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沉溺于光影世界,我们也不会孤单。
本周最有话题性的电影当然是《失孤》。总体来说,如果票价在心理承受范围内,这部电影是值得走进影院的,前提是你并不期待在电影院里哭一场。
和《亲爱的》题材撞车导致这两部电影不可避免地要被拿来比较,大家也都喜闻乐见这样的比较,虽然这当然会造成两帮粉丝的对轰。
不过很多人等的就是对轰,不是么?
以我个人的眼光来看,这两部电影除了题材相同以外其实没有很多可比的地方,陈可辛纵横影坛二十多年,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体系,想讲故事可以讲故事,想抒情可以抒情,《亲爱的》是那种在完整体系中被生产出来的电影,基本上不会缺少什么,剩下的只是你喜不喜欢的问题。
但是《失孤》不一样,彭三源以前是一名编剧,这是他第一次执导电影。
编剧是写故事的人,所以他理应知道故事对于电影的重要性。当然这话也不能说死,郭敬明和韩寒也是写故事的人。观众对于新人导演总是会抱着不信任的审视态度,因为信任是需要理由的,何况他手上放着的是刘天王。我在匆匆忙忙地赶进电影院的时候心里也是怦怦直跳的,但是看到后面渐渐放下心来,对于一部进入院线的电影来说,故事复杂也好,简单也好,都有可能成为好作品,前提是,要对“讲故事”这个动作抱有尊重。
这是对电影的尊重,也是对买票进场的观众的尊重。
但彭三源毕竟是新人,别说是投资额巨大的商业电影,就算是一项普通的工作,如果你是第一次上手,你心里会想什么?
别犯错误。
所以《失孤》选择了一个相对保险的策略——拍成公路片。
和其他百转千回的叙事模式相比较,公路片的难度稍低一些,用一条可以支撑全片的线索串起路上的一个个小冲突就行了。但是拍公路片最大的难点在于不容易出彩,尤其是这样一个很严肃很沉重的故事内核,除非让观众哭,一直哭,或者全程压抑最后心碎,否则很容易变得很闷,很无趣。
这个故事可以让观众心碎么?
可以。
《失孤》的主人公是一个为了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拼尽了全力的男人,这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物是经典的悲剧形象,把这个故事打造成《俄狄浦斯王》一样的悲剧简直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导演没有这么做,当然不能这么做(虽然我个人很希望看到这样的作品),观众们虽然很愿意哭,却没有多少人喜欢看悲剧。
这时候,公路片的包容性就能体现出来了,按理说既然在路上可以遇到各种事,加喜剧元素的时候就应该不会显得非常违和。但事实上这反而成为了被诟病最多的地方,有相当多的观众反映这些喜剧桥段简直是要把这一对“父子”硬生生地掰弯成“基友”。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开始我也很纳闷,但看到后来心里慢慢升起了一种猜测,然后我发现自己可能是一个无药可救的阴谋论者。
这个猜测是关于刘德华的。
首先要肯定刘德华的表现,这是近十年来他表现最好的一部影片。从入行开始,刘德华就是一个非常勤奋的艺人,而且越到后来他越想做一个好演员,可惜,他不是天才,可惜,他是一个偶像。
我们知道,“偶像”的价值在于“形象”,这里的“形象”不仅指外在,也指内在——也就是他所传递和代表的价值观。这两点同等重要。所以我们能看到永远年轻的林志颖,所以我们能看到永远高喊努力的高桥南。刘德华之前饰演的角色大部分(我没看过所有的)都是万人迷程度的帅,即使是把自己涂的很脏,也是帅,演坏人冷静机智,演好人果敢忠义,演平凡人孝亲仁爱,总有值得你爱的地方。
为什么?
不这样,他的粉丝怎么办?
偶像是为了粉丝而存在的。
所以他背着粉丝秘密结婚的事情曝光之后会引发地震一样的反响,秘密结婚的文艺工作者就他一个么?为什么他会受到粉丝甚至舆论的批评呢?因为他的粉丝把这件事看作是“不忠”。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这种逻辑,对于粉丝来讲,偶像的意义是他们心灵的寄托,这样的寄托可能是感情,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梦想和希望。前田敦子宣布毕业的时候传出有粉丝自杀的新闻,未必真实,但并非不可信,因为确实有很多人把她当作“代替自己实现梦想”的人,连她都放弃了,是不是意味着自己的梦想在这个世界上彻底没有希望了,于是自己也放弃了。
也许有人觉得靠偶像来支撑自己的信念不仅不靠谱,而且很可怜,但是在一个压抑的生活环境中,没有宣泄的出口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不管怎么说,偶像总比毒品强。
以刘德华的能力,做一辈子偶像也许没什么不可以,但是他并不满足于现在的成就。在《失孤》里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像极了真正的农民的刘德华,他成功了么?有那么一瞬我也恍惚地看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演员”站在了所有人的面前,但是为什么观众们会普遍产生名为“违和感”的排斥反应呢?如果我们仔细回想一下这几个桥段,会在刘德华身上总结出一个特点——萌。
没错,他确实是改变了,但是不是从偶像变成了农民,而是从一种偶像特质变成了另一种偶像特质。
很遗憾,刘天王,请继续加油。
虽然说中间这几个小桥段的不和谐并不能用来否定整部电影,但是在这样一个悲剧的故事里面硬插入几个喜剧的片段所造成的最直接后果是,无法持续进行情绪铺染,最终导致观众无法顺利完成情绪宣泄,就好像睡觉的时候中间惊醒了几次的感觉。
叙事和抒情有时候会产生某种矛盾,很多以叙事为主的电影会把制造情绪的重任交给配乐来完成,因为音乐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情绪的表达嘛,尤其是诺兰这样的叙事高手配上汉斯·季默这样的音乐家的时候,会产生令人难以名状的满足感。《失孤》的配乐是由波兰作曲家兹比格纽·普瑞斯纳完成的,我的感觉是圆满完成了导演的意图,但是,没有惊喜,没有满足感。
影片使人眼前一亮是几个比较小的情节设定,比如那个一直守在十字路口散发传单的年轻妈妈,孩子被解救的时候自己却自杀了;比如养父劝井柏然娶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姐,而井柏然并没有表示反对;比如片尾井柏然站在那座早已被拆掉的桥上看着小时候的自己……这些细节展现了导演的诚意,也是打动观众的重要因素,虽然后面很可能紧接着就是鬼片一样的落发镜头。
总之,在国产电影如此的乱象中只要能看到有人表达出好好讲故事的意愿,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未来仍然是值得期待的。作为一个新人导演的处女作,《失孤》在我这可以称得上良好,我们希望看到在以后的大银幕上能出现更多的好故事,以及更多元的叙事手法。
好啦,以上就是本期【影视产品质量周报】的全部内容啦,谢谢能一直看到这里的大家。这里是由蘭社为大家奉献的【影视产品质量周报】,我是霜寒烈日,下周见。
原创文章,蘭社出品,微信公众号:Lan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