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往事依依,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伤痕有欢乐,有失落有收获……教育事业真正是遗憾的事业,教育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一一于漪
《幼小心灵的震动》一文让我感深深的感到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想要生存是如何的不易,更何况是求学,那更是难上加难。
被一段细节描写所感动。于老师写到,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长驱直入,于老师所读的薛家巷小学即将解散。音乐老师教孩子们唱《苏武牧羊》。曲调温柔敦厚,节拍缓慢,但老师教的很激动,边解释边打着节拍唱,眼中含着泪水。一伙儿七八岁的孩子被深深感染,心中第一次闯进了"祖国″、"气节"、"亡国奴″这些大字眼,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从此这首歌不断地在胸中激荡,构成了生命的一部分,年轻老师眼含泪水教唱的形象经常在脑中萦绕。现在想来,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老师是用"心"在歌唱,唤起我们幼小心灵的觉醒。当年的"我"心里幼小的心灵第一次受到如此的震动,就像都德《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一样。
国家被侵略,遭灾难,普通老百姓家同样遭殃,受罪,童年快乐美好的生活被炮火打的烟消云散。社会现实的教育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我想于老师一辈子都在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染学生的心灵,就其根源就在于她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