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简书设计群进行了一次主题分享,由作者 老睿 以简书四个专题图标(设计、教育、历史、在路上)为例,分享图标设计的方法心得,爬完楼,真心佩服这位既能提笔写文章又会做设计的作者,同时,也觉羞愧难当,因为上午老睿已经事先把历史群设计图标的草稿发来问我的意见,小明也发了群公告艾特所有人,但我还是错过了分享时间。。。
这件事让我开始自省,是不是在时间安排上又出了问题?结合之前犯过的几次错误,我是该好好反省了一下了,精力、方向、态度、能力是不是适合做这件事?要是不适合,就该趁早腾出位置来给更适合的人来做。
7月份以来,简书上线专题主编项目,同时专题社群也同步建立,因为之前半年多时间一直在帮着管理历史专题,这次也有幸受邀进入第一批专题主编队伍,成为历史专题的主编。而恰恰,也许问题就出在这里。
之前的历史专题审稿并没有多少硬性的要求,包括外链和审稿时间,因此自己也比较随意,审稿的方式主要是看它是否符合历史专题“仅收录历史阐述和分析类文章”的要求,只要不是特别差(错别字、排版、内容),一般都会收录。而主编计划上线后,主编获推首页和管理社群权限,显然要求也同步发生了改变,我虽了然于胸,却还是不自觉地延续了之前的习惯。
历史专题在简书一直是一个不冷不热的专题,我本人性格也是个不温不火的人。喜欢独处胜过社交,喜欢对话胜过群聊,所以在这次改变中,似乎滞后了不少,想来真是汗颜。
在平时的观察中,对于管理专题、社群,已经有多位主编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尝试,效果好像也不错,专题主编们从自己管理专题的特性和内容出发,似乎都在寻求最适合自己专题发展的道路,而四十多个专题,如果都能找到各自的适应方法,可以想见,未来的简书在整体上将会呈现出怎样丰富多彩的局面,这也许也是这个计划的初衷吧。
因此我想,针对目前专题和社群运营,就我个人所观察到的,做一个粗浅的总结,也许对未来历史专题和社群的发展,会有所助益,对其他同行人,也算是个参考吧。
关于专题
1.专题精选。即每月、每半月或每周推出专题内文章的精选,优化内容呈现,缩短查阅成本,吸引用户关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专题推出了相关精选,历史专题也一样,目前已进展到第9期,最新的一期《简书历史月刊》以电子书形式已在豆瓣阅读、多看阅读和亚马逊同步上线。
2.主题征文。目前举办过征文的专题已经有很多,人物、游戏、连载、青春、运动&健身……应该说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活跃了专题,也吸引了很多新用户的加入。
关于社群
1.邀请嘉宾分享,比如设计群。由主编 汤大米 邀请群员分享设计相关的知识经验心得。这样的方式,是很多微课堂或收费社群也在做的,而我们免费提供给群员,分享人和听课人都能从中获益。对于大多数专题,这种方式都不错,尤其是像设计、工具癖等这些能切实提供技能干货的。
2.主编主持分享,比如翻译群。由主编 贝小鱼 每天定时分享、点评和讨论、总结,发放奖励,这种方法对主编要求较高,当然,变形一下,也应该可以应用到其他专题。
3.打卡与共同成长,比如运动&健身群。由主编 墨小虎 发起打卡,并记录分数,提供激励等,共同将社群建设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活力社群。这种方法,除了适合健身之外,也应该比较适合读书,再延伸一下,其他主题比如美食、写作都可以尝试。而且,打卡管理和统计,也可以设置热心的群员来完成。
线下活动
1.读书会、换书会。组织线下的同城读书会、换书会,大家通过读书、换书,互相彼此交流,俗话说线上千日好,不如一日来面基,有时候,当面交流确实不是其他方式能替代的。
2.组队游戏。打游戏也是彼此熟悉的一个好方法。可以是线上组团打,也可以线下一起打,打完去喝酒撸串,想想都美好。
目前,看到和想到的就这么多。关于简书专题和社群的运营,未来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希望我们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专题的方法,走出一条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道路。就像简书那句slogan说的,“交流故事,沟通想法”,在彼此的交流和沟通中,找到生活和远方的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