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印象
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么让自己写的文章更有感染力?本章似乎有点启发。
01
周日,受失业影响,心中闷闷不乐的枚叔带着乐华和大文出来游山。乐华和大文平时难得离开市集,这次出来游山让他们感觉好像回到了从前的乡村生活。他们被山水景色吸引,萌生了回去写游记的想法。乐华觉得如果要写就不能平平板板地记述去了哪里,看见什么,听见什么,而应该把自己的感觉加进去,这样无论是给别人看,还是自己以后看,都更有意义。他的想法得到了大文的支持。
两人把写游记的想法告诉枚叔,枚叔便趁机告诉他们,游记有两种写法,一种就是平板记录,一种是描写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感觉,前者是“记叙”,后者叫做“印象的描写”。
那什么是“印象”?
枚叔对此的解释是:从外界事物受到的感觉形象,深印在我们脑海的。比如你第一次遇见一个人,感觉到他状貌举止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就是他给你的印象。比如你来到群众聚集的大会场,感觉群众的激昂情绪有如海潮的汹涌,有如火山的喷吐,那么“海潮和火山般”就是群众大会给你的印象。
写作时,如果能把印象写出来,就不仅是“记叙”而且是“描写”了。那“记叙”和“描写”的区别是什么呢?
乐华用了比喻的方法来区分,他认为单就游记来说,只有“记叙”,那就是画一张路程图,如果把印象写出,就是“描写”,如同画一副风景画一样。
路程图只能让读者知道你去过哪里,看到什么,但风景画却能让读者直接感受到你的感受,不用解释更不用说明,这就是“描写”比“记叙”具有远胜的感染力。
对于印象的描写,在中国古代的诗词和文言文里面就有非常多优秀的例子,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过一篇《小石潭记》,其中有一句:“一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这就是真实的印象。
又如《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也是一个极端生动的印象,这七个字是比图画更有效果的描写,即使没有如果北方的牧场,读到这一句,也仿佛深临北方的牧场。
但一篇文章是不是需要全部都是印象的描写呢?这个是很难的,印象的描写通常是部分的描写,我们截取一段着手,加入自己的印象,成为文章最精彩的一部分,便已足够。“淡妆浓抹总相宜”,在一篇文章里面,肯定会有笔墨浓重的地方,也会有比较平淡的部分,这样读者看的时候就会有高低起伏的感觉,这样的文章比让读者从头到尾都处于高潮的文章更胜一筹。
02
那到底怎么让自己的文章更具感染力?读完这一章,我得出的答案就是在细节处加入自己的真实感受。
但看到了写不出来,憋着的感觉也是很难受的。这是现阶段的我经常体会到的。
有写作老师说:平时除了细心观察,还要多看一些优秀的经典作品,学习他们的表达方法,这也是为什么到今天我们还需要学习唐诗宋词,古代文言文的原因,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印象的描写,而且用词精炼,常常让人拍案叫绝。
2018年就是学经典的一年,还在践行中,但幸运的是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