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之前隔段时间我就会特别焦虑,因为已经上小学的女儿贪玩成性,学习稀里糊涂,我费尽周折给她各种鼓励、惩罚、劝说,诱导……都没有任何效果,气急败坏之下就直接动手了,完了后心疼、后悔、自责等等,各种滋味儿大杂烩,经常心情坏极了,矛盾透了。那时我就想呀:这孩子是我拼了一把老命拉扯这么大的,为了她我愿意做出任何付出。所以绝对不能让她输在起跑线上,输不起,因为她只有这么一辈子……于是呢,我内心焦躁极了,她稍微有点不对,或者考试没考好,我就感觉自己像个不定时炸弹样,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想发脾气。那个时候就感觉内心像有无数的蚂蚁在跑一样,坐卧不安。虽然自己也知道不能这样心烦气躁、急功近利,但是不由人呀,就像大家都知道吃得太多会长胖一样,可管不住嘴呀。于是我焦虑呀,非常焦虑,就像在黑漆漆的夜晚,手伸出去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抓。
无意之中,看到一个短文,讲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教育部开展的一个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跟踪研究。调查的对象是一千所学校里的两万多名儿童的学业进展。希冀以此来揭示哪些因素和孩子的成绩有明显的相关性。他们先列了8个相关因素:小孩拥有高学历父母;小孩拥有完整的家庭;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及经济地位;小孩的父母最近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区;小孩的妈妈在30岁或者更晚的时候生下第一个小孩;小孩的妈妈在孩子出生后到幼儿园之前不工作;小孩家里有很多书籍(父母看的);小孩的父母每天给他们读书。他们想看一下这8个因素中的哪些都和孩子的考试成绩有关。最后发现只有4个和成绩关系非常大,另4个毫无影响。这关系极大的4个因素完全出乎意料,完全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它们是:小孩拥有高学历的父母;小孩的妈妈在30岁或者更晚的时候生了她的第一个孩子;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家中藏书多。这4个全都指向了父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即父母才是影响孩子成绩的关键。
看到这个结论,说实话,真的扎心了!!为人父母为了孩子真的大都可以倾尽所有, 即使付出生命都可以毫不犹豫。可面对自己最在意的成绩时突然冒出这样一个血淋淋的真相,岂止是扎心,压根就是“啪啪啪”地打脸呀。不由得想起那句老话“育儿先育己”,看来还是老祖宗英明呀!!想想长期以来我们都以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姿势对孩子指手画脚的样子,感觉好滑稽。原来我们才是孩子很多问题的根本所在呀。看来,真正需要接受教育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而真正需要成长的也是我们,不然家长原地踏步、固步自封,却一味的对孩子各种要求、各种指责,实在无异于缘木求鱼。
仔细想想,其实很多东西真的可以说算是命中注定了吧。这里的“命”其实在他们在母体里酝酿的时候已经有了雏形。因为那一刻对一个人一生具有决定性因素的智商,百分之五十的先天性因素已成定局,另外的百分之五十的后天环境至少也定了一半儿。因为你父母的智商,受教育的程度,教育孩子的方式和观念,所能提供给你的教育环境等等也已经不是未知数了。唯一未知的恐怕就是自身后天的努力程度了!而这只是智商,像情商等等更是如此,因为除了天生的性格特点,父母所能给你言传身教的生活态度,处事方式,人生三观以及你所能接触到的人群,所能见到的世面,所能看到的生活百态等等,在你还没有成年的时候是很难再有选择的。要说有什么不确定的话,就全在自己的悟性、努力以及很多的人生偶然了……而那句“人人生而平等”压根就是一个伪命题。不会平等的,而且要真的平等了反倒是另一种不平等。在汹涌前行的人类历史上,传递自己的DNA是每个人的本能,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面前只有更好、更强才可能争得一方生存的空间。所以,今天站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是胜利者。只是由于一代代的努力程度和很多原因导致了这样的众生百相。所以这样的不平等其实也是另一种平等。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候真的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这些并不是一天两天,三下五下就可以改变的。所以,别焦虑了,慢慢来吧!
既然我们对孩子的影响那么大,那么与其花那么多的时间去逼着孩子,不如把这些时间和精力分出一些在自己身上,让自己成为那个想要的自己。然后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给他们动力和陪伴,也许随着他们一天天的长大,我们只需要做个负责任的陪跑者,跑在他们不远不近的地方,在他们迷茫的时候能及时去引导、打气、安慰,而在他们乘风破浪的时候默默地目送,喝彩…