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二字同源,都从“㫃(yǎn)”。
㫃
象形,在甲骨文中,像一面飘扬的旗子。竖立的部分(后来变成像"方"字)代表旗杆;旗杆顶端是一些装饰,多为羽毛, 右边的曲线(后来变成了"人")是旌旗的飘带。“游相出入者”,说的是风儿吹拂,飘带往来摆动,如一出一入的样子,所以从“入”。
㫃,成为一个通用符,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字族,旅游,就是其中两个成员。
旅,旗帜底下两个人:从㫃从从,从,俱也。
《白虎通德论·三军》:以为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师二千五百人,五师为一军,六师一万五千人也。5×5×4×5=500,所以一个旅五百人。
可能军垦农场是仿照古代军旅的设置,以军事建制组织农事。“欲其恩足相恤,义足相救,服容相别,音声相识。引伸为凡众之称。”
从㫃从从。从㫃者,竖起一面旌旗,大家都看得见。从从者,俱也,众人跟从而来之意。众人聚集在旌旗之下,这就是旅。
游,从㫃从汓。省作斿。斿,古同旒,或作旈, 古代旌旗上的飘带。
游,旌旗之流也。流,旌旗的飘带像水流动的样子,所以称为“流”。如流苏。
不同的旌旗装饰不同数量的飘带:大常十有二游,旂九游,旟七游,旗六游,旐四游。这些不同数量飘带的旌旗,按《周礼》适合不同等级的人:大常,是指古代天子祭天的旗帜,旗上画日月,以象征天,并且饰以十二条飘带;上公建旂,九游;侯伯七游;子男五游;还有孤卿建旜,大夫士建物。其游各視其命之數,就是说飘带多少都按照身份等级而定。
游亦曰旓,杨雄赋有此字,大人赋作髾游,周礼省作斿。引伸为凡垂流之称,又引伸为出游、嬉游,俗作遊。
遊
遊,古文游。从辵者,流行之义也;游,从㜽者,汓省声也。三点水换成走之底,表示从容行走。
旅游,众人聚集在一起,迈开脚步去行走。
别忘了,跟着导游的旗帜走!
为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