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一本书,最好先弄清这样两点:第一,它来自谁;第二,它反对谁。
我们读经典,不能只读它本身,首先要了解它来自谁,更重要的是,了解它反对谁。
你只需要记住一件事,这是我多次讲到的一个读书方法:要理解某种思想,最好先搞清楚它来自谁,它反对谁。
——摘自《熊逸书院》
(以下笔记内容,摘自或整合桡哲著《物演通论注释》和曾蓉公众号《物演通论注释》相关章节)
一、作者“站在这个统一的动势上重新审视人类社会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整体衍存境界”的目的是?
——唯有这样追本溯源的解读(即从本章开始,作者站在自然存在、精神存在、社会存在的统一动势角度,用自然哲学的概念来依次重新解读既往的人文语汇:如经济、文化、政治、自由、平等、阶级、革命、战争、民主、道德、正义、国家、大同等),才能澄清既往浮浅的人文认知,深入每个概念人文表象后的自然本质。
二、作者缘何认定既往的人文认知是肤浅的?
——既往有关人类社会历史形态演化和组织细节的著作都是以横向视角、 偏狭的一面或者说没有从自然社会的根本动势来审视,那么自然无法了然社会的由来和本质,也就更不可能对各种社会人文现象和社会结构范畴予以深刻洞察。
而唯有站在大尺度的物演视角下来重新审视人类社会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整体衍存境界,才能对社会的由来和本质有所理解。
因为(全书已经证明了)人类社会不过是自然结构序列的终末代偿产物,而如果只站在人文的角度解读社会现象(或者站在自分子开始的达尔文世界观来对社会进行探究),这就好比看着海面解读浪花,却对海面下形成浪花的几千米海洋动态一无所知。
也就是说,若不从自然本质来对社会(人文现象和结构范畴)进行探讨,即便“论著之多堪称汗牛充栋”,也必然都是局限的、肤浅的,
这就导致人类永远无法获悉社会的本质,当然也就不可能对各类社会现象、社会中的结构组织发生发展、社会的走势、社会的本质有深刻的洞察。
三、作者“站在这个统一的动势上重新审视人类社会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整体衍存境界”为何最先从“经济”开始?
——经济的本质是资源,而在原始单细胞生物阶段几乎可以说是围绕着生存资源,,其次才是信息交流,再是社会结构......
(......经济侧重于个体和群体的资源交换和获取,文化侧重于信息的交换和获取,政治侧重于以不同的社会结构关系以此来维护和管控不同阶段的群体,使其耦合为一个整体......)
四、“经济”的自然学本质是?
——经济,归根到底只是极度弱化的人类晚级社会(一个不断分化加深和结构扩大的实体)必须通过生产等手段重塑自身及依存物以维系自身(即社会结构)存续的一种依存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