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春天的天空
——读《迟子建散文》有感
徐淑文
迟子建在自序中这样说:“春天在一点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了春天的天空呢?”
作者也就如这历经磨难的春天一样,在顽强的斗争后,终于迎来了积雪消融的那一刻,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天空。
作者出生于中国的北极村——漠河,那里常年严寒,冰冻三尺据说在立春之时,那里还是零下三十度的极端天气呢。作者的丈夫英年早逝,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她却扎根大地,面向阳光追寻破冰的那一刻。
坐着的乐观,坚强,朴质,天真,无一不是我所向往的,是她用她那平凡而又深沉,朴素而又真挚的语言告诉我:做春天的天空!
这本书中引发我感想最深的有两篇文章:《两个人的电影》和《灯祭》。
《两个人的电影》讲了“母亲”血压居高不下,作者将她接到哈尔滨,为了使她在哈尔滨过得丰富些,作者带她到商场,去饭店,去植物园,还带她进剧场。但是“母亲”总觉得不满意。有一次,她们去看电影,是王全安导演的《图雅的婚事》,虽然这部电影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但是看电影的只有她们两个人。
还记得看完电影后“母亲”说的话:“我明白了,你写的那些书,就跟咱俩看的电影似的,没多少人看啊。那些花里胡哨的书,就跟那个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看的人多啊。”
“母亲”的话虽是那么直率,天真,但使作者觉得幸运,“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啊!”是啊,就算全世界都与你作对,有一个人,她一定会站在你的身边,那就是母亲。
还记得有一次,外面下着倾盆大雨,狂风呼啸着像一匹匹脱缰的野兽,呼啸着。我就像一只被打湿了羽翼的小鸟,蜷缩在角落。正当我踌躇不定是否要步行回家时,远处出现了一个奔跑的身影,是妈妈,她骑的是电瓶车,而且由于出门太忙,只带了一把伞。但妈妈却把伞给了我,当我问她为什么时,她说:“我的职责就是不让你淋湿。”回到家时,她已淋成了“落汤鸡”,而我却安然无恙。那时我才明白,母爱的伟大与无私绝对不是空口无凭想象出来的。
《灯祭》这篇文章是写作者父亲在世时会用罐头瓶为她做一盏简陋却又十分精致的灯,在除夕夜时,她便会“怀揣着一盒火柴捏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看有多好,然后在心满意足的擦根火柴点燃灯去另一家。但是,父亲却没到老年就去世了,那一夜院外灯火阑珊,院内却黑漆漆的,从那以后,作者就再也没有接受灯的那种福气了。”正如文中所道:“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灯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幼时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但是,作者心中一定有一盏灯永远守护着父亲,那盏灯叫“亲情”。
迟子建的文字让我想起了丁立梅,她们的文字很相似,或许同是女作家,她们的文字都十分幽默却蕴含真理,但有时也像一把利剑,直击读者心灵的最深处。但是她们的文字却一点也不同,或许经历不同,出生不同也形成了她们独特的风格,谁教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呢?
但不管怎样,我始终坚信,坚持不懈向前,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