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看书仍然在11:00后开启,有点困,只能看一个章节内容——第三章《写教后记和观课记》,看题目觉得实用性很强,很值得一看,貌似看完都会写了,都知道写什么了。
在看到其中的一篇《下节课我能教的更好》,看到这个题目,无需读内容,其实已经告知了教后记的价值所在。当我们费心费力的上完一节课,并非上完就完了,关键在于反思,及时的记录自我教学目标定位、课堂实施、预设与生成的对照,以及引发的新的教学思考。当然,想要写好,并非简单的记录反思,还需要教师自身有对教育学、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认知和积淀,才能为自己的学科教学观点建立起教育理论支撑,进而建立自己的课程观、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才能把教学反思写的深入,有效的提升自我教学能力,才能把下节课上的更好。
关于写教后记,文中说到:写教后记主要笔墨应放在感触最深的地方,如对整节课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教学策略是否妥当、感觉比较成功的教学环节、有遗憾的教学组织、精彩的课堂生成、学生精彩的糟糕的表现、自己在课堂现场的机智应变和灵光闪现等。基本思路我们也知道,但在平时写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后记往往比较简单,存在着粗浅应付现象,很少有认真深入的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形成篇章的。而真正想要写好教后记,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把一个问题或现象写一篇,形成一个主题,在写的过程中要少些课堂实录,多些规律总结,思考课堂生成和目标预设之间的联系,要把视野放宽一些,可以一节课写,一个知识点写,也可以一个学期结束写,内容涵盖课程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整个过程。
《如果我来教》则告诉我们如何写观课记,首先要明确观课的目的,有观课视角,即要研究执教者的课堂教学思想或教学艺术,就把目光聚焦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上,要学习执教者的课堂驾驭技能,就要详细记录研究他的课堂语言,要关注改进学生的学习状态,就要关注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各种表现。当然,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都要事先了解这节课的内容,心中要有个设想,即自己来教会如何设计,如何进行。观课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提炼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教学思想和艺术,进而思考一类课的上法。
经验+反思=成长,一个老师如果坚持写教后记、教学反思、观课记三年,能很可能就成了名师,不成名师也离名师不远了。所以,想要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坚持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