三、适用于父母因过多干涉,而导致子女感觉受操控,又难以挣脱的困扰情况。
父母过多的干涉子女的生活,作为子女如果拒绝父母,又觉得父母是为自己好,内心会有内疚;如果不拒绝,又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和生活,内心会很难受,不能轻松的做自己。
用成年孩子的身份接受父母给予生命、爱.力量和支持,请求父母允许自己去历练,去经历,过好自己轻松满足成功快乐的人生,来荣耀父母的爱,来证明你们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
四、适用于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的深爱感觉沉重因而有内疚感,或纠结不定,难以做选择过自己的人生。
父母给予的爱过多,让孩子感觉沉重,孩子感觉无法回报父母的恩德,内在有愧疚感,同时陷在爱的纠缠里,无法做自己,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过自己的人生。
肯定父母给予生命,肯定父母给予的一切,接受自己对父母有愧疚感,那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过好自己来报答父母,来荣耀父母的爱。
五、适用于成长中有创伤,无法全然的释怀去爱和接受父母,对父母有委屈怨恨,同时,很爱父母,因此内心纠结冲突。
成长过程中父母为自己
所做的一些,可能不是自己想要的,无意中对自己造成了一些伤害,自己会认为父母不爱他/她,现在自己长大了,理性上知道应该接受父母,亲近父母;现实生活中面对父母时会特别的委屈和怨恨,就会触碰到自己成长中的创伤点,不能自拔,内心无比的纠结。
首先保持一份成年孩子的心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和不足,接受生命层面的父母,同时理解生活层面的父母,因当时的环境和困难的局限性给孩子造成的创伤,接受父母认为当时以为最好的方式给予了孩子,链接父母生命层面给予孩子的力量、爱,放下生活层面的伤害,去创造自己轻松满足成功快乐的人生。
六、适用于因教养孩子与父母发生的分歧,因而感到烦恼的沟通思路。
隔代教育观念上有冲突,接受父母的教养方式吧,又觉得父母的教养方式欠妥当,影响第三代的成长,不接受吧,又不知怎样和父母沟通。
1.心态调整:首先,坚持教养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是亲生父母(自己),而不是任何其他人;其次,应对父母代劳对孩子的照顾抱有充分的感恩;第三,要理解父母有他们的时代观念或局限,不可能随子女改变,放下任何想操控父母的心态;最后,坚持尽量自己做而不是请父母代劳。
2.感谢
3.通情
4.达理
5.展望未来
七、适用于父母过世每每想起哀伤很重,影响工作生活。
父母过世后,不敢去接受这个事实,选择隔离状态,让自己麻木,不敢去碰那个疼;或者对父母的去世,有一份遗憾、愧疚和自责,或者父母早逝,还有一份怨恨,指责父母去世早,不管自己,有种被抛弃的感觉,或者如果父母活到现在的话,可能自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首先以一个成人状态,看到这一切背后都是对父母的爱,以父母的名义做一些好事,放下那份愧疚遗憾和后悔,把父母比喻成一个象征物,如高山、太阳等,伴随自己整个人生,未来景象。
八、 适用于小时候与父母有分离,或其他创伤而造成难以感受到父母的爱。
小时候被送到爷爷奶奶家长大,或者送到姥姥姥爷家长大,或者小时侯送给其他亲戚家,或者送给不认识的人抚养长大,小时候与父母的爱中断,或者小时侯父母无意识中伤害到孩子,长大后理性上知道应该和父母亲近,实际面对父母时会碰到自己的小时候的创伤点,无法自拔。特别痛苦,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孩子站在中间,闭上眼睛回到小孩子状态,伸开手叫妈妈,妈妈站在前面一米之处,伸开手答应,爸爸站在孩子后面一米处,慢慢走向孩子,然后拥抱孩子和妈妈
九、适用于内心小孩子状态,总是讨好父母,害怕得不到爱而不能轻松做自己。
当事人面对爸爸或妈妈
A:爸爸/妈妈,你爱我吗?
B:是的,我爱你,孩子
A:我不乖,不好,你还会爱我吗?
B:是的,无论你怎样,我都会爱你。
A:我会做错事,有很多不完美,我还值得爱吗?
B:每个人都不完美,而你的生命是完美的,是值得爱的,爸爸/妈妈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