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孔子有言:“讷于言而敏于行。”
人说话的时候,不要夸夸其谈,也不要说太多,而是要谨慎发言。人做事的时候,不要拖拖拉拉,也不要犹豫不决,而是要行动迅速。
在这个社会,说话和做事,往往是我们所不能或缺的两个能力。不过,在这两个能力当中,“说话 ”往往显得更困难一些。
见过不会说话的人,没见过不会做事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终究是会说话的人居少,而不懂说话的人居多。
有人提出过这么一个观点,说话是一门艺术,可懂得艺术的人往往不多。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一说话就得罪别人,有些人一说话就被人摸清了底细,有些人一说话就被人瞧不起。如此说来,“说话”这件事很简单,但把“话”说好就特别困难了。
就是“说话”这件事,它会影响到你未来的发展,也会影响到你未来的走向。或许,你能否赚到大钱,能否升职加薪,就看你会不会“说话”了。
无论在哪个时代,懂得“说话”的人往往胜人一筹。要知道,你一生的福运,都藏在你的嘴巴当中。
02
会说话,不代表要多说话。
在你看来,会说话是不是就代表多说话呢?其实,并非如此。
多说话不见得是好事,而不说话不见得就是坏事。在这个社会,“说多错多”是常态,而“少言多福”则是现实。
曾见过这么一个案例。
有两个大学毕业生进入到某单位当中,这两人的水平都差不多,能力也都不分伯仲。但是,这两人却在“说话”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小陈沉默寡言,很少在公共场合展示自己。而小刘却不一样,他经常在别人面前侃侃而谈,不是今天说某某人不好,就是明天说某件事不对。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小刘就被人打压排挤,被迫辞职了。相反,沉默寡言的小陈却生存了下来,还被某位领导看中,称赞他“会做事,会做人”。
在日常的工作中,小陈通常把自己的事儿做好,而且跟别人保持一定的关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不乱说话,有自己的想法和原则。
别人跟他交往的时候,他尊重别人,也不会阴阳怪气,而是一边客套,一边真诚相待,让别人对他有极好的印象。
其实,多说话的背后,就是祸患的开始。而沉默寡言,默默做事,才是闷声发财的表现。
03
透露秘密,就是在害人害己。
据说,有一位高人曾送给贾平凹这么八个字——心系一处,守口如瓶。
人之内心,就不该想太多,而是需要专注于某一点,然后深耕下去。同时,我们为了要保全自己,自然要做到守住自己的嘴巴。
嘴巴守不住,财神见了都绕路。一个人能不能守住自己的嘴巴,决定了他未来能走多远,能否明哲保身,能否有所成就。
有些人连明哲保身都做不到,又何谈成就非凡呢?有些人连生活稳定都做不到,又何谈安稳到老呢?
之所以会出现危及自身的情况,根源就在于很多人都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守不住心中的秘密。
很多人会疑惑,不就是个秘密而已,怎么影响会那么大呢?如果是善良之人听到你的秘密,那你自然问题不大。相反,如果是小人听到你的秘密,那你就得倒霉了。
这里的秘密 ,可以是自己的秘密,同时也可以是别人的秘密。
透露自己的秘密还好,至少只是害了自己而已。可透露了别人的秘密,那我们就有可能落得不幸的下场。
04
在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主簿杨修,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而且善于揣度人心,把上司曹操的心思拿捏得死死的。
不论曹操想到了什么,杨修都能猜出来。什么“一盒酥”,什么“阔字门”,什么“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以说,曹操在杨修眼中,就是一个透明人。
如果杨修聪明一点,能够把这些机密藏在心底,那他自然不会死太早。可是,杨修的嘴巴就是守不住,经常跟别人谈论曹操的想法。这,就是自己找死的行为。
后来,就是因为杨修嘴巴太多,所以他被曹操砍了脑袋,身首异处,难以善终。
有个道理我们要明白,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做人,还是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千万不能透露自己和他人的秘密。要知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海明威曾有言,我们都需要在两岁的时候学会说话,但要花一生的时间学会闭嘴。
当你不懂得说话的时候,那我劝你还是少说话比较好。说得多,得罪的人就多了。而说得少,那你自然就能安稳到老。
为何三国时期的贾诩能够在曹操眼皮底下善终?就是因为他懂得“沉默”,懂得明哲保身,所以才保全了自己和子孙后代。
人这一生的运势,其实就藏在我们的嘴巴当中。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